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方案
(2011-04-14 10:51:41)分类: 教育管理 |
1、向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及学校课改实验等内容,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5、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达到配合、支持学校教育工作。
三、家访工作要求:
1、教师家访前要,做必要的准备,要胸有成竹,做到有的放矢。并提前与家长预约,定好时间,按时家访。
2、家访目的要明确。通过家访教师要达到什么目的,对学生今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应对家访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预先设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应对策略,避免家访的失败。
3、突出谈话重点。教师每次“家访”目的都有不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或谈学习情况,或谈纪律情况,或谈劳动情况,因此在有限的“家访”时间内必须精心组织谈话内容,务求重点突出,达到“家访”目的。对一次综合性家访应分主次,掌握好先谈什么,后谈什么,对目的比较单纯的“家访”则可开门见山,出话题。如:“您的孩子在绘画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我这次来主要想跟您谈一谈如何培养子绘画才能的问题。”
4、善于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家访”谈话不是随意交谈。“家访”谈话从总体上看,有主动被动之分。教师是谈话的发起者,又是谈话中目的明确、预先有准备的一方,因此,在“家访”谈话中,教师自然占主动地位。家长一方对谈话事先无准备,对老师的具体来意不十分清楚,在谈话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发出的信息,提供老师指定方向的信息,承诺配合老师协同教育孩子,因此,在“家访”中居被动地位。认识到这一点,老师在进行“家访”时,就应努力而巧妙地控制整个谈话内容,有条不紊地转变话题。你在使用谈话“主导权”时,一定要表现出对家长的尊重,要鼓励和启发家长谈你感兴趣的情况。万一家长谈话离题,你也不要生硬地把话题拉回来,要耐心地先听他讲,从中捕捉拉回话题的好时机。研究改进学生教育时,哪怕你早已成竹在胸,也要以谦虚的态度先征求家长的意见,看家长是不是有更妙的办法。若家长一时拿不出什么办法来时,你才好拿出自己的
主意,用量口气问家长好不好,不要用命令式的口气。
5、不卑不亢,保持教师的尊严。无论家长的社会地位如何高,他们在你面前,都只是家长而已。你和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家长和班主任的关系。因此不要有自卑感;访问那些经济状况较差,社会地位不高,文化修养较低的家长时,你要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坦率和对对方的尊重,从而增加他们对你的信赖程度。记得一位班主任初访某学生家庭时,见客厅里有两位年纪相仿的成年男子,她凭与学生容貌相似的程度,向其中一位说道:“我是某某的班主任老师。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就是某某的父亲。”对方点头称是。另一位则指着学生父亲插言道:“他还是我们的×长。”班主任微微一笑,答道:“这一点我早从‘学生登记表,中知道了。不过,我这次来可是找学生的父亲的。”巧妙的回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家
长平等的地位上,接下来,她侃侃而谈,毫不拘谨,博得了家长的敬意。
协同步调,争取学校教和家庭教育紧密配合。对屡教不改,过失严重并触犯校纪的学生,也要预先就使家长认识到:采取这种教育手段是迫不得已的,从学生成长的总体上看也是有益的。
缺点了如指掌,向家长绍学生情况时从不失实多要表现出你驾驭班级的能力多要让家长得你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永远是充满信心,从容镇定。不可借“家访”诉苦、告状,要家长“评理”,那样你就等于承认自己的无能和软弱,势必使家长怀疑你能力,不再积极配合你的工作。
莫言过其实,因为你的谈话可能会传到有关学生及家长耳中,这样既降低你的威信,也不利于争取家长,帮助学生。
10、谈话要落脚到研究和改进学生教育上。“家访”重要的不在于谈论学生的昨天和今天,而在于如何使他有一个灿烂的明天。在“家访”谈话中介绍学生在体育或艺术方面表现出的特殊才能,是为了和家长一起谋求发展学生才能的条件
介绍学生最近以来令人忧虑的表现,是为了使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寻找促进学生转变的措施。所以任何一次“家访”都要落脚到研究和改进学生的教育。
1、要求全体教师,特别是教干及党员教师必须带头参与,各班班主任和班级任课教师为一组(3人以上),班主任为小组长。
五、活动安排:
家访调研,教干及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家访过程中,要严格做到“四要四不得”:要全面通报学生在校情况;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和在家表现情况;要共同探讨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教育方法;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不得在家长面前指责学生;不得随意把家长叫到学校进行责怪训斥;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和赠礼;不得以电话联系等其他方式代替家访。学校要建立家访活动记录表,记录教师家访简要内容、学生家庭和个人情况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各班的家访档案资料要经得起上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