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垟《孙氏宗祠》叙
(2023-05-04 08:13:48)孙家垟《孙氏宗祠》叙
乐清市孙家垟村,东临东海,西依蒼山,南靠南山,北绕白龙山脉,斯村山水形胜,环峦抱村,东泔河穿村而过,百花竟艳,风景优美。
祠堂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是人类的思想寄托,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
孙家垟《孙氏宗祠》,庄严雄伟,轴线对称,崇尚自然,讲究风水。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左右建筑的关系,十分考究。规划构思,体现慎终追远。空间处理,重视综合运用。是集中古典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建筑艺术的大成之作,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文化的盛餐和特别美的感受。它是孙家垟孙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祠堂背山临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750 平方米。其中轴线向南延伸千米的半山腰,正是孙家垟孙氏迁始祖清节公的长眠福地。与《孙氏宗祠》连接在同一中轴线上,上奉下养,内贤外明,体现对祖先的虔诚和对后人的热爱,乐以德教,爱以仁导,展示了承家有厚德和抚育后代学知守礼的固本情怀。堪舆学讲究:“入山寻水口,登穴看明堂。”“远山远水为势,近山近水为形,态势顺则为吉。”上风下水,重在流畅,所谓:“地善知昌盛,山家血脉长”。清节公的墓地,就选择在风景秀丽,山水聚合,藏风纳气的半山腰。这山龙头高杨,虎砂护卫,树木叠翠,满足吉地的主要条件。谒墓之路,绕而不直,属曲径小道。站在墓地,登高北眺:孙氏宗祠,高大巍峨,明堂开阔,雍容华贵,树木摇曳,如万民膜拜,河水荡漾,像血脉绵长。先祖驭龙而去,后裔凤舞龙翔。选择这样的吉壤葬祖,颇费心思,寄托着对家族兴旺的向往,也是煞费苦心的安排。
《孙氏宗祠》在孙家垟村中,利用水文地形而建,采用合院、敞厅、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即有联系,又有分隔。开敞通透,华贵大气。规模最宏大,装饰最华丽。主门建筑:双狮捍门,四羊方尊。五间开,前柱后门。悬山顶名五拱三。土字形房基,象征着王土居中,祖宗至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门楣上挂有阳刻“孙氏大宗”四个大字,巍然高耸。门柱楹联写有:“祥开宋代诚意正心布德泽,派衍菰溪效祖继宗生光辉。”。砖砌护墙,檐翘见长,显得高贵庄重。门外对面:一带清流,佳木茏葱。凉亭画廊,水韵灵动。梓童嘻嘻,学子踏歌。小桥卧波,祠影生辉,是人们纳凉休闲,品茶下棋最好去处。壮美绮丽的祠堂搭配多彩琳琅的凉亭点缀,有种旷古的历史感,还有一方水土塑造气质,体现的是繁荣祥和,着实生机勃勃,煜煜生辉。
步行入祠,天窗采光,彰显庄严。前厅后堂,明间廊阔。二十四根立柱气势恢宏,楹联簇拥众星捧月。厅堂题匾、撰联,巧构细褛,做工精美。浮雕、透雕、圆雕、绘画等技法,加上立柱上的深邃楹联,从梁、枋,到门窗隔扇的小饰件。举手投足之间,尽是渊深学养的暗含,把家族的显赫历史细节表达的形神兼备,栩栩如生。风化教人,卑不逾尊,注重人伦,顺应礼制。明间正堂是举行拜祖先神主祭祀仪式的场所,朴素、凝重。二楼设主龛,供奉本派始祖复公,上挂当代著名书法大师孙金库书写的:“北宋大儒”烫金大字。伫其风仪,常思先祖音容。疏德开源,期盼代诞俊秀。祭祀不忘,俎豆丰盛,弘扬祖德,家训激怀。两侧设龛,载嗣其德,分别供奉历代先祖。厢房系两层八间,略低于明间正堂,整齐划一,两厢对称。一楼用于祭祀人员更衣休息,存放祭祀用品的仓库之用。二楼悬挂家族流源,家规家训,本族名人贤达事迹的版面。还有家族办公议事的场所以及接待外地同宗的休息用房。
纵观《孙氏宗祠》,启祚之美,暮然起敬。建祠之荣,庄严而不失典雅。用壮鸿基,华丽而不显奢侈。触摸那一件件物件,睹物动情。体味那一桩桩事迹,典章可见。古典的文化元素,诠释了笃行不怠。精致的现代装饰,演绎了踔历奋发。所有这些,底蕴深沉,启迪思绪,积淀厚重,拓展眼界。观后赏心悦目,实属难得一见。使人产生美的共鸣,一种愉悦的感受,一份深沉的爱恋。
孙复公第三十一代孙文才沐手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