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3jkz1Rzy6OGbJj7y0b0&690(附中英文诗歌)" TITLE="【阅读】从《星际穿越》中读懂狄兰·托马斯 (附中英文诗歌)" />
如果你已经看了最近广受热议的电影《星际穿越》,那么你一定对电影中吟诵的一首诗歌有印象,它就是《不要温顺地走进那良夜》,是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创作于20世纪中期的诗歌。
托马斯的诗与探索生命、爱与死亡的电影《星际穿越》主题十分吻合,这部科幻片中,狄兰·托马斯所作的诗歌《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被多次吟诵。事实上,这首诗从流浪在太空的人类嘴中读出来,确实提升影片的维度与震撼力,字字都会击中观众的心脏。
实际上这首诗是狄兰在父亲病危期间创作的,整首诗充斥着夜晚与白昼、黑暗与光明、温和与狂怒、死亡与生命的对立,用饱满,热烈的语调鼓励病重的父亲与死亡做斗争,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仍然不能向死亡之深渊低头。这也是迪伦对个体生命即将终结的痛斥与怒吼。而在《星际穿越》中诺兰的运用则赋予了本诗更深一层含义,由Brand教授一次次提出,它代表的是整个人类对命运的抗争,明知道那是无力抗争的深夜,永远无法变成白昼,但仍然要怒斥,即使地球即将面临毁灭,也不能就那般的走近黑暗,要不停止寻找,不停止抗争。这节诗句在片中的反复使用,就像是一个熟悉的音乐片段,给观众营造了一种亲切感,每次被念出口的时候都能带给人们不同的领悟和感受。
http://s6/mw690/003jkz1Rzy6OGbKjoYB75&690(附中英文诗歌)" TITLE="【阅读】从《星际穿越》中读懂狄兰·托马斯 (附中英文诗歌)" />
如果说诺兰的《星际穿越》在硬的科学外壳下,包裹着的柔软的父女之爱让你不止一次在观影过程中擦拭泪水,那比这感情更柔软的应该是狄兰·托马斯那首不时回响在影院里的诗。因为诗歌是心灵的阐述。好在诺兰是一个软硬坚固的导演,能拍的出科幻,也能煽的住感情,让我们这些对物理一窍不通,对科学没有想象力的文科生也可以在看完片子后得到些什么。先不说对于人间之爱的表达,那句多次出现在影片中的诗句“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是否也让你印象深刻?
诗句源自狄兰的诗《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作为诺兰最喜爱的诗作家,今年恰好是迪伦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所以这种做法的第一用意无疑是诺兰在向这位伟大的诗人致敬。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译者:巫宁坤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恕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诗歌原文--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诗人
狄兰·托马斯(1914 -
1953),人称为“疯狂的狄兰”,生于英国威尔士一个很有教养的中产阶级的家庭,而他本人天生就是一个顽童,而后又成为酒鬼、烟鬼。他很早就预感他活不长,自称要创造一个“紧迫的狄兰”,一个有着自我毁灭激情的诗人。他从本质上讲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十九岁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立即引起了诗界的注意,接着他移居伦敦,两年后又以第二本诗集赢得了许多著名诗人的赞扬,1946年出版的《死亡与出场》更为不同凡响。这时他不仅轻而易举地走进了英国当代大诗人的行列,而且催生了摹仿他的“新启示”诗派(又称为“天启派”)。
http://s1/mw690/003jkz1Rzy6OGbLFfKo40&690(附中英文诗歌)" TITLE="【阅读】从《星际穿越》中读懂狄兰·托马斯 (附中英文诗歌)" />
狄兰·托马斯的诗歌围绕生、欲、死三大主题;诗风精犷而热烈,音韵充满活力而不失严谨;其肆意设置的密集意象相互撞击,相互制约,表现自然的生长力和人性的律动。他的诗歌掀开了英美诗歌史上的新的篇章。
译者
巫宁坤,中国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巫宁坤先生生前虽然只翻译了五首迪伦·托马斯的诗(《通过绿色茎管催动花朵的力》、《死亡也一定不会战胜》、《那只签署文件的手》、《当我天生的五官都能看见》、《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但这五首都堪称英诗汉译的精品,并且成为“朦胧诗”以降中国当代诗人的精神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