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缠中说禅眼中的贪嗔痴疑慢

(2014-12-09 20:59:26)
标签:

股票

缠论

缠中说禅

股票技术

股市

分类: 缠论总结
贪、嗔、痴、疑、慢是佛家修行的五大心理障碍,所谓贪是指对物质需求的欲望太大,什么都不愿放弃,什么都想归于己有;所谓嗔是指稍不如意就雷霆大怒,凡有错误怨天尤人;所谓痴是指执着于某事不能自拔,无论对错坚持到底;所谓疑是指怀疑一切,谁说的我都不信,我自己其实也拿不出什么主意;所谓慢是指老子天下第一,别人若求我就只有耐心等候。有些原则性的东西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以上五大障碍,对应炒股而言,竟然也有许多的雷同之处,下面我就这五个方面来谈谈炒股的心态。
  
  第一谈贪。有不少人10块钱买的股票涨到12块还不卖,为什么呢?因为走势很强,肯定还会涨,何不多挣一点呢?结果跌下来了,到11块,心想12都没卖,难道11卖不成?都跌了一块了,肯定会有反弹或者是上升途中的调整,过两天还创新高呢,结果过两天跌到10块了,坏了,上升通道被破坏,看样子真的要反弹出货了,一到11我就卖,过两天真的反弹了,可惜只到10块8,忍一忍,又跌下去了,现在刚好能平推,心想一个月下来,一点不挣怎么行,非要挣了钱再走,再看看吧,这一看,奔9块5就去了,唉,反正套住了,时间换空间,我就不信挣不着,结果三五个月过去了,深度套牢,这一念之差,造成多大的错误啊,所以说贪心不可有。
  
  第二谈嗔。有的人摸爬滚打有几年了,看股票走势也有些经验,就是一个心态太差,总想买个最低价,一不留神没买着,后悔半天,总想卖个最高价,一旦没卖到,就火冒三丈,对自己不满意,对一切都不满意,要不是怎么怎么着,我本来应该挣多少多少钱,折腾几回下来,钱没挣多少,火气挣了一肚子,如果漏了行情,或被套一下,心态就更差了,所以这样的人挣不了大钱,股票要做好,一定要有一颗冷静的心、一颗宽容的心。
  
  第三谈痴。我们常在市场中听到所谓死多一说,如果做空能挣钱的话,估计还会有死空出现。这死多就是“痴”,行情的展开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在大牛市中做死多,也是不符合市场的内在规律的,否则怎么会有人赚了指数赔了钱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弃诸如“永不割肉”、“长线是金”等无谓的原则,一定要经常修正自己的持仓结构,顺应潮流而动,不可一棵树上吊死。
  
  第四谈疑。散户炒股,有两种人肯定能挣,一种是自身素质很好,分析能力过硬的,一种是有内线,与庄家有关系的,其他人则都在到处听股评、到处打听消息、技术分析也只是马马虎虎,结果就不知道信谁的好,自己也没有信心,行情来了也不见得敢跟,行情完了还不见得想撤,最终成了老股民,满口的行话,就是赚不着钱,所以作为散户,悉心钻研,苦练基本功,自己有主见,才能破这疑字关。
  
  第五谈慢。这个慢字虽然主要与个人品行有关,但和股市还是有一点联系。股市本来凶险,谁若自高自大,不细心研究,坐等钱来无异于白日做梦,决没人嫌钱多了非要往你口袋送,除非你还有某种**职能,那是另当别论了!
以上论点,牵强之处在所难免,一家之言,权当抛砖,聊搏大家一笑耳。
  
  一、什么是摩诃般若?
  
  「摩诃般若」是个什么东西?摩诃般若是「大智慧」。大智慧显然跟小聪明是相对立的。小聪明是分别心的产物,大智慧是本心的发露。小聪明是用主观的意识去看问题,而大智慧是极客观,没有我,不带批判性,没有喜怒哀乐,扬弃价值观念,只针对事实,这叫「摩诃般若」。
  
  既然这样,用摩诃般若的人,没有分别、好恶、评价、取舍,也没有记录惯性,听别人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听过便「了」。所以用「摩诃般若」听一千遍的兰花草,你也不会唱,因为你根本不感光。
  
  二、除尽心垢,才可以享用自心的无价大宝
  
  古人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你研究学问,一天有一天的心得;你若是学佛法,则一天天地减少、扬弃出去,最后归无所得。
  
  法华经譬喻一个富家子,迷失了自己,穷苦地作扫粪人,把垃圾运出去,这是寓言。运粪,就是除却自己心中的污垢。污垢除完了,他本来就是富家子,所谓「无价大宝,秘在形山」。但这必须除尽心垢,才可以受用。
  
  三、除掉贪嗔痴必须反省忏悔
  
  又华严经讲:「八万四千美女」,象徵八万四千烦恼,烦恼由贪嗔痴而来。欲去掉贪嗔痴(三毒),要从两方面去着手(也是修行的基本工夫):从反省、忏悔当中去除。
  
  贪嗔痴就是我执、自我。「希望得到」就是占有欲的发露,也就是我执在作怪,所以必须反省、忏悔拔除我执,才能除掉三毒(贪嗔痴)。
  
  (一)贪
  
  「贪」是什么?就是「贪得」,见利忘义,缺乏安全感,怕没饭吃,这就是「贪」。
  
  其实每个人都有饭吃,我们的国家有养老制度,不许向人家要饭,你拿个碗去要饭,警察会把你送到仁爱之家,叫你不要吃冷饭、去吃热饭吧!所以一般人缺乏安全感、有占有欲,对物质有情、太重视,那便起「贪」。
  
  (二)嗔
  
  什么是「嗔」呢?就是生气、不满。不满是内心,而发脾气是外物。人为什么有烦恼?我刚才说过,就是「我对」;都是「我对」,别人都不对、都不合你的意。像这样用自己的标准、主观(自以为是)的见解,要求别人合你的意,其实没有人会合你的意,甚至你的父母、太太、儿子也都不合你的意。事实上,你也没有合别人的意,而你却要求别人合你的意,这就是「嗔」的来源。有了「嗔」,就会生气。
  
  这「嗔」怎么来的?如果你放弃「用自己主观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吻合自己的意」,凡事随便就好,那你就不生气了。如果看见别人做动作,你看不顺眼就生气,岂不荒谬?这是一念的主观意识造成的。
  
  (三)痴
  
  什么是「痴」呢?就是说你为物欲蒙蔽、为主观所蒙蔽,被自己的惯性、心态的趋势所操纵。「痴」不代表傻瓜,而是不辨正邪、不分真假、不知利害、不明是非,这就是「痴」。
  
  人的「贪」,也是「痴」的一种。人类当中,那个时代佛法兴盛,那个时代的国家就强盛。唐朝自唐初迄中叶,佛法兴盛,国家也非常强盛,因为国民的贪、嗔、痴少了,国家就富强了,社会就安定了。
  
  一个国家衰亡的足够条件就是「愚昧」,愚昧足以使一个民族消失、国家灭亡。这话怎么讲?愚昧就是罪恶。一个民族若是愚昧、无知、贫穷,它一定灭亡;因为人穷了,就没有什么道德,孟子说:「仓廪实而后知礼义」,就是这个道理。
  
  四、摩诃般若可以消除贪嗔痴
  
  「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说只要你发露出跟小聪明迥然不同的伟大底智慧,就会到达生命的彼岸。「伟大」是形容无限、无边的,非相对的,是独立的;而小聪明是什么?是一种机智,是分别心的产物。等「摩诃般若」出来以后,三毒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太阳出来,霜露就没有了,雪也溶解了。(编者按:这就是 耕云导师一再强调「保持安祥就是真修行」的原因,亦是六祖坛经说:「若起正真般若观照,刹那间妄念即灭」的真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