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系列11 四十景现状及3D图 之六(31-35)

(2011-06-19 19:37:37)
标签:

圆明园

遗址

残迹

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接秀山房

别有洞天

夹镜鸣琴

效果图

分类: 【主题系列】

31圆明园四十景----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北岸,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同名,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

 

    雍正朝就已经建成,正殿为三间大殿,檐下悬挂雍正御书“平湖秋月”匾。正殿北建有敞厅三间,外檐挂乾隆御笔“花屿兰皋”匾,西北角有游廊与流水音亭相连接,殿前有临水敞厅三间,临水敞厅紧临水面,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意境,坐在敞厅内可欣赏福海西岸与东岸的美丽景色,也是去暑纳凉的好地方。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在地图上的位置

    在平湖秋月殿东面有一座吊桥,福海的大型游船都是从此口进入北面的大船坞停靠的。桥的东端高台之上建有一座重檐攒尖顶木亭,亭外悬挂乾隆御笔“两峰插云”匾,与杭州西湖“两峰插云”同名,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每到九九重阳节,此处是帝后登高之处。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四十图咏》景象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32圆明园四十景----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蓬岛瑶台是位于福海中的三个小岛,雍正时期就已建成,初名“蓬莱洲”。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琼阁之状,象征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雍正修此三岛也是为了追求人间仙境,祈求长生不老的一厢愿望。三岛位于福海中心,由两座木桥将三岛相连接,正中为大岛约45米见方,岛上正殿叫“蓬岛瑶台”,殿内设有宝座并设有床,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乾隆帝曾多次在此传膳、休息。殿内还收藏有《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蓬岛瑶台前殿为宫门三间,下檐悬挂乾隆御书“镜中阁”,顶部建有塔楼,这里是福海水面最高点,宫门前修有码头,帝后来蓬岛瑶台都是由此码头上岛的。宫门两边建有连房与正殿和其它殿宇相连接,蓬岛瑶台上建筑并不像其它地方那样东西对称。蓬岛瑶台西边为平台殿,帝后可在平台殿欣赏福海西岸及夕阳日落西山时的风光。东面为二层阁楼,檐下挂乾隆御笔“畅襟楼”。畅襟楼下设有宝座,楼南游廊内还设有太湖石踏踩云梯可上二楼,站在二楼可远望福海东岸景观。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在地图上的位置

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还各有一个小岛,西北岛上建有太监值班房,皇帝每次来岛游览,御膳房、御茶房都设在此岛。东南岛上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还立有很多御制刻石头,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皇帝都有御制诗描写蓬岛瑶台景区,这在圆明园甚至整个清代皇家园林中也是不多见的。

 

福海在清朝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皇帝与皇太后分别在望瀛洲和蓬岛瑶台观赏龙舟竞渡,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曾特允葡萄牙使臣观看了竞渡。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福海还是放河灯的地方,蓬岛瑶台码头就是帝后放河灯的主要地点。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当时正值夏秋交季,当时湖未结冰,事先又将所有船支转移或毁坏,英法联军无法登上蓬岛瑶台,所以蓬岛瑶台未被焚毁,但到了同治九年(1870)蓬岛瑶台却因为一次意外火灾被焚毁,当时正是因为蓬岛瑶台立于水中,一时又找不到船前去救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蓬岛瑶台被烧毁了。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四十图咏》景象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33圆明园四十景----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

 

接秀山房位于涵虚朗鉴以南,建于雍正时期。接秀山房建筑形式与涵虚朗鉴很相似,都是沿岸布置,南北遥相呼应,使福海东岸景观显得十分和谐。

 

    接秀山房主殿为西向三间大殿,檐下挂雍正御笔“接秀山房”匾。殿两端伸出游廊,将南面揽翠亭与北面的澄练楼完美的连接起来,加强了此景区建筑的整体感。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在地图上的位置

    在接秀山房殿以南,原有一组独立的建筑名叫“观鱼跃”。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前后,拆除进行改建,建成南向三卷五间大殿。嘉庆御书“观澜堂”就挂在大殿檐下,新建成的观澜堂与九州清晏的慎德堂很相似,是福海沿岸最大的建筑。观澜堂装饰的十分华丽,整个宫殿房梁、柱子、门窗和室内家具都采用了珍贵的紫檀木,上面镶嵌了金、银,以及珍珠、翡翠等珍贵宝石。堂东为佛堂,西设有宝座床可供皇帝休息,嘉庆、道光、咸丰三位皇帝都很喜欢居住在这里,并留有大量描写观澜堂的诗句。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四十图咏》景象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34圆明园四十景----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

 

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角,雍正时期此景就已建成,初名“秀清村”。雍正信奉道教,这里曾经一度成为道士在圆明园中炼丹之处。

 

别有洞天选址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四周被高山围抱,两山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湖面,湖西建有城关,建筑则分布在湖的南北两侧。正殿“别有洞天”殿坐落在湖北岸,初为五间卷棚悬山顶殿宇,乾隆中前期改建成三卷五间大殿。乾隆二十六年(1761)在别有洞天殿西添建了一个回廊小院,院内放置有一个太湖石——青云片。青云片与万寿山乐寿堂院内青芝岫系姐妹石,都是当年明代书法家米万钟从房山采得的,本来想一起运到自己的勺园内,但因各种原因被扔在了良乡,乾隆从西陵祭祖后遇见此二石,命人将此二石运至西郊,大的被放置在清漪园(今颐和园),小的就放置在别有洞天时赏斋内,并赐名“青云片”。

 

    在时赏斋院湖对岸临湖还建有石舫一座,乾隆赐名“活画舫”。石舫内设有大小桌椅可供休息,舫内还挂有《八仙图》一幅。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在地图上的位置

    别有洞天南岸在乾隆中后期及嘉庆时期屡有添建,变化较大。别有洞天南岸亭台错落,环境幽雅,很适宜修身养性、读书写字。所以南岸建筑多以书斋为主,如写曙斋、染碧斋、写琴书屋、自达轩等。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四十图咏》景象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35圆明园四十景----夹镜鸣琴

 

夹镜鸣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夹镜鸣琴位于福海南岸,雍正时期就以建成。夹镜鸣琴是依照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采虹”的意境建造的。

 

    夹镜鸣琴主体建筑是一座横跨水上的重檐四坡攒尖顶桥亭,亭子上挂乾隆御书“夹镜鸣琴”匾额,这里的夹镜是指桥北面的福海与桥南的内湖用桥相“夹”,而鸣琴则是指桥东面山坡上小瀑布跃落,冲激石罅的自鸣。在桥南的聚远楼是帝后到广育宫拈香休息之处。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在地图上的位置

在夹镜鸣琴桥亭东的小山坡上建有供奉碧霞元君的“广育宫”。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的女儿,民间称“娘娘”。皇帝在圆明园居住期间,每月初一、十五都有太监充当道士在此颂经。每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的生日,皇帝及后妃甚至皇太后都要亲自来此拈香。

 

    在广育宫东福海岸边还建有一座十字型亭,亭外檐悬挂乾隆御书“南屏晚钟”,此景与杭州西湖南屏晚钟同名,是圆明园西湖小十景之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四十图咏》景象【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现存遗址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圆明园】系列11 <wbr>四十景现状及3D图 <wbr>之六(31-35)

3D效果图

 注:资料主要来自互联网,整理后仅供参考

(本篇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