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动物学校》的反思?

(2012-10-14 17:40:49)
标签:

杂谈

这是一篇教育童话,题目《动物学校》,读了以后,感触颇深,发人深省、故事是这样的。

 

很久很久以前,动物们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应付日益变化的世界的需要,在这所学校里,教授一个由跑、跳、爬、游泳,飞行等科目组成的活动课程,由于便于管理、动物们要学习所有的科目。

 

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以及泥鳅。

 

鸭子在游泳这门课上表现相当突出、甚至比他的教师还要好,可对于飞行这门课,只能勉强及格,面对跑这门课感到非常吃力。由于跑得慢,他不得不每天放学后仍留在学校里,放弃心爱的游泳,以腾出时间练习跑步,他不停地练呀练呀,脚掌都磨破了,到期末考试时,终于获得了勉强及格的成绩。而他的游泳科目、由于长期得不到练习,期末时只获得了中等成绩。学校对中等成绩是能够接受的,所以除鸭子本人以外,没有人在乎这一点。

 

兔子在刚开学时,是班级里跑得最快的。由于在游泳科目中有太多的作业要做、他不得不整天泡在水里,结果精神都快要崩溃了。

 

松鼠的成绩一向是班级里最出色的,但对飞行科目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的老师只许他从地面上起飞,而不允许从树顶上起飞。由于他非常喜欢跳跃,并花了很多时间致力于发明一种跳跃的游戏,结果期末考试时,爬行科目只得了一个C,跑只得了一个D

 

鹰由于活泼爱动,一开始就受到了老师们的严格管制。在爬行课上的一次测验中,他战胜了所有的同学,第一个到达了树的顶端,但他用的是自己的方式,而不是老师所教的那种方式,因此他并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

 

学期结束时公布成绩,普普通通的泥鳅同学,由于游泳还马马虎虎,跑、跳、爬成绩一般,也能飞一点,因此他的成绩是班级里最高的。毕业典礼那天,他作为全体学员的唯一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

 

生活在草原上的许多鼠类动物,没有在这所学校里读书,因为这所学校的管理者拒绝在课程里增加挖掘这一科目,为了子女的将来着想,他们没让自己的孩子,在这所学校里就读,而是先把他们送到一个商贩那里学徒,之后又联合其他鼠类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据说这所学校办得相当成功  

 

读着这篇童话,我的心情变得很沉重。这让我想起开展科技活动时,我接触过的几个学生,他们语数成绩很差,在班上又非常调皮,他们在老师眼里一直以来是班上的差生,可我和他们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他们身上却具有其他同学没有的天赋,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拼装模型做得比老师还好、甚至还懂无线电,有的画,画得很棒,他们非常有个性和想法。只是这种优势和优点不符合传统教育的要求,在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在学校的日子并不快乐,有的甚至被迫转学和退学。我们的教育是以学生“听话乖巧,规矩和顺从而好管理”为褒义的评价准则,学生期末成绩和课堂纪律好坏是评价教师教学的标准。 我记得我开展的一次科技活动中,学生动手制作赛车模型,因为学生年龄太小又各自能力不同有的已经拼好,在那里比试着自己的作品(有的能力强的学生帮助有困难的做)、我在旁边指导和帮助他们并不干预他们的活动,课堂上学生乱轰轰的,校长来巡视后,把我找去谈话、责问我:“为什么这样乱谁让你这么搞的”?我受到这样的责难和批评后一直在反省:“我错在哪里”?的确,作为一名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是要受到很多不理解,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受教育者;而不是在创造一种适合受教育者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个体教师要打破自己惯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要想实践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还)除具有一个宽松的教育环境,虽然放眼望去我的教育大环境还是非常好是在不断前进,可各自学校的小环境却不容乐观,因为统的教育思想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改变自己来适应他人、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情,除非是万不得已,否则,我们总是让别人改变来适应自己。

 

《广州日报》上刊载过一篇题为《公鸡的过错》的短文:

 

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被主人提出来杀了。又一只公鸡,早晨起来报晓,天亮又被主人提起来杀了。邻居不解问:“这些公鸡每天报晓都挺准时的,你杀它们干什么?”那人说:“早晨我有晚起的习惯,它们却叫得很早。”邻居说:“这不是它们的过错,报晓是公鸡的天职。”那人说:“这个我不管,我需要的是和母鸡交配的公鸡,而不是报晓的公鸡。”邻居说:“可公鸡是不能不报晓的,你难道不能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吗?”“这个很难。”那人说:“我曾想割断它们的嗓子,后来又想扎上它们的嘴,可这样太麻烦,而杀它们却很省事。”“那你为什么不改变一下睡觉的习惯呢?”邻居疑惑地问。“改变我的生活习惯,这怎么可能呢?”那人说:“我有这个习惯已有几十年了,怎么会为几只公鸡而去改变呢?”

 

是啊,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反省的故事,归根结底,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还是模式化教育、模式化的学校、模式化的管理、模式化的教师、模式化的内容、模式化的语言、模式化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模式化的学生而这样的学生又怎能适应多姿多彩的现实与未来世界?

 

英国一位诗人曾评述我们的学校教育:“我的一生的光阴常常消磨在两件事情上,第一是在学校学到许多无谓的东西,第二是走出校门后把这些东西设法弃掉”,我们是教育者,也曾是受教育者,这种感受也如同身受,可我们好象忘记了这种学习的悲哀、教育的悲哀,而对学生提出一副“师道尊严”、“我肯定所以我存在”的架式,教学中把自己视作强者而视学生为弱者,一本教参,一本教科书教了一年又一年,把面对活生生的人的教育,只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拿着这张旧船票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心安理得到时去领一份薪水、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这也是教师们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原因之一。有句俗话:“出头的橘子先烂”对那些在教学上想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教师来说,所面临的压力和阻力是巨大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