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寨村——赵家
 (2014-07-23 18:16:38)
	
			
					(2014-07-23 18:16:38)		
 
http://s2/mw690/001RGFh3gy6KFSPi6sN31&690
 
 
小寨村是大明初年赵姓族人开创的,到如今小寨村基本保持着古上纯一的赵姓。一个新村,一个旧村。旧村依然保持着清一色的瓦房四合院,新村却是一排排水泥浇铸的平顶房、现代红片瓦房,或瓷砖贴面光彩照人的大门。小寨村人没有在旧村子里发展,也基本上没有毁坏旧村的建筑,只是大多数人不在旧村住而已。也不知道是嫌旧村寒酸,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有心无心,不去理论,珍贵的是,一座座完整典型的北方四合民居院,几乎完全地保留了下来,给今日逐渐消失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一处珍贵的遗产,一座较完整的堡寨式的村子。
 
 
 
赵檀是小寨村赵姓始祖兄弟三个老大的后裔,是一个才能不凡的人物。起初在太原乔家的商号打工,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因才智聪明过人,竟做起了祁县乔家钱庄的大掌柜,后又兼着太谷曹家钱庄的大掌柜。一人伺奉两个东家,事事都令两个东家圆满。焉何赵檀一人伺奉两个东家,这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当时赵檀是大原祁县乔家钱庄的大掌柜,因在经营管理上与乔家掌门发生了分歧,性直刚烈的赵檀便拂袖而去。太谷曹家的钱庄也在太原,当曹家得知头脑过人,在经营生意上有着超凡才智的赵檀离了乔家时,如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连去了几次小寨村,才把早已梦寐以求的赵檀请到曹家做了太原钱庄的大掌柜。乔家离了赵檀,钱庄的业务一落千丈,而曹家钱庄的业务却如日中天。乔家失了赵檀深悔痛觉。一个偶然,榆次南砖井村(现隶属于晋中开发区)赶集,乔家、曹家的掌门,同被榆次区北湖桥村的红顶商贾史家(原史家庄)的掌门邀请到南砖井村。南砖井村有一条长达一百多米的史家街,全部是商铺,被成为榆次、太原中部的旱码头。(史家仕宦,起家明朝初期,生意之全。知名全国、东南亚、西欧的“大盛魁”商号的开创者。清中期,不包括其它商号,只钱庄、票号两项一百多家,有记载的三十四家票号。)乔家、曹家的掌门在南砖井村的史家相遇之后,说起了赵檀离了乔家之事,乔家总以为是曹家挖了他乔家的墙角,在酒桌上发生了不愉快的口角。而曹家不认挖了乔家墙角的帐,是你们乔家辞退赵檀在先。乔家、曹家经过一番理论,说清了事由,乔家便恳求曹家是否能让赵檀兼做两家钱庄的掌柜。两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利益关系,又是儿女亲家。曹家答应之后,与赵檀好说。赵檀有碍曹家恩惠之厚,情面难拨,也念乔家有恩与他,才做了两家钱庄的大掌柜。乔家一落千丈的钱庄业务,很快得到了恢复。
 
赵檀是一个乐施好善之人,富却没有奢侈,一生俭朴,日常衣饰、生活与庶民一样,在榆次地面上非常有名。赵家后人一句话:老祖先赵檀身家万贯,却没有享受过银钱的福。清中期给榆次区乌金山镇流村村西入口处,昔日上京古道必经之处,修了一座桥,取名“太平桥”。桥面宽有六七米,跨度三十多米,至今桥迹遗存,并竖有榆次市的文物保护碑。一切所为,完全为行人出行方便。桥旁有座三义庙,在修桥的同时,翻修了三义庙。济弱扶贫,银子不知舍了多少,就连榆次地面上要饭的花子,都去小寨村要饭,那些要饭者还给赵檀编了一段顺口溜:“出了榆次城,三十五里有个小寨村。小寨村有个赵鹤林,进了村往北行,有个圆圈黑大门。进了门,有吃、有喝、有衣穿,临走银子怀里揣。”从这民间流传至今的顺口溜来看,可见赵鹤林的心善。村里有七八座庙,都是赵家时代族人集资修的,有吕祖庙、观音堂、龙王庙、奶奶庙、文昌阁、关帝庙、老爷庙、真武庙、镇桥将军庙、五道庙等,其中吕祖庙最富有神奇传说。虽然听起来是迷信,但村里的耄耋耆老不仅亲眼见过,而且好多亲自尝试过吕祖庙降药方神奇的治病效果。吕祖庙没有神像,供奉的是牌位,在未被日本人毁坏前,初一、十五好多人都去小寨村吕祖庙求药方抓药治病,求解一些疑难杂事。有专门的执机人代吕祖写药方、传话,按照吕祖开得药方抓药吃,病兆即消灵验的很。村人问的一些疑难杂事,也能得到满意的回答。村人说的神乎其神,不像是无中生有的瞎传。
赵家这个大家族,对族人基本上是知人善用。老实人在村里种地,机灵人在外做生意,各尽其能,各尽其职。赵家从清到民初,给外姓做掌柜的族人,就有七十多人。赵家人基本上是很团结的,没有窝里斗一说,也没有出过忤逆之徒。赵家的传统是很严格的,自己的书院,不仅仅是教识四书五经,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是书院的一个主要部分。从上到下齐心协力振兴赵家。所以赵家以一代种田之族,迅速崛起,挤入商界,与人的胸襟、素质,有着相当的关联。赵家财富出众,但没有其他大富七妻八妾之说,这在富人之中,赵家是难有的一族。赵家一门赵印堂,为了村人方便,特制了30多桌全套餐具,包括桌子、凳子。不管是赵姓本家,还是外姓,周围村人,红白喜事,可以无偿使用,即便有损坏,也不用赔偿一文钱。小寨村人与周围的村人,为了感激赵印堂的乐施好善,特送了一块金匾“平康正直”挂在了大门上。这块平康正直匾在60年代,被赵家族人取下割了封门。赵家因有美好的传统,谁家有事大家帮忙,一村族人相处融融,一个400多人的大家族,能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赵家败落在民国年间,败落的原因并不完全是抽大烟,抽大烟者,只是族人中的一小部分。赵家败落的真正原因,掌门人赵檀,因在外做掌柜的两个儿子英年早逝,白发人送了黑发人,精气神一泻千里,逐渐荒淡了手上的生意,到清末民初,赵家的生意已残喘难挨了。1937年,日本人进了小寨村,杀了赵家十几个人,把赵家的财富全部洗劫一空。把村里的七八座庙烧拆尽不说,还把赵家的经典楼院烧了一百多间,使赵家族人雪上加霜一蹶不振。
赵家被日本人洗劫之后,赵家兄弟两个,(赵檀的后裔)又去了太谷的“广生源”、“广生誉”学做药材制药生意,也就是现在的“广誉源”药业。由学徒到做了掌柜,并兼着营口分号“广泉聚”的掌柜。兄弟两个基本常住河北南国县。南国县,原先叫齐洲,中国的大药材批发市场。药材批发市场有一座药王庙,来至全国的药材批发商,带着自己的药,都要走进药王庙祭拜药王,意想着祭拜药王后的药更有了灵性。赵家渐渐地有了实力之后,在祁县开了个“永春源”药厂,分号设在香港。赵家族人一部分至今仍生活在香港,使败落的赵家改头换面,抛弃了祖业,在药材制药生意上很快得到了发展。在民国年间,赵家东山再起,又创下了赵家的一个辉煌期。
赵家历史上出过多少官后人不知,在乾隆年间,赵家一个叫赵先的考取了举人,后放任做了官。到了民初,赵家一个叫润生的考上了黄埔军校,后跟随了汪精卫,据说是参谋长。赵润生1941年与夫人回过一次小寨村探望族人,此后再无音信,至今下落不明。这个官,赵家不承认,也从不愿与人说起。因汪精卫是汉奸,赵润生是他的参谋长,自然也认为是汉奸一类。所以赵家与人说起,一句话,赵家没有这个官,也没有这个人。
小寨村尽管失去了一部分气势恢宏的建筑,但还是保持了一部分明清时期较完整的院落。如今的寨子,经过多年的风雨蹂躏,如一坛陈年老醋,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不管是远眺,还是近赏,鳞次栉比的瓦院,细细地品味,有着让人兴奋的感叹。我是慕名走进小寨村的,村内赵家后人之多,但知道赵家历史者却寥寥无几。辛苦不负有心人,在茫茫人海中,总算找到了赵檀的后人,赵海云、赵以民,完就了我几番探寻小寨村赵家之梦。游走在寨子其中,感到心境格外轻松的同时,有着无限的遐想。去想赵家开创寨子的艰辛,与他急速暴富的辉煌时期。一幕胜似一幕的精彩,如电影般在眼前滚动。兴奋之余,也会因眼前的凄楚,寂寥和残垣的败景,产生一些遗憾。尤其是一些即将湮灭的悲景,悲景之中又散发着一股股复杂的气息,一阵阵冲撞着我的鼻翼,顺气息而下,在腹内翻转起伏,浮华、凄楚,混合在一起,又产生了一些莫明的难以想象。时过境迁,寨子中那些完整的瓦院沧桑而不败,将若没有后人的遗弃,那该是何等的精彩。将若寨外紧挨上京古道入村口处那个被村人称为南天门的二层石洞门还在,古道西风吹过,挑角阁楼上的风铃山响,小寨村是何等的壮观。
 
小寨村因年久失修,一些门楼牌匾的金漆几乎退尽,只留下一些斑驳不清的痕迹。但那些砖雕、石雕、木雕,这些精美的中华文明依然清晰。一正两厢的四合大院,荡着北方的恢弘大气,方正稳健的同时,无处不显自信。木雕、砖雕,窗棂屋脊,各种花卉,各种动物,不仅体现出北方粗狂的风格,又不失北方讲究的繁密精致。高雅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的承托,充满了无限的情趣,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一座晋商家族留下的古寨,那份大院的雍容华贵,却从残垣的寨门体现到墙外。一墙之隔,弥漫着赵家族人浓浓的香甜,逐拥着现代生活的甘美。丽日下闪耀的墙面,门口停放的汽车、蹦蹦车,一个截然不同古寨的富有景象。 
 
赵家不仅有着庞大的院落,也有着不计其数的土地。赵家没有吝啬这些养命的土地,大多给了外来落户小寨村的他乡人。解放后土改时,只赵家一门一百多亩土地,只留下寥寥的三两亩薄田。大富的赵家在土改时大多是贫农,只有少数的中农,以此可见赵家的胸襟,与好生之德之心。
我怀着敬佩遗憾复杂的心情走遍了整个古寨,经过如凯旋门似的拱形大门站定觑视,由不得产生一些幻觉,仿佛看到了赵家出出进进华贵的马车,绫罗绸缎的男女,追逐嬉闹的顽童,与书院朗朗的四书五经声。人之初性本善。初识的四书赵家族人铭刻在心,一代一代延续着祖上的好善之德。也仿佛看到了赵家族人中的一些败家子,因抽大烟抽掉了所有的积蓄,卖掉了商铺,卖掉了仅有的房产,无处可居,褴褛龌龊,骨瘦如柴,流浪街头的趔趄身影。抽大烟,不仅是在晋商之中,中国大地之不鲜。抽大烟若多晋商大户因此败落,普通庶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比比皆是。一个没有主权的国家,一个任人宰割的国家,深受外强害之深刻。感叹之余,对历史上的一些晋商人该怎样评价呢?因有了“商”国家富强,南北互通有无。因有了“商”,一些不法商人,只为谋取暴利,不择手段,不顾民族大义尽然贩毒,帮助外强祸害国人。不仅贩毒,而且制毒,使山西老百姓受害不浅。所以说,高歌晋商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晋商人中卑鄙的一面,丢弃了晋商祖先“以德至利”的美好传统,给晋商人蒙上了难以洗去的耻辱。
一些晋商人的功与过不去深究,不管如何,还是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五千年让世人赞叹的若多文明之魂骨。小寨村这座沧海遗珠,要是能完全修复,这些古老辉煌的文明,给现代人带来的是什么?我想不仅仅是四海人观瞻留下的钱币吧。
小寨村历史上有过怎样的辉煌,当地没有记载,从现有赵家祖上遗存的建筑和后人的讲述,最辉煌时期,该是在大清咸丰、光绪初年。小寨村,历尽种种劫难,仍有好多完整的四合院存留了下来,实属是一个奇迹,一个侥幸。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