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郎公山发现南北朝
永初年摩崖石刻成为太行山之珍品
郎公山位于高平市与长子县交界处,山巅之北为长子县,之南为高平市神农镇张家山村。是高平与长子县的主峰名山之一,因炎帝史官仓颉结绳记事,发明华夏民族最早的文字,被史称郎公故名。相传,仓颉为神农氏炎帝时期的仓库管理员,每天与进进出出的粮食打交道,为了辨识清楚不同人上交的粮食数量,因此发现了“结绳记事”的文字。炎帝为表扬仓颉之功,封其为郎。到了黄帝时期其子显名,黄帝又封其子为侯,因此有郎姓侯岗仓颉之说。
近日,长平之战研究会工作人员在中秋、国庆期间,休而不息,利用“两节”长假,登临高平与长子县交界处的郎公山巅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郎公山巅南侧有一处与羊头山北魏石窟同时代精美雕刻始于北魏早期。石窟石门西侧有大面积的文字石刻记载,石窟门上方中央有石刻“海运天池”四个大字,在大字两旁刻有文字,右边“□□泰和三年(1203)□□□程宗子初建”,左边“明朝崇祯元年(1628)程全子复修”。石室门楣上刻有“涅元窝”和“石室云为幕,草堂月似灯。”在大门处有断石条上刻有“石室居安”四字,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千佛洞”。在石室上方有一处四层高的砖石明代建筑,门框上刻有“三皇圣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门室左侧上方有大量的文字,风化严重,在右上手起始文字书写年限的地方,刻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初”字,从刻文整体风格上看,凸显北魏字体风格,与石室内外的几处石刻造像风格浑然一体。经金文碑拓学者推断,根据古碑一般书写顺序,“初”字石刻,首起文字很有可能是代表年号特征,南北朝时期,宋庚申永初(420年,武帝刘裕)至癸巳太初(453年,刘劭)为帝之间,与羊头山五号石窟建于大魏正始二年(505年,宣武帝元恪)属同一时期石雕艺术之精华。铭刻文字大致为:“石室□□□王□□□初。□□□□□□百十年□□□程子候□□□□□□如□□□山见称既而□□□水□□□凤如此□□□□□□张处□□□萌七祖□□□□□□官营□□□门巅峰□□□十□□□祥五又俱民□□□有□□□之长平□□□十巅□□□王在石南□□□峰石石岩□□□存焉永初□□守资艮□□□第中州□□□子孙□□□□□□洋选□□□□□□侯浴坊□□□牛□□□赵□注、蔺□地、王海全、侯书成□□□石匠孟□□石匠张里□。”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被史上称之为“短命族混之王朝”。由420年刘裕篡东晋之帝位建立南朝宋开始,至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宋是南朝四个朝代存在时间最久的一个政权朝代,统治60年之久。宋高祖武皇帝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原为东晋北府军的将领,汉高祖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第21世孙。在403年11月,东晋将领桓玄叛变篡晋事件后,发动了两次北伐,收复了山东、河南及关中等地区,之后刘裕杀晋安帝,改立晋恭帝,并在两年后(420年)如同魏晋旧事篡位,建国南朝宋,东晋亡。从此南方进入“南北朝时期”。440年,北魏统一北方后,与南朝宋形成南北对峙。
高平市郎公山“宋永初”年号,是南北朝开启的第一个年号,上与东晋十六国分界,史称魏晋南北朝。在此时期历史上出现10个与“初”字有关的年号。如三国魏“黄初”(220)、“景初”(237)。东晋十六国,前赵“光初”(318)。前秦“太初”(386)、“延初”(395)。后秦“建初”(386)、“皇初”(394)。西秦“太初”(388)。南凉“太初”(397),西凉“建初”(405)等。
长平之战研究会副会长李俊杰介绍,从古代碑文刻字惯例分析,首起和落款,一般都是书写重要地标、物件和年限的地方,古碑主要分三段三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首起为序,第二段为序言,第三段为出资、铭记人物。按古碑刻书写规则推断,出现“石”和“初”,以及碑文内容中有“存焉永□□□守资艮”记载,应当是建筑的地标和年号。因此推断有可能是“永初”年的摩崖石刻,在金代泰和三年和大明崇祯元年等历史时期,多次进行过复修、加增建筑。此“初”和“永初”是,首起年号风化了一个“永”字,在碑文主要内容中又剥落了半个“初”字,从两个字与碑刻内容分析,应当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年号。再准确一点和具体一点,应当是“永初”年号(420年,武帝刘裕)。高平出现南北朝“宋永初”年号并不奇怪,有可能与刘裕两次北伐之后,兵控北方彰显南朝宋国实力之举。从雕刻造像艺术风格,可能与上述10个年号无关,当属南北朝宋永初之崇敬佛教之风遗物。碑刻是迄今为止,是高平发现记载有“长平□□□□□□存焉”最早的文字可考依据。比羊头山五号石窟建于北魏正始二年(505年,宣武帝元恪),要早出85年之久。另外,要比晋城市泽州县拴驴泉堪称太行山第一的《三国大魏石门摩崖题记》要晚176年。拴驴泉石门摩崖石刻:“正始五年(244)十月二十五日,督治道郎中上党司徒悌、监作吏司徒从采位下,曲阳吴□督将师匠兵徒千余人,通治步道,作偏桥阁,凿开石门一所,高一丈八尺,广九尺,长二丈。都将木工司马陈留成有,当部匠军司马河东魏通,开石门师河内司马羌。”高平郎公山南北朝“宋永初”年摩崖石刻将成为晋城摩崖石刻之二,略次于拴驴泉三国大魏正始五年摩崖。仍属于摩崖中的佼佼者。
http://s12/mw690/001RGKPEzy6W69K7Edteb&690
南北朝石室外景
http://s9/mw690/001RGKPEzy6W69hCAQg78&690
右边“□□泰和三年□□□程宗子初建”,左边“明朝崇祯元年程全子复修”。
http://s15/mw690/001RGKPEzy6W69jxdE26e&690
南北朝永初摩崖石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