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喜《寺底村赋》
(2023-02-26 08:43:10)闻喜《寺底村赋》
闻喜寺底村,因“檀泉寺”而名。千年古村,人口1800人。位于闻喜东端三十五里。依中条山前沿,居涑水河畔。舜时居董泽湖东侧,斯村已有人类遗存。董(豢龙氏董父)、刘(豢龙氏刘累)、杨(日升汤谷杨侯)三姓受姓故地。商代隶属桐乡,“太甲”囚于“桐宫”。汉为“田胜”封地,“承欢”而逰“涑水”。北有“唐兴寺”(北街,718年建),东有“景云观”(古西祁村)。村前有泉,名曰“仲邮泉”,灌田二倾。南有“邮泉头”易名“阳泉头”。
美哉:斯村历史悠久,人文繁盛。“檀泉寺”古韵袅袅,经声郎朗。赏“尼法”坐禅,听“妙空”论道。李世民长驱东进,饮马涑水,荡决天下。刘武周据险自守,“保宁寺”藏身,养兵待时。斯村物华俊秀,高名雅士辐辏,名垂故里。斯村叠嶂丰厚:皇天后土眷佑,果禾同馨。名胜琳琅:“北周石刻”(保定二年562年),铮锋神工,绽放独特魅力。文脉盛昌,庙宇祠堂遍布,孺贤垂范,佐证汗青久远。
盛哉:“涑水河”碧浪流芳,“寺底村”百业盈眸。欣逢盛世,众沐党恩。高举信仰之炬,践行使命之责。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溫顺一心至公。树爱国志,怀仁爱心,平娟竭力奉献。睹其孜孜之德,罕见殷殷之心。审时度势,实事求是,筹划发展宏图。科学经营,合理规划,优化农田种植。改革铺出兴农之路,科技迎来富裕之光。文化振兴,楹联骋志。书法泼墨添锦秀,文风蔚起彰繁荣。民居街道,华章飘飘,鸟语花香,美景如画。梓童嘻嘻撒欢,女媚翩翩起舞。是故:授“小康达标”之誉,冠“楹联名村”之尤。
善哉:欣赏寺底:和谐村落,民风淳朴,地秀物博,风物殊佳。弘君子之厚德,承德孝之仁教。创福民之基业,腾飞于开放的动能。展小康之宏图,得益于文化的润泽。
致敬寺底:口碑八方,不陨其名,文明进步,行必应实,要微誉载弘。文化基因,弥隆其声,楹联名村,接力推动,须再创辉煌。
是为赋。
法官孙文才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