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踪晋城孔子回车故事

(2012-08-22 15:49:59)
标签:

孔子回车

杂谈


http://s3/middle/65e46b1agc7d61ec21692&690
李俊杰在太行山上进行实地摄影创作

http://s13/middle/65e46b1agcc10b9bf3b2c&690

天井关遗址
http://s5/middle/65e46b1agcc10ce67de04&690
马蹄深印

 

http://s1/middle/65e46b1agcc10d6847ad0&690
古老的羊肠坂道
追踪晋城孔子回车故事

图文 李俊杰

 

    晋城市太行山南端孔子回车的故事,在泽州大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孔子当年是否来过泽州,有很多人认为没有来过就不可能有回车故事。

    金元著名诗人元好问在《天井关》诗中记述:石蹬盘积真如铁,牛领成创马蹄穴。老天与世不相闻,宣圣栖栖此回辙。表明孔子当年来过泽州。太原市上兰村窦大夫祠有一幅楹联有同样的记述:“太行峰巅孔圣为谁留辙迹,烈石山下普贤遗泽及苍生”。所以认为孔子来过泽州不是没有一点依据,孔子究竟来过泽州没有?笔者对此产生兴趣。经过考证,孔子事实上没有来过泽州。孔子回车故事是古人思念孔子产生的虚构,但天井关的孔庙却历史悠久。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邗水又东南孔庙东,庙庭有碑,魏太和元年孔灵度等以旧宇毁落,上求修复。”此载说明天井关孔庙还早于北魏。另据清孔衍珻撰文《回车庙碑记》记载:“庙创建于东汉建宁二年(179年),孔子十九代孙孔昱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后经五代北魏太和元年孔子28世孙孔灵度,唐代孔子38世孙孔戡等历代重修,故事因此久为传诵。另外,在高平也影响很大,从东汉至晚唐宋初,现在的高平城是在一个名叫“麒麟寨”的基础上创建的高平城。主要与此有关,《史记》记载孔子曰:“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而故名,其实与孔子回车故事同出一辙。

    是什么原因让人虚构孔子回车故事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泽州人民思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明代贺盛瑞在《重修天井关孔子庙记》载:地势高峻,登临揽胜,俯仰古今,北瞻晋阳(窦大夫所在地),南顾黄河孔子济河处,抚事感时,两贤之死,忆念生慨,建庙寓意隐深。明代陈棐《孔子回车碑记》记述:南太行山天井关,是往晋之路,为太行之巅,可遥望黄河孔子渡处,后人思孔子,在此建庙。

    1997年12月13日,笔者在《太行日报》发表一篇《我替老爸拜孔庙》的文章,内容提到泽州孔子回车传说,引起《齐鲁日报》一位记者的质疑,认为孔子回车故事杜撰。2005年10月7日,笔者对元好问“牛领成创马蹄穴”,“宣圣栖栖此回辙。”等诗句产生影响,再次进行考证,羊肠板道上拍摄到一组“马蹄穴”和轮辙痕迹,虽然仅有300米,但足以说明在金、元之前形成的悲壮场景,与孔圣人无关。

    传说春秋末年,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在其晚年曾用14年的时间,周游卫、陈、曹、宋、郑、蔡、楚等国,到处游说,传道讲学。孔子在卫国游说结束后,坐车直奔晋国,在泽州天井关遇众孩童筑城于道中,孔子要孩子们让路,孩童项拓却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绕车的道理,孔子认为当地的孩童聪慧所感悟,赞叹晋国人杰地灵,就此回车返郑。当地群众将狼车改为拦车村。明万历年间,泽州知府冯瑗在此还立了一通“孔子回车之辙”石碑,以作纪念。

    事实上“孔子回车”的故事并非泽州独有,在长治市壶关县树掌镇回车村传说,孔子在泽州被拦回后,返回卫国,绕道林县,登上太行山,道路再次入晋游说时,两只小松鼠坐在地上,身躯拱立,捧着一只松果,望着孔子频频点头。孔子说:前次入晋,路遇七岁孩童筑城拦车,我不能答,返回卫国,如今转路东登太行,又遇两只山间鼠辈采果而不食,捧着敬赠远方来客,礼貌待人。孩童和小松鼠如此聪明,不是游说之处,不可造次轻人,便回车返鲁,从此这里便叫回车村。

    这种传说,在河南中牟县、高阳市西峡县同样流传这样的故事。中牟县东漳村旧有孔子回车庙,西峡县有回车镇等。回车故事的传说主要在晋、豫两省。据考证,“孔子回车”故事起源于公元前499年,孔子与晋国窦鸣犊、舜华大夫是好朋友,想到晋国游说,在准备渡过黄河登临太行时,突然听说晋国正卿赵简子杀害了窦鸣犊和舜华大夫,没有必要再到晋国,途中返回卫国传说佳话。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述:“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进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闻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天鸟兽之于不义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

    笔者认为,司马迁这段精确的记述,充分说明孔子临河而叹,在黄河南岸回车,根本没有渡过黄河登临太行山的事实。我们研究发现,在天井关孔庙碑记上,历代就载有“天井实孔子所不至也”的确切记载,这种记载与《史记》记载的内容无异。同时说明了古人是尊重历史的,是后人在传承过程中一种偏颇。笔者为此拍摄了此地的纪实照片附上,以便直观。http://s1/middle/65e46b1agc7d61e0a05b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