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南、山西制造青铜器高仿品达到以假乱真程度

(2013-01-25 17:24:48)
标签:

文化

青铜器收藏的门槛很高,没有一定的鉴赏水平,贸然步入收藏,就会“打眼”、“吃药”。收藏圈里的共识是,青铜器造假的类别之多、数量之巨、时代跨度之长,堪称全国造假第一。

青铜器造假早已发展成一个产业,在河南有专门造假的“青铜村”,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的许多仿古青铜器都来源于这里。据了解,仿制一个大件青铜器大约只需3000元,买家拿货也就5000元左右,但是他再转手,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河南郑州古玩城就有专门出售高仿品的商铺,作者曾目睹多人购买高仿品,并且生易十分兴隆,有些高仿品售价达到万元一件的器物。山西候马一带也有高仿品,而且高仿程度要精河南市场。据业内人士说,山西太行山、中条山坑口好,出土的器物好,因此制造高仿品市场繁荣。初玩青铜器几年的功力和阅历让人难以识破,有时告诉你是高仿品都难于服假。

青铜器造假的工艺很简单,一般是工艺造假、器型造假、锈色造假。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使用土陶范法铸造而成,现代仿造常用三种方法,即翻砂法、精铸法、失蜡法。不管哪种方法,都会在青铜器产品上留下印记,如范线、壁厚, 还有垫片痕。器形作伪主要有:器物整体作伪、器物部分作伪,还有后刻花法、新胎贴老锈、伪造铭文等办法。

从锈色上看,主要有两种作伪方法。一种是短时间内用化学药水浸造,然后再埋进土里,让锈自然长出来。有些经过浸泡的仿品,还需要同原墓中的墓土一起埋到地下,再在其上种些有根系的植物,这就叫“养”。经过三到五年,植物的毛细管就长到了仿品上,这时再拿出来,很能乱真。另一种是涂抹黏附而成,做出来的锈,多表现为锈浅浮、色粉绿、无硬度、易脱落。

资料图片:河南洛阳烟涧村,一名工人在制作青铜器。

如何鉴别青铜器

由于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的整体水平不高,导致圈里对青铜器的认识不足,其实只要是真心喜欢,潜心研究,青铜器鉴别并不难。可以从锈色、手感和声响、花纹和款识、铜质与器式等几个方面进行鉴定。

一 锈色

一般说来,流传至今的大多是出土铜器,常见有绿锈、红锈、蓝锈、紫绣等。拿到一件铜器,先要用眼看,若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合度,坚实匀净,莹润、自然,则为自然生成的锈色。若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绿而不莹,表皮锈,而且不润泽、刺眼,就是伪锈了。

二 手感和声响

用手掂量,若过轻或过重就要引起注意了。另外还可用手敲击实物,听其声响,若声微细而轻脆则可;若声浑浊,发出“嗡”音,则需提高警惕了。

三 花纹和款识

这是鉴别铜器的一个重点。夏代铜器花纹简单;商代花纹华丽繁缛,且多遍体生花;西周大致与商同,但后期趋向素朴;春秋战国的花纹清新活泼;秦汉重实用。至于款识,主要可从其字体加以辨别。商代字体规整,笔势遒劲大方;周朝早期沿袭波磔体;春秋时书体有肥体和瘦体;战国金文字体大金不考究;秦朝统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四 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较简便,翻看铜器的底,若出黄铜质地,则是伪品;足底若已伪制了铜色,用热碱水刷洗,就能看到其本来面目。除要记清楚铜器的器式、名称外,还要了解什么年代铸什么铜器、什么样式的铜器是什么年代铸的。例如钫,钫是方形,盛器,是战国末期出现的;若其按三代作工、锈色制,为伪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