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读心神探》观后感

(2011-06-13 21:50:36)
标签:

杂谈

分类: 个人记事

上周末闲来无事,我就在迅雷看看网站上随意搜索了一部20集香港电视连续剧——《读心神探》,此前我看电视或电影总喜欢快进,留意大概意思就行了。但这部剧情跌宕起伏的警匪剧却吸引我从头至尾用心看了一遍。虽说这部电视剧的风格与此前观看的美剧《Lie to me》有异曲同工之感,网上也评论其有抄袭之嫌,但我认为它从剧情的设计、人物情感的塑造、细节描述以及场景偶发性等方面都很耐人寻味,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视剧。

该剧涉及的案件与剧集分配主要包括:“梁思敏凶杀案(第1-2集)、黎进鸿凶杀案(第3-5集)、周苑慧强奸案/林爱琦谋杀案(第5-7集)、王振宇凶杀案(第8-11集)、诈骗大鸿图案/姚天宝诈死案(第12-15集)、赵文海人格分裂杀人案(第16-20集)”。剧中男主角是一位精于身体语言的“读心神探”,在经历美国进修心理学之后,将中国的观人术与犯罪心理学融合后运用于办案中,且攻破数个疑难案件。

该剧男主角通过用心反复观察人的肢体语言与“微表情”,进而排除无辜,找到真正的作案者,甚至运用比较极端的方式刺激犯罪嫌疑人,让犯罪嫌疑人亲自招供或者坦白事实。在观看过程中,我留意到剧中的侦查人员在运用“读心术”时,一旦通过犯罪嫌疑人的肢体察觉到异常举动时,就会直接言明其在“撒谎”或“你的身体语言出卖了你”等语言告知对方,另对方产生紧张或恐惧情绪,以致攻破心理防线。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它的广泛传播自然会向社会公众传达着某种理念。通过这部电视剧,我感觉到的就是“运用犯罪心理学辅助侦查破案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手段,但最终能否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关键还需要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此外,运用这种“读心术”,对于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准要求很高,同时需要极其细致耐心的观察与思索,否则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冤假错案或者放纵罪犯,可以说这种办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另外,剧中的犯罪嫌疑人在“撒谎”的表情和举动上都很配合办案人员,导致其一举一动都能被侦查人员所揭穿。但我认为,现实中真正的犯罪嫌疑人不可能向剧中人物那样“言听计从”,他们在自我保护的本能意识状态下,更多的则会克制或者掩饰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微表情”。而且,人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审讯时的外界环境等等无疑都会制约观察者的准确判断。因此,我认为这种看似神奇的“读心术”并非是万能的,也不能够适用于每一个人。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举止异常与言语表达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一一对应关系。换言之,我不赞同剧中侦查人员一旦看出破绽或撒谎的通常表现,就直接说对方在撒谎。虽然剧中被审问人员很配合警方的发问,但我认为现实中被审问人员在听到有人说其“撒谎”时,不能排除其会产生抵触情绪。

我潜意识中的观点则是:如果被审问人员有什么异常举动或者微妙变化,最多可以初步认为其是案件的知情者或者参与者之一,绝不能贸然断定其因为在“撒谎”,所以就是作案者。

另外,剧中角色之间的情感生活也是耐人回味的,包括涉案人物之间的情感演变等方面,很值得人们去思考“活着是为了什么”,如何才能生活的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