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成纪泗水说                       作者:李沣

(2011-05-12 03:52:47)
标签:

伏羲

泗水

华文

雷泽

《孟子》

文化

分类: 史学讨论

伏羲出生的成纪是在甘肃天水,还是在山东曹州,看来都有足够多的文献依据。从已使用的这些文献依据上很难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已故著名山东文字、考古、历史学家王献唐先生,从另一个视角分析,做出了个与众不同的结论,他的文字很长。现将他的主要论断节录于下:


各书所记雷泽,大抵相同。其言济阴郡成阳兖州泽皆指濮县东南之地而言。濮州地在鲁西,鲁西一带,在山东各处都称洼下,历代类为水区。皇古多水,此处即有陆地,亦只可供一部水国之人居处。技术和渔业未发明以前,原始民族多就高原居处,为世界各民族通例。濮县一带既有伏羲遗迹,必为伏羲或其族人经历之处,与前所述成纪相同。而此伏羲之东方民族,原始必不发源于洼下之濮县,而必别为高耸之地可避水灾者。以前泰皇一名,及各种习俗,并奉祀伏羲诸国之地证之,必为泰山一带,其地固在山东为最高区域也。

泗水县治东七十里,有伏山,字亦作服、作负、作陪、作浮、作包,亦名浮邱,俗曰关山。北连艾山,至此入雷泽,湖起为历山。其言伏山者,伏即伏羲之伏,伏族居此。┅┅又有一山,亦名莱山,┅┅所居有泽,因名莱泽,音转作雷泽。泗水之雷泽,亦名服泽,服即伏山之伏,伏族所居。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一;

雷泽之东南有扶犁山,亦曰抛犁山,又有浮来山,亦曰包来山。《路史·太昊记》:“爰作荒乐,歌扶徕。”伏羲之歌,既以扶犁族地之名为名,同时泗水有扶犁山,妇有浮来山,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二;

泗水治东南六十五里,有萯首山,即陪首山。山麓起伏而北,至雷泽西滨;一支东北与伏山相接;一支转折西南行为陪尾山。《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自夏以还,即有其称。皇古既有陪尾,音字又与伏山、陪首、伏泽诸名相通,地域相合,时次又符,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三;

泗水治东北四十五里有华胥山,俗讹为黄粟山,又曰黄山,曰黄山寨。山下东南有黄沟,即古华渚,西有华村,即汉泰山郡之华县旧区。华胥履迹之说,实出《含神雾》、《钩命诀》诸纬书,而此讳书多出于齐人,为东方羲农故族相传之旧说。华古读为敷,胥出于莱,华胥即风莱。华县地正在华、胥境内,以风居之,故可单名为华。汉就其地置县,即以旧名名之为华,知此华胥之名,汉前已然,正与伏山俱来,非出后世附会。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四;

泗水治城西,逾泗有风后岭,岭上有风后庙。风后即伏羲之族裔后为后者。伏羲奉祀四国,颛臾在费县西北,与泗水东南相接,即伏山、雷泽一带,地为伏羲旧壤,故以本地之族裔奉其明祀,立国为颛臾。其他三国之在济宁等到处者,亦以地为羲族散布之区,以本族之人祀之,与颛臾正同。以此推证,则春秋之世,泗水附近尚为伏族盘踞。后世风后庙之建筑崇祀,正有自来,否则伏山、雷泽、风后岭及颛臾之国,安能巧合而并在一处?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四;

舜耕于历山,渔雷泽。《墨子》又言: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所言历山、雷泽均在泗水,负夏以雷夏证之,即负湖,亦即时伏湖,当为伏山附近水泊。华胥下有华渚 ,雷泽亦名服泽,皆与伏湖义合。《孟子》:“舜生于诸冯,长于负夏。”诸冯即邾风,为二族合名。邾族固尝散布泗水,以羼居而名族,犹风莱也。历山之下,既有诸冯,境内又有负夏,与《孟子》所述亦悉相合。以舜为泗人,而泗有历山、雷泽诸处,知史籍所载,重华耕渔之地,皆确然不诬。更知所载伏羲居处之雷泽诸地,亦确然不诬。当羲皇之前,已有各地之名,伏羲生长于此,居住于彼,族人相传,史籍各就生长之地分别纪之。其后舜亦生长于此,而耕渔于彼,史籍亦各就生长耕渔之地分别纪之。二帝同为泗水之人,故史籍纪载游钓之乡,亦多相同,正以确有地,其事始不谋而合也。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六;

《春秋》:“公会齐侯于防”,杜注:“在琅邪华县东南”,今为防城,防字亦读重唇,与风音转。泗水有蒙阴,为牟族故壤。又北有博山,博亦风也。凡上所述,在与前六证相合,而知(泗)为风族原始之旧区,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七;

《通鉴外纪》:“太昊命大庭为居龙氏,春官为青龙氏,又曰苍龙。”今泗水治东十五里有居龙山,又有苍龙溪。《外纪》又云:“太昊复立九相,葛天氏居东。”葛天即大庭居龙,曲阜有大庭氏之库,壤地相接尤为可证。《伏羲庙残碑》:“东迁少典君于颛顼,以奉伏羲之祀”。少典奉祀伏羲,知为伏羲族裔。《吕氏春秋》:“帝颛顼生自若水,实处空桑。”穷桑在曲阜,曲阜、费县接壤,古之颛臾,即在此一带。此泗水为伏羲发迹故乡之证八;

综上以地名证之,氏族证之,乐歌证之,母族证之,庙祀证之,族裔证之,官司证之,凡数十余事,皆如符契之相印合,定知伏羲出于泗水,以泗水之故,知古代羲族实居泰山一带高耸之地,为中国东方古族发源之乡。13


王献唐先生广证博引,八证泗水为伏羲发迹之故乡。但对“伏羲生于成纪”之“成纪”,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王先生认为成纪是“成”与“纪”二族之合名。他对“成”字做了详尽的考证。

他说:“伏羲生于雷泽,雷泽所在为成阳,成阳犹城场,汉以置县。《通鉴外纪》注:郑玄曰:‘尧游成阳而死,葬焉。’”说明“三代以来,久有此名。汉沿旧名立县,此一成也”;然后他又举《左传》:“邾人灭须句”杜注:“须句,成风家”。须句之成在今东平县西北;又言女娲居承匡山,承人居此,因以名山。承即成也。山在任城,此又一成也;又举太昊旧墟,为河南之陈,陈成双声音转,陈亦犹成,这是河南之成。王氏所举各“成”,基本在泰山周围,与上论伏羲发迹之故乡也大体吻合。

王献唐先生这些考证虽然资料详实,别有新意,但他对“成阳”说的考证不够完美,只讲“成”,未讲“纪”,而讲到各“成”的先后时,又肯定了伏羲所生于之雷泽在成阳。如他所言,伏羲族自东彼西,“途径既明,雷泽之义益显。以其由生而长,发迹东方,率族治河西行,脉理皆昭昭可见也。” 14这样他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他曾否定的伏羲族不可能发祥于低洼的濮阳地区的结论。

综上王先生各述,我觉得王先生的立论和考据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有沿着他的思路继续往下探讨的必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