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年,终结硕果海上非遗摄影展昨隆重开展

标签:
非遗摄影展 |
分类: 我的摄影 |
《海上非遗摄影展》昨天在刘海粟美术馆隆重开展,这次摄影展由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组委会主办,刘海粟美术馆、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等单位协办,13位摄影者用摄影纪实叙事和摄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探索上海地域文化和民俗人文相关的故事。
上海非遗项目丰富,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摄影俱乐部13位摄影者苏光禧、何晓平、黄夏、陈鸣忠、孙治未、胡仲梁、汤惠宗、郭甫强、王宣言、金大建、胡家龙、蔡建军和黄莺,以海上非遗为对象,历经4年,拍摄了16个非遗项目,其中包括4项国家级、12项上海市级项目。

他们拍摄的对象有宝山区的“罗泾十字挑花”、“罗店彩灯”、“宝山鮰鱼烹饪技艺”,松江区的“舞草龙”,崇明区的“扁担戏”、“灶花”,奉贤区的“皮影戏”、“乡土纸艺”、“风筝制作技艺”、“土布染织技艺”、“滚灯”,嘉定区的“徐行草编”、“马陆篾竹编织技艺”,静安区的“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浦东新区的“三林刺绣技艺“、“高桥松饼”等。
13位摄影师拍摄了这些非遗项目的传统表演和手工制作工艺,通过光、影的澶染,不仅让观赏者直观地从形态上了解有地域深度、人文厚度的上海民间文化,而且通过这些照片引人思索,以摄影者的身份提示人们保护上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认为,本次以摄影形式将非遗展现在大众眼前,可以让观众发现,其实非遗离生活很近。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姚奕表示:“用镜头记录非遗,不仅仅是强调构图、色调的一张照片,而是怀着对非遗的崇敬之情去记录传统文化。这些影像上存留的便是最宝贵的文化精神,值得去保护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