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山李家庄从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遗址俱存

分类: 太行山文化艺术 |
高平羊头山李家庄从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
2022年“五一”,为了再次考查和研究李家庄文化遗址,系统分类旧石器、细石器和新石器遗址文化类别,推动工程断代工作。晋城市长平之战文化研究会“三皇五帝”课题组对遗存文化进行调查,在村北三教堂古庙东侧100米处“炉窑沟”,发现罕见的铁冶文化遗址,为羊头山文化又增添新的辉煌,从农耕文明到工业革命的闪光亮点,填补历史空白。
“炉窑沟”遗址长2公里多,宽约300米左右,部分段高度达五、六米不等。除村北500米处,除在修建接待中心及停车广场占用几亩地外,“炉窑沟”两边遗址其他的地貎地势,依然保存完好。与此同时,研究人员从遗址现存的铁渣(炉圪梁)、坩埚和使用过的煤末煤渣,以及在距遗址200米处一个名叫“场房”的老地方,发现了战国西汉时期绳纹陶鬲和素纹陶豆等生活器物,器物时代特征明显。
从现存铁渣、坩埚、煤末煤渣等遗物看,研究人员认为,当时的冶炼技术十分娴熟,有很多坩埚内外壁粘黏铁渣很少,坩埚壁厚度仅0.5至1厘米,坩埚内外干净利落,看不到粘黏迹象。与高平谷口、上庄村战国冶铁遗址相比有较大的区别,没有冶炼坐炉和复炉重冶现象,与阳城县润城砥洎城附近的坩埚相比,比之更加超薄,在技术上更加成熟,不粘埚技术成为战国西汉球墨铁冶铸造时代的一大特色。从“炉窑沟”中现存的坩埚铁冶上可以看到从初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在用煤上分为浅层煤和深层煤两个阶段。在遗址西400米处即有浮于地表的浅层煤,及红、灰两种坩石(坩不杂),在北约500米处就有深层古煤窑,周边有铁矿石(硅)等,羊头山南北走向有一条大水沟,常年四季有水流淌,大山周围有树木森森,为古代铁冶创造了极佳的先天自然条件。


战国时期“四大铁王”,皆源于赵、韩、魏、鲁,如卓氏、程郑、孔氏、邴氏。长平之战成为秦争赵战略核心技术的关键,而卓氏又成为秦破赵的关键性人物。最终秦掌握和控制了最先进的冶铁技术而灭东山六国,一统中华大地。《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而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秦破赵,迁卓氏。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程郑,山东迁虏也,亦冶铸,贾椎髻之民,富埒卓氏,俱居临邛。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铁冶为业。秦伐魏,迁孔氏南阳。大鼓铸,规陂池,连车骑,游诸侯,因通商贾之利,有游闲公子之赐名。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华阳国志》记载:“然秦惠、始皇克六国,辄徙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汉书•食货志》记载:“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太阿”是一个诗意般的地名品牌,有两种释义,一种是太行之阿之简称。二种是汉代阳阿县大阳镇之缩写。在战汉时代“大”与“太”同用,“阿”是美意之辞,泛指美丽的郊外。也有一种说法指商朝开国元勋伊挚,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为相国,商汤封伊挚为尹(伊尹),后佐太甲君主尊号“阿衡”。“空桑”为上古地名,在今高平与泽州县一带。《泽州府志》记载:“《列子•天瑞•伊尹》云,伊尹生乎空桑。伊尹空桑在郡北伊侯山,俗传为伊尹所生之所。”伊侯山,在在泽州县巴公与大阳之间。是否因辅太甲尊号“阿衡”,俗称“太阿”不得而知。往往一个地名的形成,皆因历史人物或者盛产某种驰名物品而得名的地名甚多,甚多。
举鉴“太行山”,俗称大行山。再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记载“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大岳”俗为“太岳”,在某种意义上讲,“太”与“大”更尊,故俗为太。《史记》记载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棠溪、龙泉以为名,邓师、宛冯、莫邪、干将以匠师为名,墨阳、太阿、合伯,以地为名。”《战国策•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记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有名的“太阿倒持”成语就源于此出。大清《泽州府志》记载“羊头之钢,自魏文帝称之。”高平古称长平,乃韩上党之地。晋城古有“九头十八匠”之称,十八匠即冶金工匠而得名。说明古代的冶金工艺在泽潞地区十分兴盛。
8000年文明看上党羊头山一点也不过分。1992年版《高平县志•古遗址》记载:“位于县城北20公里团池乡李家庄村北台地上,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未经发掘,表层朋石核、石片、圆头刮削器等文物,属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李俊杰会长表示,羊头山李家庄人民从8000年前神农氏尝百草,制耒耜、发时医药、制陶开始,经过5000年的不断探索,跨入战国钢铁时代,在2000多年前为中华文明增添新的光芒。经过调查研究,太行山地区铁冶工业文明古遗址,目前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已经基本消失殆尽,被铁户以收废铁渣、公路部门铺路以灰渣、民间修房盖屋当沙粉碎使用。高平谷口村、王降村古代两大冶遗址已经消失,连上世纪50年到90年代的马村、东周、箭头、野川等铁厂,冶铁旧址也不复存在。羊头山李家庄战国西汉遗址能保留到现在,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非常之稀有了,可谓“文明曙光,行山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