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吴氏三姐妹之大姐
(2010-10-11 22:00:18)
标签:
吴桂珍吴氏三姐妹情感 |
分类: 岁月如歌 |
又见吴氏三姐妹之大姐
见到吴氏三姐妹的大姐吴桂珍是在两年前的7月8日,地点在哈尔滨,她热情爽朗干练的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后过去了2天,7月10日她坐在南下的列车上给我发来短信,说12日到15日将随旅游团来上海参观世博会,我马上给她回电,很盼望与她再次见面,但考虑参观世博会是一个艰苦的行程,约好在她行程结束后我到她住的地方见面,并在昨天晚上安排酒席为她和她的先生接风洗尘。
昨天的酒宴是由她当年的好友、学校的同事、白桦林民乐团团员、如今已经荣升为婆婆的才女刘蕙龄做东,同时请来吴桂珍仰慕的几位好友陈兴凯夫妇、杨育新夫妇,只有我一个孤影单吊(夫人自有她的圈子,一般她很少参与我的圈子内活动)。
吴桂珍仍然如故,快人快语,很快与在坐的各位打成一片。这与她的经历有关,她担任过农场宣传部部长、丹东市体改办主任、企业家协会秘书长,同时也是辽宁省和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与人打交道是她的长项。
说老实话,对吴氏三姐妹吴桂珍、吴桂芬、吴桂兰三人,我只熟悉吴桂芬。当年她是五分场学校的老师,做事极其认真,待人和气,丝毫没有干部子女的架子,后她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然后辗转出国,现居住在芬兰,是当地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并担任当地华人协会会长职务,小有名气。
二姐吴桂兰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现居住在澳大利亚,博士,有自己的事业。
被人称为“坐地炮”的她们能有这般出息,这与她们的聪颖肯学有关,当然这与他们的家教不无关系。
他们的父亲吴法芝当年是我的顶头上司,五分场分管生产的副主任,可以说,在我下乡接触过的所有干部中,吴主任是最让我敬佩的一位。不仅他熟悉生产,待人和气,而且什么时候都身先士卒。当年我在分场搞宣传,其中一项任务就是为领导写发言稿,但吴主任的发言从来不用人家捉刀,完全是自己来,而且文笔相当不错。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家教熏陶下,加上各自的努力,吴氏三姐妹后来个个大有发展并事业有成,在我所知道的“坐地炮”中,这样的例子十分鲜见。
这次吴桂珍来上海,特地赠我一本她两年前已经杀青的长篇小说《峰峦缺处》,并说现正在酝酿写一个电影剧本,题目是《村里来了一群外国孩》,吴桂珍说要我跟她合作,呵呵,我可没有这么大本事,第一,没有时间,另外自己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只得谢绝了,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祝福吴桂珍,相信她的作品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