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上看到博友分享的这篇文章,写得很好,遂分享。
其实很多偶像剧演员都面临转型的问题,之前的赵薇、陆毅、苏有朋、林志颖,现在的杨幂、唐嫣、刘诗诗、陈乔恩,都是代表人物。在我看来,既能在偶像剧市场风生水起,又能Hold住主流剧的也就是钟汉良、王丽坤、佟丽娅、胡歌了。
有的演员,只能演偶像剧,演起主流剧观众不认账;有的演员,只能演主流剧,演偶像剧无人识。唐嫣一直在偶像剧的圈圈里打转;杨幂自从《宫》大火之后反倒再也无法演主流剧了;刘诗诗2015年接演了刘江导演的《黎明决战》,愿她这次转型成功;陈乔恩驰骋偶像剧市场至少也有十年了吧。像王丽坤这样,既能与年长他十多岁的于和伟演年代剧,又能与小她五岁的吴亦凡演情侣的演员,真的很少。
原文如下:
2015年各大卫视的开年电视剧几乎被唐嫣承包,从上个月的《何以笙箫默》到目前正在热播的《活色生香》《千金女贼》打开电视满屏全是唐嫣脸,和其他艺人一部戏吸粉无数成反比的是,唐嫣新剧轰炸式的播出不但没撸到多少好处,反倒招黑无数,观众吐槽最密集的无非是年过30岁的大龄剩女还在演偶像剧装嫩。唐嫣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正是所有偶像剧演员共同的痛处,那就是转型以及如何转型。
转型:不是想转就能行
中国偶像剧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第一批偶像剧演员井喷期是在2000年左右,赵薇、陆毅、胡兵、苏有朋、F4等人构成了第一批偶像剧演员的强大阵容。这里面赵薇在2003年试图转型,连续拍摄《玉观音》《绿茶》《夜上海》等文艺电影,甚至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进行充电,揠苗助长式的转型并没给赵薇带来多大成就,文艺电影票房口碑双失败还被扣上票房毒药的帽子。
跟赵薇同期的陆毅也在2006年以后开始转型,刚刚步入30岁的陆毅一口气接拍了诸葛亮、苏东坡等历史感厚重的人物,目的就是努力摆脱奶油小生的标签,然而这些电视剧有的播了毫无反响,有的至今一直尚未播出。最后,转型失败的陆毅不得不重新杀回偶像剧市场,在《宫锁连城》《云中歌》《秦时明月》等古装偶像剧中跟小鲜肉抢食吃。
和陆毅境遇差不多的还有苏有朋,偶像包袱太重严重影响事业的发展,依靠《风声》转型,续发展跟不上只好继续回时装偶像剧里继续扮演偶像。
通过赵薇、陆毅、苏有朋的转型不难看出,转型不是你想转就一定能行的。当然还有一些人干脆就没转过,比如何润东、言承旭、立威廉、胡兵等,这些人一出道就演偶像剧,至今依然挣扎在偶像剧里。
演技和外形影响转型
偶像演员转型最大的障碍无非就是演技和外形。郝蕾和李晨当年也属于内地第一批青春偶像范畴内的演员,那几年李晨承包了内地所有青春影视剧,郝蕾相继参演《相约青春》《原来一家人》《少年黄飞鸿》等偶像剧,但她却凭借精湛的演技一步一步从偶像剧演员晋升到实力派,同样类型的还有袁泉,早期也混迹于偶像剧中,后期转战话剧,转型成功,那些转型失败的,绝大多数还是因为演技不过关。
除演技之外,限制艺人转型的第二大障碍就是艺人的自身形象,苏有朋、林志颖都是娃娃脸,即便是贴上两撇胡子也演不出陈道明的城府和睿智。
2007年王珞丹凭借《奋斗》米莱一角走红,随后出演《我的青春谁做主》钱小样,从此小妞形象深入人心,不甘于现状的王珞丹开始转型连续接拍苦情戏《山楂树》,年代戏《红娘子》,虽然演技过关,但小妞形象太深入人心导致观众不买账,当她想收回小妞电影失地的时候却发现市场早已被白百何占领,于是她又开始向文艺电影转型,最后就变成现在不上不下不尴不尬的处境。
转移幕后才是硬道理
并不是所有偶像演员都适合转型,有些辛辛苦苦的折腾无非是浪费了一些好的时光而已。其实转移幕后才是偶像剧演员最好的转型,当年如日中天的黄磊选择做导演,电视剧《似水年华》将乌镇捧红;赵薇转型做导演《致青春》掀起青春电影热潮;林心如转型做制片人《倾世皇妃》赚了大钱;任泉转型做影视投资公司开了好几个;就连去年被黑的张翰也开始转型幕后做制片。毕竟演员转型做幕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量体裁衣总比盲目转型好的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