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对哥哥的研究太频繁,我觉得我应该放慢脚步,毕竟他走了46年的生命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底的。
两个月前,刚开始了解哥哥的时候,不管是媒体抑或是粉丝,都极尽赞美之词,将他捧上了天,也奉上了神坛,媒体毫不吝啬的用“完美”、“传奇”、“天才”、“娱乐圈最后一个贵族”、“香港再无巨星”来形容他,让我感觉这个人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相貌、歌艺、演技、人品,都是无可替代。

记得刚开始喜欢的那几天,看到所有跟哥哥有过交集的人都对他交口称赞,甚至与他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也念念不忘他的好,我很疑惑。于是我问朋友:为什么每个人都说他好?朋友答:因为死者为大。当时我还觉得有点不舒服,其实我想得到的回答是:因为他真的好。现在想想,他不是圣人,他也是一个有着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只是哥哥离世后,很多人将他神化了,我看到的都不尽真实,喜欢和欣赏一个人,都应该抱着理性的态度。
随着了解的深入,哥哥在我心中的形象愈来愈立体了,他并不是一个完人,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脾气,有缺点,只是因为爱屋及乌,他的这些缺点在粉丝眼中也变成了可爱之处。我真的很想知道,四大天王故去后,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希望我不会死在他们前面。

看完哥哥的56部电影后,发现哥哥在演戏方面同唱歌一样,其实算不上是天才,早期的有些电影真的演得一般。只是他的悟性极高,加上自身的努力及长期演技的磨练,还有强烈的表现欲及骨子里的挑战欲,使得他的演技愈发精湛,并不拘泥于某一类型的角色,无论什么类型的角色,他都能演绎得入木三分。
他并不是一个天才,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我只是一个普通男人,with so me
talents,比一般人特别点。”其实在某些方面,陈百强可以算得上天才,所以他一出道便红了,可是哥哥是足足熬了七年才红的,不过他这一红就是20年,红得彻彻底底,硬是将刹那的光辉变成了永恒。

如黄霑所说,张国荣的才华多到爆棚,唱歌、演戏、舞蹈、作曲、作词、编剧、导演、剪辑、设计……,他的天分和努力非一般人所能及,他虽不是天才,但他用努力将自己变成了天才般传奇的人物。哥哥的品味一流,倪连震在看过他家的装修后都疑惑:“以张国荣今天的身家,为什么一点暴发户的味道也没有?他又不是没穷过。”
媒体总喜欢用“天皇巨星”来形容张国荣,可我真是对他一无所知。总觉得Beyond是在黄家驹离世后才火起来的,哥哥在我心中的印象也是如此,他死的时候,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平心而论,身在农村的我见到有人家里的墙壁上贴的是周润发和周慧敏的海报,对刘德华的印象是具体的,可是对张国荣的印象却是模糊甚至在他去世之前根本没有印象。

梅艳芳至少唱过两手传唱度很高的国语歌《一生爱你千百回》和《女人花》,哥哥虽然发过国语专辑,也唱过不少国语歌,《当爱已成往事》和《深情相拥》知名度还可以,可是我听到他的国语发音,总是不适应,就算是现在,我仍只喜欢他的粤语歌。
听张国荣在89年的告别演唱会上唱出《千千阙歌》很伤感,但不绝望;可是当梅艳芳穿上婚纱,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场演唱会上唱出这首《夕阳之歌》,真是有种绝望的遗憾。

回首,张国荣与梅艳芳早已不在人世,钟楚红自1991年的《极道追踪》后便宣布息影,林青霞自1994年拍完《东邪西毒》后便告别影坛,王祖贤自2003年演出《美丽上海》后便宣布退出影坛,张曼玉自2004年《2046》公映后便进入了“半隐退”状态。那些最耀眼的明星离开的离开,归隐的归隐,那个最好的时代真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如果可以,多么希望回到1988年,那时,张国荣还在,梅艳芳还在,陈百强还在,黄家驹还在,邓丽君还在,罗文还在,林青霞、张曼玉、钟楚红、王祖贤都处于黄金时期,而我,也刚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