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慈城采风小记
11月27日(星期六)白桦林摄影沙龙一行20人到宁波慈城采风,之所以选择去慈城,很大的成分是被它“江南第一古县城”的广告宣传所吸引。其次,这次旅游的价格相对较便宜,一日游包括来回车费,中午就餐、景点门票总共才88元。
80多元在上海能派什么用场?或许够坐车到东方明珠登一次塔,或者去城隍庙逛一圈豫园加上吃一客小笼包,但现在同样花这笔钱,不但能跨省旅游另外还有导游小姐全程陪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物有所值的事情;
第三个理由有点说不出口,就是本人祖籍宁波,久未回故乡了,这次到宁波去,很想重新听听石骨铁硬的故乡话。在上海现在要想听到一口纯正的宁波话已经有些难了。
慈城离上海不远,坐车3个小时,过杭州湾大桥不远就到。以前只听说过宁波有慈溪,从未听到过慈城。这次前去,才知道慈城名头不小,有6000多年历史,历史上是一个江南水乡,文献之邑。据称这个古镇盛产进士,自唐至清,共出过进士519人,在这些进士中出过状元3人,榜眼1人,探花3人;官至尚书和在全国各地为官的多达千余人。
是否真的有过这么多进士、状元,我无从查考,但是古镇上的名人还是很多的,我知道科学家谈家桢、戏剧家周信芳、著名作家冯骥才、实业家应昌期等都是慈城人。
慈城有一批具有文化底蕴的景点,如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等古建筑,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都很有特点,当地政府为此投入了巨资对此进行了重新翻修。
为了增添文化内涵,当地了旅游部门还重建了8000平方米的校士馆,雕塑了100多尊真人般的考生、考官雕像,栩栩如生地反映了历史上考生进考的热闹场面。在古县衙,也用雕塑展示了当年衙内的各种情景,这些都很有看点。
但是在我看来,当地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也有明显的缺失。最大的败笔就是把当地的居民“和众”(宁波话:“全部”的意思)迁走,诺大的景点里见不到一个当地村民,游客进入景点,就像当年鬼子进庄一样,坚壁清野,一片寂静,根本看不出古镇当年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生活场景。
由此也带来我的遗憾,本想通过这次采风亲切地重温一下当地原汁原味的宁波话,这个愿望显然是泡汤了。(导游小姐虽然是本地人,但说的都是清一色的普通话)。
景点大量房间被空置,为了填补内容,旅游部门引进了许多与当地文化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展览,如景德镇瓷器展、无锡泥人展、宜兴陶器展等,这些不能不说是旅游开发的硬伤。
但是瑕不掩瑜,总的来说,慈城的旅游景点还是不错的,相信通过开发,具有源远流长历史的慈城古镇一定能吸引更多的上海人前去观光旅游。
孔庙
慈湖
校士馆
等待

古镇深巷


俞冯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