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揽胜——那些历史久远的教堂

标签:
旅游欧洲揽胜教堂 |
分类: 游山玩水 |
到欧洲旅游,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堂、王宫、城堡。那些辉煌、耀眼、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建筑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体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所在国家文化的深刻内涵。
兴建于12至14世纪的巴黎圣母院,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是法国建筑史上的杰作。正面一对60余米高的塔楼,巍峨而壮观,上面有内容丰富、精美绝伦的反映宗教题材的雕刻。走进大教堂光线骤然暗淡下来,教堂内高大宽敞而幽暗,顿时让人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仿佛进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境地。

圣彼得教堂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它将教堂建筑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教堂中央直径达42米、高度达138米的圆形穹顶,是巴洛克式建筑的典型标志。

圣彼得教堂之所以著名,不仅仅因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还在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与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大师们的共同杰作———教堂中摆有米开朗琪罗25岁时的雕塑名作《母爱》、贝尔尼尼雕塑的《圣水钵》等。而教堂大厅上别致的穹窿大圆屋顶,则是米开朗琪罗晚年的建筑杰作,直到他去世后26年才由其他建筑家继续完成。抬头仰望,圆顶的内壁顶上有色泽艳丽的镶嵌画和玻璃窗,观赏的游人仿佛独立在天穹之下。

圣马可教堂始建于829年,曾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亦是威尼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

海德堡城堡Heidelberger Schloss是建于十三世纪的古城,坐落于国王宝座山顶上,名胜古迹非常多,历史上曾经过几次扩建,是哥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全表作。

慕尼黑圣母教堂建于15世纪,但教堂的尖顶却一直没有竣工。直到50年后的16世纪,人们才决定完成此塔顶的建筑。当时,哥特式的建筑时代已被文艺复兴风格时代代替。哥特式教堂免不了也被安上了当时时髦的圆顶,人们将其称为“罗曼国家的”帽子,它的意思也就是“异国风味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意大利风味的”。正是这种圆顶风格成为了以后巴伐利亚众多教堂建筑的典范。
新天鹅堡是传说中白雪公主居住的地方----(外观)。该城堡白色大理石建筑,尖塔高耸,风格独特,风光奇美,被称为“童话般的城堡”。它建于1869年,耗时17 年,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梦的世界,他梦想将城堡建成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美国加州和香港迪士尼的睡美人城堡以此为蓝本。

佛罗伦萨大教堂也叫“花之圣母大教堂,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教堂,是文艺复兴的第一个标志性建筑,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其圆顶直径达50米,居世界第一,是世界第四大教堂,意大利第二大教堂,能同时容纳1.5万人同时礼拜,教堂的附属建筑有洗礼堂和乔托钟楼。建于1296-1436年。花之圣母教堂在意大利语中意味花之都。大诗人徐志摩把它译作“翡冷翠”,这个译名远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多色彩,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197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居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

位于因斯布鲁克小镇,尽管教堂面积不大,但是华丽奢华,有浓烈的艺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