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马涌”话沧桑
撰著
瑶溪趙
http://s8/mw690/001RIYB5zy78f3pvuK397&690
http://s16/bmiddle/001RIYB5zy78dz9bSGj2f&690
广州海珠区西北部,有一条全长5.9公里,西起洲头咀东至珠江游场、流经工业大道、南田路、宝业路、宝岗大道、江南大道中、晓港公园和滨江东路。西端在凤安桥以西同珠江后航道相接,东端在鸭墩桥同珠江前航道相连,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横穿海珠岛,19条桥横跨,由鸭墩涌、小港涌、马涌、三丫涌所组成的河涌,名叫“马涌”,又名海珠涌!
海珠区是广州市唯一的岛区,四面被珠江环绕,岛上水网纵横,分布着70多条河涌,但只有一条以“海珠”命名,那就是贯穿珠江前后航道的海珠涌。不过,它的另一个名字更为大众所熟悉,就是:马涌。全长不过5.9公里的马涌横跨海珠老城东西,所流经的晓港公园、隔山、瑶溪等都是“河南”古今名胜,古海岸遗址、南汉宫苑故址、数座古桥留下不少传说故事。
为什么叫“马涌”?有多种传说,不过大多数传说都认为,此地因曾有马匹休息、停留而得“马涌”之名。“在古代某个战争时期,军队的马匹途径此处,军人下马休息饮水,而马匹也会走到河岸边喝水休息。因此,该河涌就被称为‘马涌’了”。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马涌得名与战争无关。当地老街坊说,“明朝的正德皇帝喜好美色,曾挑选一位在海珠区庄头的美女进宫当妃子。该女子进宫后受到皇帝的宠爱。不过后来她因不适合北方生活而患病,皇帝特许她回南方探亲。妃子携带着大批士兵南下,行至马涌时,士兵、马匹都无法前进,只能将士兵、马儿安顿在此处休息,再慢慢由船只运送过河。‘马涌’之名是源于这个故事,马涌其实是‘马儿也不能过的涌’。”
http://s15/bmiddle/001RIYB5zy78dzbMSrc7e&690
听家人讲,清朝时期清兵军营在石马岗,即晓港公园,放马匹到涌里清洗喝水,因此得名‘马涌’。全涌有好多支流,如欶珠涌、瑶溪涌、沙园涌、南村涌等……流域有远有近,欶珠涌通向堑口与珠江相连,瑶溪涌流到泉塘大水塘与细岗水塘、南村涌流到市二宫。沿岸人民的生活耕种都离不开马涌水,因此马涌非常重要。
马涌是“瑶溪二十四景”的摇篮,它历经沧桑,川流不息,孕育出享誉世界的岭南画派和诸多革命先行者,浓缩了海珠区历史文化的精华。“瑶溪二十四景”的知名度仅次于“羊城八景”,部分原址就在马涌旁。荔湾驷马涌、天河东圃亦有马涌,也是因马在涌洗澡而得名。
19条桥当中,汇津、利济、云桂是三大古桥。云桂桥更是广州市最古老的桥,乃明朝清官何维柏所建,有400多年历史。“云桂”寓意“步云折桂”,是古人对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美好祝愿。云桂村、云桂大街等地名,都是因云桂桥而得名。
马涌远近闻名是重要的航道,明朝开始到民国,都非常繁荣,大大小小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走来,什么船都有,有捞鱼的、有疍家艇、亦有货船。各式各样的船铺满涌面,非常繁华,不过我们年青一代,就见不到这些景象了。以前物资匮乏,顺德人也千里迢迢扒艇来马涌拿肥料,割草。家人说,曾经有个顺德佬在家门口露宿,等到天光再落船赶路。以前的人好大胆的,一个人就从顺德扒来。
细个的时候同家人看挖泥船,在瑶头古码头位置挖出了大量“缸瓦渣”,足可想象多么利害。90年代还有一艘卖缸瓦的大船,停在瑶头古码头岸边卖缸瓦,后来走到鹤鸣桥那边卖,时不时有人帮衬,我见过,是最后的繁荣。
http://s11/bmiddle/001RIYB5zy78dzLwQOuda&690
云 桂 桥
靠山食山,靠水食水,马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沿岸十几条村几十万人,都是在马涌的孕育下成长。就像珠江河一样,是沿岸人民的母亲河。涌的中间位于瑶头,所以有条街名叫作汇源大街,汇集两端水源之意。我们瑶头人称它为大涌,都是在马涌旁长大,阿爷与父辈都曾经在涌里嬉戏,游水、捉鱼、扒艇、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瑶头是河南地区地势最低的,也是人们讲的瑶头聚宝盘盘底位置(蚌底)。涌底至街面高度约3一4米左右,一般季节涨潮时,水位差1米或几十公分就上街面。如遇瑞午节或台风雨时,街面就会被水浸过大人膝盖。童年时每逄到这个时候,如果家里或街面上浸水,街边的小孩约2一3岁的就在家里或街中学游泳。大一些的由大人带着在溪涌里游泳、洗澡。到7一8岁就不用大人带着,可以独自在马涌中畅泳、洗澡了。听说:乙卯年民国初期,广州发大水,瑶头被浸到上门楣,所以瑶头人,生活中第一件事就要学会游泳。90后的我们这一代人,就没有这些经历了。
http://s7/bmiddle/001RIYB5zy78dA65aPc86&690
得天独厚的资源,练就了好多游泳能手,以前的人水性很好,也好大胆,我阿爷就是其中一个。跳海珠桥、跳利济桥、扒艇、这些行为足够刺激,不是人人都够胆做的。他回忆最难忘的一次,也是最危险的一次是在堑口潜水,想不到竟然潜到了十几米长的船底下,这时他处变不惊有条不紊地摸着船底慢慢从尾部出水。好彩船还没开动,否则可能没命了,因为螺旋桨一旦转动,就会被螺旋桨打死,真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初三十八,龍船尽挖’,预示着端午时期的水流规律。什么时候涨潮,什么时候退潮,每逢雨季,一到涨潮就会下雨,作为涌边长大的人,是基本的常识。
家人讲,好多人在涌里游水,每年都浸死人,利济桥是马涌最“邪”的地方,三丫口水流好急,每年都会死几个,正是传说中的“鬼魂揾替身”!欺山莫欺水,但是人们不理会,照样去游。
马涌主流全长5830米,涌宽6-28米,加上支流,流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流经7个街道,分别是南华西街、龙凤街、沙园街、昌岗街、江南中街、素社街、滨江街。都是海珠区的旺地。‘以水为财’是广州人的见解,有水的地方就会带来财富,不是假的,海珠涌就是见证。西华至汇津桥段的一则,至今还保留‘官道’,即古河岸。
http://s13/bmiddle/001RIYB5zy78dAIoQaw1c&690
2011年 端午
马涌的“龍船景”也好出名,每一年的端午节是马涌最热闹的日子,几十艘各地的龍船前来应景,在涌里穿梭,真是好看啊!各地观众闻讯赶来,两岸都站满了人。虽然不及其他地方的大景墟冚,但马涌龍船景另有一番滋味。龍船拜北帝庙、观音庙就见得多,可是龍船拜关帝就只有海珠马涌特有。因小港有座建於涌旁的关帝庙,规模较大,到了5月19“关帝诞”就会举行广州独有的水上拜关帝活动,最多时有三十几艘龍船到贺。关帝庙在民革拆掉,直到前几年村民与街道筹钱,在桥东鸭墩街马涌边重建,传统又得已延续!我阿爷也曾经在关帝庙读书,认识了不少云桂朋友,云桂人也对他很尊敬。水上拜关帝广东除佛山和广州特有,而佛山的是另一种方式不是龍船。联星村委会在瑶头恂恂街的时候,也好多龍船来贺。马涌扒龍船从明朝就开始有了,至今已经四百几年。
还有瑶头水月宫(观音庙)也好闻名,也在马涌旁,香火鼎盛,番禺廿四乡的人都来参拜!
马涌环境优美,涌水清澈,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多少风云人物,传奇故事;多少名胜古迹,祠堂庙宇如今都已经唔喺度了!唯独马涌河依然每日川流不息地流淌着!好像要继续生存下去,要继续见证着世事一样。这种坚强的精神,这种不屈的精神,是马涌人的骄傲!值得我们学习。
马 涌 长 流
河南马涌史悠久,细水长流美誉留!
观音关帝坐河边,祠堂先祖望水流。
沿岸乡民皆孕育,地位犹如母亲河。
流经一处富一方,世代长居又何妨。
端午带老又携少,龍船尽是满涌游。
景色优美惹人醉,确是休闲好地方。
若问为何要赞颂,因为情怀印心头。
————瑤溪趙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