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2012-08-31 09:36:10)
标签:

北京青年

北京爱情故事

何西

任知了

杂谈

分类: 妮彩红尘的剧评

    这部电视剧于我来说,出现得太及时了,在我的年龄在这个时间遇到的正是这样的问题。它带给我的思考是前所未有的,它让我认清自己缺少什么,它让我认清未来的路,它让我认清我自己。

    有梦想就即刻上路,最怕的是我们经历了一些事情,懂得了一些道理,却发现青春早没有了。他们在剧中所经历的事情,正是我一直想要做却没有付诸行动的。

    特别佩服何东想重走青春的决定。其实很早以前我就觉得,生活就是每天不断地重复再重复,感觉自己像行尸走肉般活着,这样的生活一眼就可以望到头了,总归是缺少了新鲜感。在何东和何西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从看这部剧起,我多了一个愿望,30岁前,存到足够的钱,和志同道合的人走遍想去的地方。成长,总是伴随着理性和感性的碰撞;青春,总是在梦想和现实间激荡。

    看完这部剧的晚上,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莫名的心痛,心痛我渐行渐远的青春。原来,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北京爱情故事》是春夏秋冬四个女孩的故事,《北京青年》是东西南北四个男孩的故事。

    《奋斗》中看到是他们对感情对生活的态度,《北京青年》中看到了他们的迷茫和追寻。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特别喜欢《奋斗》里的心碎乌托邦和《北京青年》里他们在深圳的小院,一群朋友在一起,吃喝玩乐,工作生活,多么带劲的生活啊。

    从兄弟四个兄弟离开北京开始重走青春的时候开始,故事变得更加有意思了,这不正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吗?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我太喜欢任知了了,我常常想,如果没有丁香的存在该有多好,那样,何西和任知了也许会有一段完美的故事。

    “我喜欢你,你喜欢我么?”任知了的这句话,让人一阵心酸。

    “只要有了西西,我什么都不在乎。”为爱痴狂的任知了,让人心里一阵苦涩。

    “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何西的这句话如果是对任知了说的,该有多好。

    “任知了,祝你幸福。”我相信,任知了一定能找到属于她的幸福,其实我觉得高军就不错,展开我的想象吧。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们在小院一起唱着《怒放的生命》,突然间好羡慕,这就是青春,肆无忌惮。

    看到唐娇一个人站在阳光下,忽然觉得好感触。其实我们缺少的,只是奋斗的目标,我们正在渐渐丢失的,只是青春的激情。是啊,人总要进步,总要学着改变,总要经历一些没经历过的事情。最怕的是当我们走过一圈回来,却发现父母付出了这么多,多到我们无法补偿,多到我们无法释怀。

    四个兄弟,四段不同的感情,何东和权筝是最纠结的一对,何西和丁香是最痴情的一对,何南和叶坦是最扑朔迷离的一对,何东和唐娇是最不靠谱的一对。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吐槽一下剧中我不满意的地方吧。

    马苏饰演的权筝怎么看都不像女博士,高度近视眼,不戴眼镜都看不清人了,也没见她戴过隐形眼镜,奇怪了,怎么眼睛没有变形呢?

    李晨1978年出生,任重1979年出生,贺刚1982年出生,杜淳1981年出生。一帮大叔在这演绎青春,《北京青年》应该改名为《北京中年》。

    如果没有叶坦向何东的告白,故事就完美了。

    剧中的植入广告多且明显。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说说剧中的几位主演吧。

    李晨,小时候很喜欢《十七岁不哭》里的简宁,之后的很多年一直没有音讯,直到《士兵突击》让人刮目相看,不过,真正让我对他刮目相看的,反而是它在七夕勇敢承认爱情的态度。

    任重,《婚姻保卫战》开始注意他,四个兄弟中,属他的台词最有味道。

    贺刚,《梅艳芳菲》中的刘德华,四个兄弟相比,他的演技略逊一筹。

    杜淳,对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走西口》的时候,看他演现代戏,还需要一点时间慢慢适应。

    马苏,她演过很多我喜欢的角色,但是印象最深的,是她和孔令辉多年不变的感情。

    张俪,还是《男人帮》中的米琪更好。

    曾泳醍,像李小冉,美人胚子。

    姚笛,很喜欢《裸婚时代》里的童佳倩。

    王丽坤,不多说,我非常喜欢的演员。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说说剧中演员们的渊源:

    杜淳和马苏合作过《三十岁,你好》,

    李晨和王丽坤合作过《理发师》,

    任重和贺刚合作过《家,N次方》,

    任重和曾泳醍合作过《婚姻保卫战》,

    任重和张俪合作过《男人帮》,

    任重和马苏合作过《AA制生活》,

    杜淳和李光洁合作过《我的经济适用男》。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经典台词:

    我每天的生活过的一样,景天和昨天一样,昨天和今天一样,日复一日的,按部就班无所事事。我只要一闭上眼睛就能想到我未来十年的样子。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受不了那方形的楼,方形的办公室,方形的格子间,方形的电脑,再干下去,我都快成方片儿了。

    性、恋爱、婚姻,只占男人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可是我们女人却把它当成了我们的全部,我们也有自己的事业,我们也可以把它当成我们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有事业没有家庭的女人,不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可是光有事业没有家庭的男人,却是钻石王老五。这就是性别上的不平等,世俗对男人的期望是事业有成,对女人的期望是贤妻良母,这是性别本身对社会责任的不同造成的。男人二十七还青涩,女人二十七就是个剩儿了。男女本来就不平等,而却永远不可能平等。

    我们为什么不敢离开,是因为这个城市让我们有了安全感,而安全感给予我们归属感,你不出去看看,怎么知道自己的眼光有多短浅,心胸有多狭窄,你都不知道心里要什么,能不能适应这个世界。你不快乐,就不能带给身边的人快乐。

    何东他们这代人,几乎就没有享受过任何政策上的优惠。当他们读小学的时候吧,大学是不要钱的;当他们读大学的时候呢,小学是不要钱的。当他们没有参加工作的时候,那工作时分配的;当他们参加工作的时候呢,啥情况了,那得打破脑袋才能够勉强混一个糊口的工作。当他们没挣钱的时候吧,房子也是分配的;当他们可以挣钱的时候吧,才发现,完,房子买不起了。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伴随着社会巨变带来的阵痛。

    你是为了你爱的人暂时放弃爱你的人,还是为了爱你的人暂时不理你爱的人。如果你放弃了爱你的人,选择了你爱的人,你爱的人未必感动,有可能得不到爱你的人,还上海了你爱的人。如果你选择了爱你的人,那么你爱的人会更加不爱你,同时爱你的人,也并不一定是真的爱你。

    压抑、不痛快,感觉自己被束缚在一个方框里,上班,迈入方形的大楼,踏入方形的电梯,走入方形的办公室,坐在方形的格子间里面,对着一台方形的电脑,这就是大多数向你们这样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规范、标准,但是乏味。为什么你们这代人,这么地受到社会的关注,受到各个方面的质疑,归根结底就是能力这两个字。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你们的错,因为你们这代一开始,中国传统的家庭格局变了。一家一孩儿,人物关系单一,你们成了整个家庭的核心,承载了父母,甚至家族的全部希望,所以你们从一出生啊,就被装在一个方盒子里,呵护着,封闭着。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工作,完全一样的方盒模式,只看学习成绩,只讲分,分数成了家族对孩子要求的唯一标准。这种只注重文化靴子,不关注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使你们的眼界、思想、激情先被父母的要束缚住了,然后被世俗的要界定了,最后自己都跳不出名利这个坎儿了。所以很多的你们啊,干着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过着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日子,但却没有能力改变和冲出自己,只能变成麻木的橡胶人,熬日子。

    人的心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外部环境,你这一路走过来,外部环境确实发生了变化,但是你的人际关系其实并没有变。你在北京的社交圈就是这些人,到了这儿呢,还是这些人,而真正取决于你心态的,不是外部环境,恰恰是你身边的这些人。在北京你们还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家,可是到了这儿呢,你们的生活和工作,几乎全部都在一起,而对外界的接触反而更少了,所以才会不断地产生矛盾,发生冲突,而你恰恰就是这些矛盾的根源。你确实是摆脱了家长的牵绊,可是你自己却变成了一个大家长,你确实是在重走青春,但是你也左右了别人的青春。你把自己给忘了。你到了某个地方,暂时安顿下来,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因为只有一个人,衣服脏了,自己去洗。生活拮据,没钱下馆子,只能自己做饭,这基本的生存能力,是慢慢积累的。等你走完这一圈,凭你的眼界、阅历,知识,结合你的生存能力,挣不回这八万块么?

    对我来说,追求内心的幸福感,不断地充实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幸福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就好比旅行吧,没有钱拿什么去旅行。应该趁我们年轻的时候,不要为了工作而工作,更不想过早地把自己给框起来,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努力做好我该做的工作,赚我该赚的钱,再用这些钱去旅行,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让我的心胸变得更开阔,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宽广。再当你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你的心态变了,你所有的一切就都变了。

    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光顾着挣钱找工作了,离开了北京,但从来没有离开过城市,我们确实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但我们从来没有看过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精彩。我们还年轻啊,为什么不能暂时地把这些东西放下,跟我出去逛一逛,看一看,见识一下大山大水,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等我们这一圈走完了,回来了,眼界开阔了,心胸宽广了,我们再回到工作岗位上,那干什么事情心态都不一样了。(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观感)北京青年:我把青春献给了等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