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2018-09-20 21:05:15)
标签:

十五的月亮

音乐人

分类: 艺术沙龙

  在静安区文化馆有一个群文组织《十五的月亮》,馆里要我给他们照个相,留个影。此前工作人员只说他们是搞音乐创作的,我以为取这么有诗意名字的群体一定是编排音乐剧或搞合唱团的,但是到现场一看,围坐在一起的竟然是一批年长的老者。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一群搞词曲创作的音乐人,不少人在音乐界名闻遐迩。我对诗人一直十分崇拜,对编歌谱曲的更是敬仰,这次能近距离看到这么多创作歌曲的名人感到十分荣幸。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据了解,“十五的月亮”这个创作组成立至今已经快30年,成员都是活跃在音乐界的词曲创作者,人数最多时有50人左右,由于他们经常在每月十五聚会,所以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十五的月亮》。这个团体创作颇丰,近几年几乎毎年要出一本“月亮情歌”歌曲集。这天他们来到静安区文化馆,就目前词曲创作现状进行深入的探讨。如今老百姓已经离不开音乐,但当一首首优美的歌曲被传唱时,人们记住的往往是歌手,却很少有人去记住诞生这些歌曲的词曲创作者。我认为,词曲创作者应该比歌手更值得尊敬,可以说,没有他们这批人默默地创作,我们的社会就没有音乐,也就没有歌曲。这么一批著名的词曲创作者能集聚在静安区开展活动,对文化馆来说,真是一批宝贵的财富。

  下面是那天参加探讨的部分词曲创作者。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珊卡(曲作家


  作曲家、书法家、副研究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副秘书长,曾任杭州《校园歌曲》主编。创作大量歌曲作品,其中电视音乐四部,舞蹈音乐九部。出版《珊卡歌曲选集》、《珊卡歌曲选》(211首)、《珊卡歌曲选·续集》(284首)。其中《五十六根琴弦连北京》在1997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首都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征歌一等奖。《中国向世界歌唱》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节歌评论一等奖并定为节歌。《青春之歌》被定为全国首届群众歌咏大赛必唱曲目,《我家住在运河边》获全国“每周一歌”征评金奖,《流芳四季》获青岛啤酒全国征歌一等奖等。《中国风·汉语热》在2006年被定为“全球华文教育促进大会”永久性会歌,并与他创作的《西班牙中华妇女联合会会歌》同时由侨联国家博物馆收藏。《亲亲的老百姓》在2010年获21世纪华人音乐奖作曲一等奖。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金月苓 (曲作家)


  上海音乐家协会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会员。1983年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在中国唱片上海公司任音乐主任编辑。

   金月苓被人们尊称为“儿歌奶奶”,1970年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针线包是传家宝》。创作的作品有八百余首,题材广泛,有婴幼儿歌曲《摇小船》,低幼歌曲《蒲公英》,少儿歌曲《爷爷的勋章》,通俗歌曲《人生有约》,民族歌曲《藏羚羊的诉说》,美声歌曲《白鹭又飞回来了》。全国多家出版社先后刊登或录制作品四百多首,部分作品荣获全国及各省市金奖、银奖、优秀奖等,并作为教材、声乐和考级的曲目。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朱积聚(词作家)


  1952年出生,浙江鄞县人。音乐文学创作46年,发表国家、省市级期刊5000余首,获奖200余项。作品多为电视、电台、教材、音带和电视剧选用。出版词集《星辰的梦》《留住你的秋季》两册。个人传略载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世界名人录》等大典。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文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会员。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邵惠庭(词作家)


  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长期在邮电系统从事新闻和管理工作。目前是上海老记协协会会员、中国邮电新闻协会会员、上海音协文学学会会员。作品见于《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人民邮电》等报刊。他的歌词《上海更精彩》荣获“唱响中国”金奖,歌词《无声情最真》荣获上海2018年新春歌词三等奖。用词规范,磅礴大气,深得上海的词曲家们好评。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胡济良(曲作家)


  胡济良老师于上世纪70年代末,挑起了“七一文艺工厂厂长”的重担。并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了上海市文化馆音乐干部进修班,主修作曲、指挥。1989年,《胡济良作品音乐会》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第258期《星期广播音乐会》实况播出。从此,“农民音乐家”成为了胡济良老师最闪亮的标签。1994年,因为他出色的音乐才能,他被调任七宝镇文化中心站任站长。胡济良老师不忘初心,辛勤耕耘,谱写了近千首歌曲、戏曲、舞蹈、器乐作品,取得了累累硕果。共获得7个闵行区奖项,7个市级奖项,5个市、区级个人奖项,有10多个出版的音乐作品获得全国和上海市奖。为上海市残联艺术团舞蹈谱曲的《燕侣情》获全国大奖,并列为出国访问演出节目之一。2007年退休之后,他又专程到北京学习音乐制作,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吴家治(曲作家)


  一个低调而实力雄厚的作曲家。30年前已从事谱曲,如今更是进入创作井喷期。谱曲80多首,很多已被传唱。最近几年,每年都获得北京举办的全国金奖。此次为邵惠庭的歌词《上海更精彩》谱曲,荣获“唱响中国”金奖。


 《十五的月亮》:他们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郦帼瑛(词作家)


  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国家公务员退休,自由撰稿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会员。已出版《樱花雨》文集、《雪暖香岛》散文集、《烛影摇红》诗画集等作品,其中《人间的女娲》和《月亮情歌》获得20162018上海市新春歌词三等奖,《初夏的栀子花》获得二等奖,《江城子思江南》制成Mp3五月演唱,《相思梅》MV制作后作为红五月传播,《相约闵行》作为闵行旅游节的节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