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系列11 四十景现状及3D图 之六(31-35)

标签:
圆明园遗址残迹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效果图 |
分类: 【主题系列】 |
31圆明园四十景----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平湖秋月位于福海北岸,与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同名,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
在地图上的位置
现存遗址
现存遗址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2圆明园四十景----蓬岛瑶台
蓬岛瑶台。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
蓬岛瑶台是位于福海中的三个小岛,雍正时期就已建成,初名“蓬莱洲”。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琼阁之状,象征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雍正修此三岛也是为了追求人间仙境,祈求长生不老的一厢愿望。三岛位于福海中心,由两座木桥将三岛相连接,正中为大岛约45米见方,岛上正殿叫“蓬岛瑶台”,殿内设有宝座并设有床,这里是皇帝的寝宫,乾隆帝曾多次在此传膳、休息。殿内还收藏有《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各一套。
蓬岛瑶台前殿为宫门三间,下檐悬挂乾隆御书“镜中阁”,顶部建有塔楼,这里是福海水面最高点,宫门前修有码头,帝后来蓬岛瑶台都是由此码头上岛的。宫门两边建有连房与正殿和其它殿宇相连接,蓬岛瑶台上建筑并不像其它地方那样东西对称。蓬岛瑶台西边为平台殿,帝后可在平台殿欣赏福海西岸及夕阳日落西山时的风光。东面为二层阁楼,檐下挂乾隆御笔“畅襟楼”。畅襟楼下设有宝座,楼南游廊内还设有太湖石踏踩云梯可上二楼,站在二楼可远望福海东岸景观。
在地图上的位置
在蓬岛瑶台大岛的西北和东南还各有一个小岛,西北岛上建有太监值班房,皇帝每次来岛游览,御膳房、御茶房都设在此岛。东南岛上建有一座六方亭,岛上堆有大量山石,还立有很多御制刻石头,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皇帝都有御制诗描写蓬岛瑶台景区,这在圆明园甚至整个清代皇家园林中也是不多见的。
福海在清朝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龙舟竞渡,皇帝与皇太后分别在望瀛洲和蓬岛瑶台观赏龙舟竞渡,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皇帝曾特允葡萄牙使臣观看了竞渡。每年七月十五、中元节福海还是放河灯的地方,蓬岛瑶台码头就是帝后放河灯的主要地点。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当时正值夏秋交季,当时湖未结冰,事先又将所有船支转移或毁坏,英法联军无法登上蓬岛瑶台,所以蓬岛瑶台未被焚毁,但到了同治九年(1870)蓬岛瑶台却因为一次意外火灾被焚毁,当时正是因为蓬岛瑶台立于水中,一时又找不到船前去救火,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蓬岛瑶台被烧毁了。
现存遗址
现存遗址
33圆明园四十景----接秀山房
接秀山房。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
接秀山房位于涵虚朗鉴以南,建于雍正时期。接秀山房建筑形式与涵虚朗鉴很相似,都是沿岸布置,南北遥相呼应,使福海东岸景观显得十分和谐。
在地图上的位置
现存遗址
现存遗址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4圆明园四十景----别有洞天
别有洞天。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
别有洞天位于福海东南角,雍正时期此景就已建成,初名“秀清村”。雍正信奉道教,这里曾经一度成为道士在圆明园中炼丹之处。
别有洞天选址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四周被高山围抱,两山之间形成一个狭长的湖面,湖西建有城关,建筑则分布在湖的南北两侧。正殿“别有洞天”殿坐落在湖北岸,初为五间卷棚悬山顶殿宇,乾隆中前期改建成三卷五间大殿。乾隆二十六年(1761)在别有洞天殿西添建了一个回廊小院,院内放置有一个太湖石——青云片。青云片与万寿山乐寿堂院内青芝岫系姐妹石,都是当年明代书法家米万钟从房山采得的,本来想一起运到自己的勺园内,但因各种原因被扔在了良乡,乾隆从西陵祭祖后遇见此二石,命人将此二石运至西郊,大的被放置在清漪园(今颐和园),小的就放置在别有洞天时赏斋内,并赐名“青云片”。
在地图上的位置
现存遗址
现存遗址
现存遗址
现存遗址
35圆明园四十景----夹镜鸣琴
夹镜鸣琴。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
夹镜鸣琴位于福海南岸,雍正时期就以建成。夹镜鸣琴是依照李白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采虹”的意境建造的。
在地图上的位置
在夹镜鸣琴桥亭东的小山坡上建有供奉碧霞元君的“广育宫”。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的女儿,民间称“娘娘”。皇帝在圆明园居住期间,每月初一、十五都有太监充当道士在此颂经。每到四月十八日碧霞元君的生日,皇帝及后妃甚至皇太后都要亲自来此拈香。
现存遗址
现存遗址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3D效果图
(本篇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