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大陆性格与岛国性格
(2010-07-23 11:54:35)
标签:
杂谈 |
爱德华·B·泰勒(Edward.B.Tylor,1832-1917)英国也是世界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民俗学家,被人类学界尊称为“人类学之父”,在人类学中是第一个伟大的名字,是最有影响的进化派和人类学派的经典作家。代表作有《原始文化》、《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等。
《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中文版已经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RMB
38.00
人类学(又被称为民族学,两派学者却认为这两者是研究不同的内容,不过实质上重合度太高而被认为是同一学科的两个分支而已):以人作为直接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基础和综合理解为目的的学科。如果把人作为动物的人和文化人来区分的话,那就不可能全面地去理解人。人类学是以综合研究人体和文化(生活状态),阐明人体和文化的关联为目的的。
综上所述人类学大致可区分为:主要研究形态、遗传、生理等人体的人体人类学;以风俗、文化史、语言等文化为研究对象的文化人类学,以及专门研究史前时期的人体和文化的史前人类学。自然人类学亦称为人体人类学。
百度百科>人类学;互动百科>民族学
E·B·泰勒认为,一个民族的习性受其生活环境的重大影响,生活在海边、岛屿的渔民与生活在内陆的农民,他们的性格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同样的,生活在大陆地区的民族和生活在地域狭小、僻处一隅的岛国(包括一些半岛)民族性格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大陆性格与岛国性格=====
人类学这个倒霉孩子,因为不是一个专项的学科,研究的东西太广了(就像数学学科一样,爱因斯坦当年就是因为发现数学的任何一个学科都会耗尽他一生的时间,于是转而投向专门研究物理学科的),同时研究的对象又是最复杂的人类自身,所以至今都没有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里我以“可以让大学本科学生都能有所理解”为标准界定“完整理论体系”的概念),而是许多学者对其中一项或者一个分支进行研究
于是对于人类学,就不能用一个笼统的大纲去说明(也就是还没到能出一本通俗的少年儿童读物的程度)
所以本文只以其中的一个部分,即“地理位置对民族性格的影响”来做介绍
大陆性格与岛国性格并不是我的自创,也就是说我没有在胡乱骗人,“人类学之父”E·B·泰勒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在他的书中提过这个概念(见上文),于是我们相信,大陆性格与岛国性格必然是真实存在的,对这一地区的民族性格有可见影响的因素。以下是我的观点:
首先要明确的是,大陆性格与岛国性格,都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的。直白的说,不会因为我们去日本旅游一个月,就变成了与大和民族的民族性格非常接近的人。因为一则我们都是人类个体,不能代表民族性格;二则我们长期所处的环境,并不是日本的岛国环境,不足以产生性格影响。
那么换个专业一点的说法,就是在狭义范围内,谈论大陆性格或者岛国性格,都只对原著民或者在当地世代居住者才有意义。旅行者、新形成的民族混居地区以及外来移民文化地区,一般都不显示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性格
生活在温带大陆环境下的民族和文明,都显示出比较平和的,倾向团结统一的性格
亚洲的华夏民族/华夏文明、印度斯坦民族/印度文明,美洲的印第安民族/玛雅文明与阿兹特克文明
都显示出长久以来,没有强烈对外扩张野心的,文明内部自给自足的性格
而生活在岛国环境下的民族和文明,因为生存环境狭小,综合资源拥有量少,不同程度的形成对外扩张,倾向竞争与战争赢得民族生存发展外部空间的暴力性格
亚洲的大和民族/日本文明就是岛国性格的典型代表
从日本本土的统治者知道外部世界开始,日本的向外扩张侵略的想法与行动,就没有一天停止过
从最早的中国进入宋朝开始,日本就在算计着占领中国,后来自己引得蒙古铁骑注意,要不是两次台风挡住了蒙古部队,日本人可能早就被杀得绝种了,还不知悔改,以至近代的五步战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臆想,就是岛国性格以侵略扩张,恃强凌弱为荣的恶劣品性的集中体现
而介于两者之间,还有一种半岛性格
半岛民族容易倾向于岛国性格,但是又由于可以从大陆连接处很容易的接触到地处大陆的文明,而由于自身的地理资源的劣势,半岛文明发展速度必然慢于大陆文明,而改变了原本日渐变得暴力的性格,变为向学习大陆文明学习,于是变成了一种文明崇拜,反而走向了软弱倾向的性格
然后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把自己封锁起来,再次转变为岛国性格;另一种是融入大陆文明,成为大陆文明的一个分支,从而壮大自己
显然韩国走向了封锁,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爱国主义,难保不会变成第二个军国主义下的日本
而融入大陆文明方面,古时候美洲的印第安部落之间的交流,就比较倾向这样的情况。事实上古朝鲜也是走融入的道路,无奈中国自己封建得太过厉害,只把朝鲜当成藩属国,没有把朝鲜融入进来,于是现在只是国内有朝鲜族人,当时如果把朝鲜融入进来,大概也没有了现在半岛“朝核”问题这堆麻烦事了
话说回来,其实大陆性格与半岛性格的研究已经没有了实用性
因为现在全世界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地球是圆的,知道其他国家,知道自己国家的发展程度,半岛性格的井底之蛙一般的自大已经无法存在,大陆性格的安分生产,也受到了外部潜在威胁而不敢放慢脚步
另一方面,发展程度高的国家的人民之间流动的越加频繁,也使得这个要基于“原住民”的理论变得无用武之地
所以,就只当是一种参考也就可以了
=====补充内容=====
岛国性格的另一典型,就是好战成性的英国,英国历史上一段时期的“光荣孤立”政策,不必我多加解释了吧
当然,英国的岛国性格不这么明显的原因,也有着英国古代史事实上是欧洲各个早期文明的相互斗争抢地盘与相互融合形成国家的复杂过程,用基于“原住民”的民族性格理论来解释,也有点缺陷
新西兰是属于岛国,但新西兰是移民国家,不存在原住民的问题,岛国性格也就无从谈起了
澳大利亚也是移民国家,澳的原住民已经不足1%,也不适用大陆性格,与新西兰一样,只不过是英国等列强对外扩张的结果,反应的应该是英国的岛国性格
意大利在罗马帝国之后,形成了半岛性格,但是欧洲没有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文明,所以意大利的半岛性格走到没有向融入强大文明或者变为岛国性格发展的那一步,而是停在了软弱性格时期。于是国家层面上,无法阻止个体群(即一小部分人)在意大利发展出强有力的黑社会。于是形成了意大利对外战争总是打不过别人,连欺负非洲国家都被打跑了(国家软弱)但是就连到了美国,意大利平民却可以组建强有力的黑手党(黑社会的外部发展)的双极端情况
这也就不能单单以民族性格来解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