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一点想法
(2020-05-13 22:14:56)分类: 教学随笔 |
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一点想法
根据学校统一安排,近期再次重温教育部等九部委2018年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教基〔2018〕26号)(即通俗所指的“减负30条”),记记自己的浅显认识。
从面上讲,“减负30条”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小学生减负的主要要求,分别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12条)、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5条)、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4条)和强化政府管理监督(9条)。个人理解,对于第二方面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也应该主要依靠政府。而第三方面家庭履行教育监护责任中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也不容忽视,早在2015年教育部曾经印发过《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里面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据此而言,减负30条能否得到真正的实施,主要看学校(1和3)和政府(2和4),看学校落实减负政策的责任思路方法和实效,看政府对减负工作的督导评价反馈和使用。
在学习的时候,我重点关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方面的要求。
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方面,有的条款政策执行性比较强,如1(坚持正确办学方向)、2(严格依照课标教学)、3(均衡编班配置师资)、6(坚决控制考试次数)、7(采取等级评价方式 )、8(限制竞赛评优活动)等,这些要求只要学校认识到位,执行起来较为轻松一些。
其它条款在执行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可探讨性,可以说一直在做着,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容否定的是,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更多样性的做法呈现出来。
如4(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和5(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按照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教师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这里边特别是时间控制上,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同样的作业量不同的学生来做,作业时间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再加上还要班主任老师(一般是班主任老师)负责协调各科的作业量,小学三至六年级只有语文数学有家庭作业,而到了初中有家庭作业的就不是一个学科两个学科三个学科了,统筹布置协调处理的难度就更大了。
现在在具体的执行中,按照要求是学科教师要对布置的作业内容提出申请,年级组长进行汇总,教导处专人负责审批,审批后学科教师再予以布置(基本上同年级同学科作业内容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标准,但在执行起来存在着程序复杂,作业内容同年级不同班级学情不尽一样的情况下呈现单一化,况且教导处也很难每天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科的作业进行一个科学的界定。
再说说分层作业,分层作业的目的是面向不同学情不同基础的学生在班级内提供2-3梯次难度的作业,但分层的主体如果是教师,存在着家长和学生不接受不乐意的情况(特别是教师建议选择难度较低的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而由着学生和家长自选,分层作业几乎就失去了设计的初衷,慢慢会从多个梯次难度又转回到一个梯次难度。
学校要想真正做好“减负30条”的落实,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提高认识。
学校和全体教职工都要提高对于“减负30条”的认识,要明确这是“遵循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要把“减负30条”放在头脑里思考,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动中不断改善。学校要担负起学校的责任,每一名教职工要担负起个体的责任,要有底线思维,对于不允许出现的行为坚决予以杜绝。
第二、提升能力。
“减负30条”要做到减负不减质,重要环节在教师。要真正落实好,要更好的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进一步落实好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
基于此,每一名教师都要从基本功、阅读、写作、反思等方面拓展知识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最好有一项比较拿手的小手艺(如摄影、画画、吟咏、歌唱、运动等),生活的、工作的让学生和家长有向心力。
第三、精研教学。
把精研教学从提升能力单独列出来,要做好老中青教师队伍的结合,有决心有办法克服现有模式下存在的集体备课不正规、备课有效性低、课堂准备不充分、听课评课流于形式等不足,建设好各学科教研组长、语文数学年级备课组长队伍,发挥好教学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
第四,分层作业。
分层设计作业,纵然存在诸多困难,仍然要积极加以探索推行,对有需要又不愿意接收分层作业的学生特别是家长摆事实讲道理,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学生分层选择作业采取以学科教师为主与以家长(学生)为辅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发现典型,推广做法。
鼓励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百花齐放,根据自身特长形成自身特色,鼓励学校科室,特别是级部善于寻找发现身边的好做法,选推先进典型,对好做法及时予以认可和推荐,对具有普适性的经验予以推广。
减负不减质,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