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剂就是砂浆、锚杆必须早强

标签:
强度强剂导管泥浆自然 |
分类: 隧道及地下工程 |
在多个项目遇到这样的现象:隧道设计图中锚杆锚固材料为“砂浆”——即砂浆锚杆,而施工现场一般都采用锚固剂作为注浆锚固方式,但这种锚固方式却被主管单位禁用了,理由是——设计锚固材料为砂浆,而锚固剂不是砂浆,要求必须注水泥浆锚固,使得锚杆锚固效果几乎为零,结果造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且看由铁二院主编、铁道出版社出版的《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隧道》中关于普通砂浆锚杆的规定。
http://s10/mw690/65f6071cgdd22f0bca339&690
http://s3/mw690/65f6071cgdd22f1429ed2&690
http://s10/mw690/65f6071cgdd22f1b31019&690
可见,锚固剂就是砂浆,是掺了早强剂的砂浆,采用锚固剂锚固材料完全符合设计,不过是锚固工艺的差异。
有的设计图中标明了砂浆锚杆的早强要求,但是绝大多数设计图只注明了“普通砂浆”的标准,这本来也没有什么不可,因为,有隧道施工常识的人都知道,对于软岩——如Ⅳ、Ⅴ、Ⅵ级围岩,自稳时间短,锚杆必须达到早强的要求。我国水泥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45min,终凝时间不得迟于6.5h。锚杆锚固作业一般1~3小时,然后喷射混凝土约2h,接着就是开挖,一开挖,围岩就会应力重分布,支护就变形,锚杆就有位移,这时,锚固材料强度还没有开始形成,这就会造成锚固材料破坏,使得锚杆锚固效果几乎为零。所以,锚固剂必须达到早强的要求。目前,国内的技术、设备、材料能达到早强标准的只有锚固剂,没有第二个选择,尽管锚固剂锚固方式不理想。主要问题是软岩的锚杆孔壁不光滑,甚至易塌孔,造成锚固剂填塞是容易产生因锚固剂前端受阻而弯曲、堵孔,使得其余锚固剂无法再填塞进去,造成锚固不饱满。曾经有个项目,总监巡查工地时发现现场填塞没有浸泡的锚固剂,批评现场技术员不负责任,蛮干,我到了工地调查后搞清楚,因为浸泡后的锚固剂不容易填塞,而隧道地下水又发育,所以技术员想:锚固剂进入孔内自然会由地下水浸泡。其实,锚固剂要达到锚固强度,除了水浸泡之外,还得搅拌。
软岩锚固剂填塞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选用包装纸较光滑的锚固剂;用薄壁(1mmm厚)钢管作导管将锚固剂送入孔内。最终的锚固效果由拉拔试验来检验——单根锚杆抗拔力不小于153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