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记忆

(2022-06-06 16:16:45)
标签:

端午记忆

屈原

艾草

粽子

分类: 原创散文

端午记忆 

端午是被粽子唤醒的。 

睡梦中,清香的芦竹叶味钻进鼻孔,撩拨着细细的鼻毛,挑逗着鼻腔一张一吸,唤醒了大脑朦胧的意识,端午,就这样开始了。 

“冷粽子,热糍粑。”粽子一般是头天准备好。剪芦竹叶是几天前就去采点,看看新生的芦竹叶有没有全叶,有没有被风撕烂,被牛啃过,被他人剪过。采摘芦竹叶要么一早,要么一晚,趁干活的间隙,用剪刀齐整地剪掉叶的根部,一张张叠起来,约拇指厚时,将重叠好的叶子对折后用枯草捆好,码放到背兜里或者撮箕里。如果放到篮子里,上面再盖上方巾什么的,纤纤素手提着篮子一步一步慢慢走来,好不优雅,常见于电影里大户人家的小姐。农村人做事风风火火的,三下五除二搞定,哪有时间由着你慢慢来。生芦竹叶是脆的,容易撕裂,所以不能马上用来包粽子,还得烧开水,得将码好的芦竹叶放到锅里洗一个热水澡,这样就绵软了,捞起来摊开在簸箕里或者筲箕里,这样才能保持翠绿本色,芦竹叶算是准备好了。其实,端午时节,芦竹叶常是稀缺货,如同三十晚上的砧板,因此,得早安排,如果晚了,采摘不到芦竹叶,只好用斑竹笋壳,箬竹叶或水竹叶代替。笋壳叶、箬竹叶表面都有一层绒毛,得先煮一下,去毛。笋壳的优点是可以重复利用,不过在色香味上,差了好长一截。为了端午有香香的芦竹叶,就在自家屋旁的田边地角栽上一两蓬,等到来年长出竹笋,竹笋上长出叶子,就不愁粽子叶了。 

采摘芦竹叶之前要准备好糯米。糯米是自家种的,纯天然无污染。背十来斤糯谷到有打米机的人家,花上几毛钱将其去壳,打出米来,用风车吹走糠壳,用簸箕簸掉糠节节,用筛子筛去碎米,细细的糠壳拿回家喂猪,碎米拿回家推粑粑,滚圆的米粒倒在瓦钵里,泡上几个小时,就开始包粽子了。有时为了增加粽子的数量,或者为了丰富粽子的味道,有的会在糯米里加枣子,有的加肉粒,我们家没有那些枣,也舍不得加肉,只有绿豆、饭豆、豇豆是自家产的,可以任加一种。 

包粽子一般选择晚饭后空闲时,农村五月,哪有闲暇,收麦插秧虽接近尾声,掏苕箱,栽红苕,包谷追肥,种绿豆黄豆这些事也摆在了日程上 “农家无闲月,五月人倍忙。”饭后,一家人都在,大人小孩围在簸箕旁,看女主人才艺表演。我见母亲用左手将一张芦竹叶折成一个圆椎形,右手抓适量的糯米、放到椎形里,多余的叶子折叠过来盖过椎形口,向左折后捏紧,圆椎形的底部变成三角形,左手拇指压住叶身,右手用棕叶沿着椎体与椎口,捆起来,一个立体的手工艺品就成形了。我熟悉整个流程,但不会操作,关键在芦竹叶聚拢重合向左折叠后,始终整不出那个三角的形状,尝试了无数遍,都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觉得包粽子比人生方程还难,注定是帮不上什么忙的,游手于劳动之外,越来越无趣,只好悻悻离去。

一大早,有粽子吃,那是一天开心的源泉。当年的农村,很有节日的氛围与仪式感,难得遇上一个传统节日,因此,家家都包粽子,虽然这样,还是有邻居将粽子送给我们品尝,我们也给左邻右舍些,于是端午这天,左邻右舍的粽子,丰盈了我们家粽子的口味,充实了我们家粽子的品种,甜粽子、咸粽子;枣子粽子、肉粽子,还有用纯糯米包的粽子……不一而足,如同生活那么丰富多彩。

端午粽子香,百草也芬芳。农历五月,不冷不热,蛇、蝎、蚂蚁、蚊虫……开始多起来;川东地区,时雨时晴,各种草木吃饱了,蹭蹭蹭地往上长;人生活在湿热的环境,容易遭病毒侵袭,皮肤过敏是最常见的事。为了驱虫避害,就用植物来对付。门旁挂菖蒲艾草,可驱蚊辟邪、用熬水熏蒸可预防皮肤病…… 

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它的气味没有艾草那么浓烈。农村不缺菖蒲,艾草也是随处可见。于是,我在草湿露沾衣的时光,背个背兜就出门了,走在湿润的泥地里,软软的感觉直抵脚板,就像蒸熟的糯米饭,一种是口感,一种是触觉。当光脚踏进长有菖蒲的水边,痒酥痒酥的,像小狗在舔。一镰刀下去,生涩的味道就钻进鼻孔里了,有一种清透悠远的感觉,让人生出岁月静美的淡然与柔软;张听蕉赞他“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文人之所以喜欢菖蒲,大概在于此吧。 

我割完菖蒲、割艾草,撇了八角枫、扯苦蒿……各种草木的香,混合着泥土的味,穿越清新的空气,借道鼻孔,跑进我的肺,清理着我的心肝宝贝,我最喜欢那些花草树木了。于是把采来的艾草、八角枫、苦蒿等放到掺满水的大锅里,添几把柴禾烧开,滤去那些杂质,天然的泡澡水就熬制好了。小小的身体浮游在暖暖的缸里,闻闻浓淡相宜的香草味,我想到华清池沐浴也不过如此吧!

华清水滑洗凝脂。那时的我瘦小,没有凝脂,只有圿圿。为防皮肤过敏,也为自身清爽干净,不像两千多年前的那位诗人,他想让整个环境干净,于是一边唱歌一边走向汨罗江,一步一步走进水里,江水漫过他的胸部,到达他的颈部,直到变成一个点……水面漾开一圈圈涟漪,激荡在百姓的心里,久久没能逝去。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粽子唤醒了端午,端午承载着童年最温馨的记忆,却没能让千年的诗人屈原上岸。我守望着屈原的孤独,默念“魂兮归来,旧时光归来……”  (写于 202263日,星期五,端午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