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考)当婚姻异化成一种生意,是谁的悲哀?

(2013-07-01 16:34:21)
标签:

相亲角

中国式相亲

婚姻

剩男剩女

分类: 碎碎念念悟生活

    今天在腾讯·大湘网看到一条“组图:中国式相亲 父母“摆摊”交易子女”的新闻。

    “在这里,年龄、身高、学历、工作、月薪、房产和户口变成了一张‘小广告’,在广告栏里‘待售’。父母们都建立了自己的‘摊位’。为了让自己孩子的信息更显眼些,他们干脆将信息写在纸板上,铺在地上,甚至把纸板夹在树枝上。白纸黑字,稍微考究点的会打印出来,用塑料文件夹装好,像求职简历。”

    昨天,和燕子到烈士公园闲逛,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走着走着,觉得前面有点吵,很多人围在那里,不知在干些什么,起初我还以为有表演,于是走近去一探究竟。结果看到的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站在树下聊些什么,树上还挂着一张张纸片,只觉一阵疑惑,燕子说是相亲,我还不信,走近一看,发现还真是。纸片上写着相亲对象的基本信息和要求,一般是父母出面交流。我们看了几张,一般是三四十岁的剩男剩女,年龄大的有60多岁的,最小的一个只有24岁,比我还要小,父母真是有些心急了呢。

    这样的相亲真的可靠吗?先谈经济状况,再谈感情,这样的相亲还有感情可言吗?当儿女的婚姻已经异化成了一种生意,这是父母的悲哀,还是子女的悲哀?当婚姻被明码标价,还有谁敢相信爱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直接渗透到了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也包括最为私人化的情感世界。越来越多的孩子和父母不再相信爱情,认为每个‘上市’的男女都有其自己的‘市场价格’,认为婚姻就是‘买东西’,还有‘行情’可以追踪。”

    可见剩男剩女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近期热播的哪部电视剧不是围绕着剩男剩女的,《老米家的婚事》、《新恋爱时代》……,还有将要播出的《非缘勿扰》、《咱们结婚吧》……,真是数都数不过来。打开电视,不是像《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这种相亲节目,就是电视剧中正在播放着相亲的桥段,真是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

    当我看着《大女当嫁》的时候,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剩女一枚,饱受相亲的困扰。不止我,身边的朋友,但凡没有对象的,哪个说起相亲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呀。有时候我都有点不敢也不愿回家了,亚历山大,从长辈们的话语中,我体会出一层意思:只有结了婚父母才能放心!家里人很热心,就说年初过年的时候,张罗着给我介绍对象,竟有七八个之多,不见吧,辜负了别人的一片热心,那就见吧,于是见了三四个。

    倒不是不满意,主要是不太喜欢这种相亲的形式,一堆人傻不拉几的坐在那里,尴尬极了,印象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明明都不熟,对方家长竟提出要登门拜访,这不是就要订下来的意思么?总得给了解的时间吧!哎,一个个都这么急,也不晓得急些什么。为什么年龄大了还不结婚总会被人说闲话?为什么年龄大了就一定要结婚呢?难道不结婚是一种罪?有合适的对象,自然会结婚的呀,可不就是没遇到么。

    文中提到的李菲与我对相亲的感觉太相似了:李菲的妈妈觉得女儿在择偶问题上眼光太高,一味强调“感觉”和“缘分”,这让她感觉很为难。“以前帮她介绍过一个,她说刚见到就想走了,呆不下去。这个男孩我跟她爸都挺喜欢,各方面条件也都不错,可她一直强调第一感觉很重要。”李菲却认为,被家庭、社会压力“挟持”的相亲本身才是障碍。“我还是喜欢自己找。家里的相亲就意味着我失去了选择的权力,失去了婚姻的自由。只要家里觉得条件好,我就该无条件接受,完全不顾我的感受。”

    也许我跟李菲一样,太注重“感觉”和“缘分”了,也许我的眼光太高了,我该妥协吗?“两代人有各自的怕与爱。然而,在子女婚姻这个问题上,两代人的怕与爱奇妙地纠缠、融合在一起。”我正处于这个时期,纠结又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