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论略

(2011-03-04 18:01:11)
标签:

杂谈

 摘 要:本文在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理论框架下,以隐含pro参数为例,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中参数的设定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间接性地利用普遍语法,母语对第二语言参数的设定产生迁移作用。
  关键词:原则与参数理论;第二语言习得;隐含pro参数;
 1.引言
  
  乔姆斯基(2000)曾设问:“我们的证据(evidence)如此稀少,为何能拥有如此丰富而特有的知识,或者复杂交错的信念和理解的体系?”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和审视前瞻,他以哲学的睿智提出了普遍语法假说(the Universal Grammar),即语言是所有语言使用者所共有的生理天赋,不必通过学习而存在于大脑中。1991年,乔姆斯基阐明了普遍语言的原则和参数理论(the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本文在原则和参数理论的框架下,探讨第二语言习得中参数的设定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间接性地利用普遍语法,母语对第二语言参数的设定产生迁移作用。
  
  2.原则和参数理论概述
  
  普遍语法由“原则”(principle)和“参数”(parameter)构成。“原则”是指适用于任何语言的高度抽象的语法构成,如x-bar 理论、论旨理论、投射原则、格理论等。某种语言并不一定具有所有这些原则,但是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违反这些原则。例如,“承接原则”是一条适用于所有语言的普遍原则,它限定了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定句子任何成分一次的移动不能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界限节点(bounding node)。深层结构“John went where.”到表层结构“Where did John go?”的转换是符合语法的,因为where的移动距离在“承接原则”的允许范围内;从“John thought his brother had won what”到“What did John think his brother had won?”,what的移动距离比前一个例句远得多,但是仍然在“承接原则”的允许范围内。“What did John wonder whether his brother would win?”是不符合语法的,因为它的深层结构是“John wondered whether his brother would win what”,what的移动距离违反了“承接原则”。语言中的原则具有人类语言的普遍性,是人类的生理天赋,不必通过学习而存在于大脑中。“参数”则反映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差异,如方向参数、话题参数、隐含pro参数等。参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场”(setting),也称为“值”(value);不同的语言会有不同的参数值。以隐含pro参数为例,句子是否省略主语代词根据不同的语言而定。英语的陈述句必须有主语,如“He speaks.”,没有主语的陈述句是不符合语法的;但在意大利语中,人们可以说“Parla (Speaks)”,汉语中也有这种现象:“刚吃过,在看电视。”乔姆斯基(1981)认为句子有三个层次:表达句子的词汇意义的深层结构(d-structure);表达句子成分的移动关系的浅层结构(s-structure);浅层结构最终反映为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即实际书面语或口头语的表现形式。原则和参数理论认为,在句子“Parla.”的深层结构中,主语是存在的,而在浅层结构中,主语是以“零”(null)的形式而存在的。这种“零”的主语形式被称之为pro;pro在表层结构中被隐含了。句子“Parla.”的浅层结构实际上是“pro Parla.”,而汉语“刚吃过,在看电视。”的浅层结构为“pro刚吃过,pro在看电视”。隐含pro参数决定了一个句子的主语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是隐含主语的语言,而英语、法语属于非隐含主语语言。因此,这一参数有两个值,正值和负值(positive and negative),即+pro-drop和-pro-drop。隐含pro参数还会对其它一些语言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它可以解释句子的某些特征,如主谓颠倒;填补词it和there。
  
  3.第二语言习得中参数的设定
  
  尽管有许多研究试图说明第二语言学习者开始会像儿童习得母语一样设定开放性的参数,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人们却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起始阶段会迁移母语中已设定的参数。这里,笔者仍以隐含pro参数为例证,并简要说明母语中此参数的设定的异同。
  
  3.1 母语中drop-pro参数值的设定
  在儿童大脑中,语言参数的设定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开关(switch):儿童根据所听到的语言材料调节每一个参数值。乔姆斯基认为:“从起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过渡实际是设置开关方向的过程。”(Cook & Newson, 2000:110)习得英语的语法意味着按英语的习惯设定普遍语法中的所有参数,而参数的设定靠语言证据来激活。通常有三种语言实例:正面语言证据(positive evidence)、直接负面语言证据(direct negative evidence)和间接负面语言证据(indirect negative evidence)。正面语言证据指儿童所听到的语言。英国儿童所听到的语言实例使他们能够发现英语是一个非隐含pro参数的语言;西班牙儿童通过“听”会发现西班牙语是隐含pro参数的语言。直接负面语言证据,也称为直接纠正,即来自成人的纠正,然而直接纠正是十分有限的;即使直接纠正,儿童也往往置之不理,因此,直接纠正不可能是儿童获得语言能力的主要来源。间接性的负面语言证据,即儿童所听不到的语言形式。英国儿童不可能听到诸如“Sits.”的陈述句,或主谓词序颠倒,如“Sits he.”,所以,有些研究认为间接性负面语言实例有助于参数的设定。Hyams(1986)具体地研究了母语习得中隐含pro参数的设定。她发现英国的幼儿会像西班牙人一样说许多没有主语的句子,如:“Play it.”或“No go in.”,同时,他们在其语言中会省略填补词it和there。渐渐地,他们开始明白英语需要词项主语(lexical subject)并开始在句中添加虚词it和there。而西班牙儿童开始就认为西班牙语是隐含参数的语言,而且无须改变。Hyams认为习得母语时,儿童把隐含pro参数当作一项缺省(default),故不分其语言,总会说无主语的句子,儿童最终从正面语言证据中找到参数值。非隐含pro参数语言英语,在表示天气的句子结构中使用非人称不定代词it:“It’s raining.”;在存在句中,使用there: “Once upon a time,there were three bears.”。填补主语(expletive subject)的出现使英国儿童意识到英语是非隐含主语的语言。Cook(2000: 90)认为普遍语法解释语言习得的基础在于正面语言证据起关键作用。儿童主要从人们所说的正面语言证据而非负面语言证据来习得母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