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岁月杂忆——在“马号大学”学英语

(2018-07-19 15:21:56)
标签:

马号大学

分类: 岁月如歌

  几天前我尝试将一些博文搬到公众号来,搬了两篇,发响热烈,前天发了一篇《养马记》之后,一位好友留言说,记得你写过一篇在马号读英语的博文,建议也重温一下。感谢他还记的这篇文章,遵命,今天就将这篇在12年前写的那篇博文搬过来。



岁月杂忆——在“马号大学”学英语

 

 在“马号大学”学英语 


  在马号工作是艰苦的,铡草、切豆饼、起圈……这些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会完全打消你刚开始与马零接触时产生的兴奋和浪漫,不管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你必须准时在马号出现。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这就是说,在大家已经酣然入睡的时候,你还必须在在马槽旁添草,然后仔细地给马系好缰绳,才能吹灭油灯走人。
  当然在马号工作也有便利之处,那就是安静,在给牲口添完草之后,你可以枯坐在马槽旁,透过窗户,望着天上闪烁的星星,想事、想人、想家;在冬天,你可以依偎在火炉旁,利用烤豆饼的余火,烤上几个土豆,喝上一壶滚烫的热茶…… 

  在这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忽然觉得这样过日子有些荒废,说不出怎么来了劲,也不知道今后有没有用,我决心自学英语。我挑选了上外许国璋编著的大学英语教科书,每天苦读。我给自己下达一个指标,这就是每天要背20个单词,一星期背诵一篇课文。每天晚上等马号的事情料理完毕之后,我就拿出课本,在昏暗的油灯下,对着一批牲口念单词、背课文。好在这些牲口并不懂外语,只是觉得这个人有些古怪,每天念念叨叨地自言自语不知道在读什么。 


岁月杂忆——在“马号大学”学英语


  然而,在与牛马陪伴下,我英语水平突飞猛进,几年后我读完了许国璋大学英语14册,其中许多课文被我背得滚瓜烂熟。自以为有点本事,1974年我异想天开,决心翻译原版英文书《阿拉伯故事》,毕竟是马号大学里学出来的英语,词汇量有限,一些专用地理名词和人名就弄得我不知所措,后来翻了2章就没有信心坚持下去了。
  尽管无疾而终,但是我仍然不知天高地厚,1983年进报社后,碰到一批外国专家太太,于是就自说自话召集她们开会。太太们听说有记者要采访她们,自然十分高兴。由于早有准备,采访开始时,我结结巴巴的英文夫人们还能听得懂,但是轮到她们讲话时,我却两眼摸黑一句也不明白,最后有一个英文翻译算给我解了围,靠着他的翻译,后来我也写了一篇《麦道太太在中国》3000字的文章在新华社主办的《桥》杂志发表。
  这次采访显然严重地打击了我学英文的信心。一般外语学院毕业的学生也不敢单独采访老外,在马号里对牛弹琴学出来的英语,口语肯定不行,没有想到我来了个賊胆,竟然召集外国人开会,这荒唐行为演出来的尴尬像一桶冷水浇醒了我,从此我就不碰英语了。
  由于多年没用,现在我除了还能勉强背几篇课文外,马号里背出来的单词已差不多忘光了。尽管这样,下乡期间在马号大学自学英语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回想起来还有味道的。

  (写于20061017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