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第一天,继续宅在家里做“熊猫”

标签:
复工第一天 |
疫情蔓延,经过一再推迟,今天是上海复工的第一天,原来回家省亲的外地人再次回到上海,闭关十几天的上海人也开始走出家门!原来冷冷清清的上海街头再次出现急匆匆的人群,专家警告,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返沪,上海防疫形势不容乐观,各方一定要严防死守,避免上海成为第二个武汉。
医院的一位多年好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医院从今天起对患基础病的患者可以一次性开三个月量的药,我和太太都有一点基础性的病,要不时去配药,烦不胜烦,这次能足量开药,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然而谁去医院配药,却发生了分歧。老婆说这次新冠肺炎最容易得患病的是60多岁有基础性病的老人,我就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她说,她下乡时学过医护知识,比我懂得如何防护,死活不让我出门,情愿让我待在家里做“熊猫”。
老婆的一席话弄得我十分感动,去医院配一次药,搞得就像生死离别似的。于是我仔细给她整理好随身的装备,一只医用口罩,一副手套,为避免感染,还给她穿上一件放在箱底从来没有用过的蓝色防晒服。儿子说,他开车送老妈去医院。
老婆去了医院,打开电视机看电视,满屏幕是疫情的报道,以前我还关注确诊人数,现在已经麻木了,反正天天在增加。看到上海华山。瑞金医院又有一批医护人员出征武汉,很多年轻人还为此剃掉了头发,有不少人临行前互相拥抱,互相告别,此行此景,弄的我差点流下了眼泪。
看电视新闻,有点心塞,于是调换频道想看点轻松的,但是换来换去,却没有一个值得我看的。东方卫视这些天正在播放电视剧《新世界》,讲的是北平解放前20几天的故事,编的活灵活现的,有70多集,据说很吸引人,我零零碎碎看过几集,很不以为然,如果这种无厘头的电视剧也能上热搜的话,那么不是吹牛,我闭着眼睛也能编上一大摞。
关掉电视,开始写字。自从响应政府号召宅在家里以来,每天以写字画画作伴,也不算太无聊,今天写了一些古人名言,在非常时期,读读这些名人古训还是有点帮助的。


写完字,开始写博、写头条、发公众号。最近闲着没事,统计一下一月份的成绩单,2020年首月,一共写了29篇博客,29篇微信公众号,发了23篇《今日头条》,拍了22组照片,分享了156幅书法作品,画了15幅漫画,写了8篇游记……
昨天在今日头条发了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亮医生的一些金句,今天打开,哇!竟然有3.2万人阅读,很感谢不少人的热情点评。
高兴之余,也有沮丧,前几天手抄了一篇《诗经》发在《今日头条》,以悼念刚刚去世的李文亮医生,刚刚发现,今天竟然以“内容不适合收录”的理由被撤下来了。明明已经发表了,但过几天之后又被拿了下来,这是我第一次碰到,也想不出到底犯了什么错,然而我对此一点也不计较,这篇手抄的毛笔字在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都安然无事,我猜想,也许头条的小编们节日过后神经太紧张了!
写完字,下楼倒了一次垃圾,随着返沪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小区采取措施,严防死守,小区看门的管理员俨然一个个成了哲学家,看到非小区居民进来,都有三个终极之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然后不管是谁,在你脑门上就是一枪,测下来体温是37度以上者,这情况就不好办了!

自疫情公布以来,已经宅家十几天了,听从张文宏医生的劝告,“再闷两个礼拜”“把病毒闷死”,我决定再闷下去,至于具体要闷到什么时间,专家没有说,我也一无所知。
但是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只有吃好喝好才有本钱跟病菌作斗争。于是利用空闲时间在家做菜,冰箱里存货还有,就是绿色蔬菜比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