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經綸一頁書

标签:
宗教素还真海殇梵天叶小钗灵寺杂谈 |
分类: 美文推荐 |
重點推薦——百世經綸一頁書
与武皇下棋语:孤卒浴血斗志高,贤仕善谋脑中计,一炮轰开险关道,单车护帅越天河。
解悟叶小钗:万般前尘浪不止,涛涛过眼无还期,试问东风花落否,缤纷尽随波流去。
04.语鹫灵寺三僧:上视为天,下望为地,上下之间,岂非天地。
05.语鹫灵寺三僧:未发种子已发果,轮回何分始与终。
06.语鹫灵寺三僧:头上青天足下云,足下黄沙头上尘。
07.语鹫灵寺三僧:前江浪起后江见,白日西斜夜月现。
别鹫灵寺三僧:谁知三隐寂寥中,因话寻盟别鹫峰,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
语层云:明霞可爱,瞬间辄空;流水堪听,过耳不恋;倾国倾城,妄也;如梦如幻,亦妄也。
与海殇君对吟诗:甚矣吾衰矣,帐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千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11.语无忌天子: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捐出毕生功力后言:吾身舍利,具受无量,百千苦行,捐舍身命,为利众生,受诸菩提。
13.谗言如云蔽日,甘言如风侵肌,真真假假,尽在静中毕现呐。
14.地育万物以生死调和,天化万象以气形运作,生难,死易,欲生存,先学藏其身,隐其性,如变色虫附绿为绿,近黑为黑,身不露,性不动,先机得之。
15.渡云渡山,渡一切众生,有名无名,名不入闲云。
16.感叹词:风波世间,观受是苦。
17.知天地皆逆旅,不必更求顺境,视众生皆眷属,所以转成仇家。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问后世果,今生造者是。
19.世事云烟过,人情不忮求。
20.语蘅佛子:心体光明,暗室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生厉鬼。
21.伏魔先自伏心,心伏则群魔退听,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中为直。
22.静中观心,真妄毕见。
23.与素还真、晏定邦下棋语:谒朱门,何如亲白屋。
24.与武皇重逢:景依旧、风依旧、茶香依旧,莫非昔日时光已倒流?
25.言圣法:黄河易清,人魔难平。
26.言己之正业:解正念,持正信,行正道,扬正气,合正理。
27.灵山战败魔魁之感叹:他生未卜此生休,枉抛心力做英雄。
28.论生存之道:地育万物以生死调和,天化万象似气形运作;生难,死易。欲生存,先学藏其身,隐其性,如变色虫附绿为绿,近黑为黑,身不露,性不动,先机得之。
30.生命的价值在生与死的一线之间,得失亦是在一线之间,如何拿捏,尽在方寸。
33.论空门:空门,不是鸵鸟用来埋头的沙堆,不是乌龟可以缩头的硬壳;进入空门,不是逃避而是面对,不是帮助心碎的人找一个避难所,遮蔽因缘的风雨;而是为誓愿明心见性的生命,觅一个适得其所的修行地。
34.面对三弦、双叹挑战之言:风停见双叹,霜降会三弦。
35.告别海殇君: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6.语灵山双叹: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也。
37.云渡山怪像:火风交侵,心心无辍,历诸魔劫,返照空明。
予秦假仙之锦囊:尘埃以息,川流为轻,四足犹豫,一子可行,匣中有思,残蝉有声。
39.语众天:天欲亡我,随时随刻,天欲存我,千秋万世。
40.不知何人归吾骨,肯将躯命随尘埃,茫茫前路从此去,泊船今夜在何处。
41.渡穷八极:一代高人,转眼成梦,执着是苦,轮回是苦,死犹为生,生生不灭,渡劫是厄,渡厄是难,渡难是劫,苦海无垠,般若无量。
42.轮回六道,未尝有觉,昧于因果,焉能解脱。
43.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己,寂灭为乐。
44.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45.与武皇对吟: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未来。
46.言挂日刀与流莹剑:刀光映忠魂,剑影照义魄,刀行如挂日,剑走似流莹。
47.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应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伴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
48.灵山战败之感慨:他生未卜此生休,枉抛心力做英雄。
49.战波旬旁白:波旬血劫江湖路,梵天怒气动山河。
50.天化万象以气形蕴之,以生死调和,私破正规将以尘战开端,将以兵燹回序。
51.语灵山大叹: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又则灯观,何关汝事?是故当知,灯能显色,如是见者是眼非灯,眼能显色,如是见性是心非眼也。
52.语照世明灯:朝朝日东出,夜夜月西沉,鸡晓五更鸣,三年有一闰。
53.以茶喻人生:逝者逝矣,来者可追。就像喝茶一样,喝了这一泡,它为你提神醒脑,它让你精神加倍。可是这些茶叶经过茶水的冲泡之后,一次两次三次,数次以后,就泡不出茶味了。想再喝的话,就必须丢掉这些无味的茶渣,再换上新的茶叶,凡事不是同样吗?放弃不愉快的过去,重新面对未来,才能活出新的滋味,新的人生。
54.佛法是生命的智能,是要在万里无云的心境中,安静深细的用心检验、体会、融合,一寸一寸的化为自己的血肉,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体。而不是在一次骤然发生的变局中,仓促决定的心情。佛法不是一个悲观的人,所能真正勘透的。
55.世人要懂得自由平凡的可贵,有很多人想平凡却无法平凡,有很多人想自由却为千丝所系不能自主也。
56.缘起性空,自在枯荣。
57.从征万里走风沙,南北东西总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莲花。
58.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吾佛具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
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得出离,永不再历,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也。
天劫紫錦囊
02.嘲弄秦假仙、荫尸人:井中之蛙自为是,运劫将至不觉知,抛弃救世紫锦囊,天祸降临醒已迟。
03.百年世事空华里,一片身心水月间;独许万山深密处,昼长趺坐掩松关。
04.阐释侠之真义:
吾人以侠设教,侠之为言,平也,故侠之唯一真理为平性动而爱力生,平性动,吾侠谓之真情,爱力生,吾侠谓之热肠,而继之以无畏,不平则鸣,盖人对不平而发动自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盖见人有不平事而发动爱他,见不平就是真情之流露,相助就是热肠之动机,拔刀就是无畏之实现,故吾侠生命之立足,只是真情,向上之工作,只是热肠,创造之手段,只是无畏,吾人欲完成「侠」之任务,非真情以立,热肠以行,无畏以至不可也,不真情而伪意,不热肠而冷血,不无畏而懦怯,皆非侠者所应为,侠而不侠,罪加一等,富贵不能淫吾志,侠为之也,贫贱不能短吾气,侠为之也,威武不能摇吾心,侠为之也,生死不能夺吾节,侠为之也!
05.阐释佛家「八正道」:
正业,常摄身善业戒,努力做自己正当的行业;
正命,以正业维持生命,不做不道德的职业来玷污圣洁的生命;
正勤,一心专精,不间断的向善的方面去努力;
正念,意念正道,精进正业,不使思想行为有错误;
正定,身心清净,入无漏定。
06.引述金刚经之言: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07.语半尺剑:阴谋怪习,异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祸胎。
08.引述孙子兵法: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也。
09.言支配敌人之法:
第二、害敌:「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第三、劳敌:「敌佚能劳之。」
第四、饥敌:「饱能饥之。」
第五、动敌:「安能动之。」
10.言不被敌人支配之法:第一、乘虚:「出其所必趋。」
第二、趋虚:「趋其所不意。」
第三、行虚:「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
第四、攻虚:「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
第五、守虚:「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第六、虚实无形:「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 其所攻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为敌之司命。」
11.引述孙子兵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12.言作战八戒: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却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遢,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13.警告崎路人:鸟穷则博,兽穷则噬。
14.语半邪郎观人之道:观人之道以德为主,以才为辅,才德全者,尚已共次;
有德无才者,其德可用;有才无德者,其才难用。
15.言如何观察人的才德: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告之以祸乱,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6.语绝情师太:一世迷,万世坠,无穷悔恨;一世悟,万世升,含笑长春。
宇宙神知
宇宙神知
雪中丝缠 千辛万苦 三教干戈 苍生何辜
东来锦鲤 衔命龙子 岂是俗夫 欲知行途
祭血魔殿 哭叶无根 哈哈六声 鬼道灭乎
宇宙轮回 无声恸悲 血泪融合 铺开明路
02.
吾能容人,人在吾范围,报之在吾,不报在吾,
人若容吾,吾在人范围,不报不知,报之不知,
自重者然后人重,人轻者由我自轻。
03. 命里有时终须有
凡事不可强求
时至运就到
苍天不会辜负苦心人
04. 观心不用腹中取
看人何须面对面
05.力来人自为
能存于天地
从心所欲步怀真
01.诗号:
01.诗号:
路行万里远,明月、流云、远山,故人心思乡;
白纸提一字,是非、功过、曲直,千古论英雄。
02.闲吟诗赋: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耀留雪山。
03.言读书好: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04.破东无君阵法:
生有命、死有命,轮回自在一周天;
闻道西方有宝树,名唤婆裟结长生。
05.自创剑君十二爱:
一爱才高八斗,二爱英俊潇洒,三爱兄友弟恭,
四爱父母健在,五爱百年好合,六爱早生贵子,
七爱美食佳肴,八爱风景宜人,九爱友遍四海,
十爱日行一善,十一爱武林和平,十二爱世界大同。
一頁書個人檔案
【其它称号】:百世经纶、邪心魔佛
【性别】:男
【诗号】: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
【初登场】:霹雳异数 第16集
【根据地】:云渡山、连天峰回元洞、定禅天
【生死挚交】: 素还真、风之痕。
【组织门派】:佛教
【武学】:笑尽英雄、破甲尖锋七旋指、一阳来复、飞鹤冲天、一泻千里、拨云见月、探喉腿、一气动山河、天雷吼、千里碎脑神音(天龙吼)、锁气抛生、千江万流、金刚缩骨法、倒踏莲花、双瞳翦水、金星挂角、童子拜佛、傍手沈腰、铁头顶、天浪贯右、地云行左、千江万流、天地无极(为练佛言枷锁自毁此根基)、佛言枷锁、大梵圣掌、吸尘保元、佛体离异、幻形引路、罗妖罩、佛天佛地佛海无边、浩瀚慈光、神气逼人、锻魔真火、锁元手、倒转行气、菩萨印、古微生莲、大乘一帆引、莲华圣路开天光、佛禅印、焚业天雷、夜武一击、天关双炼·天坠残阳、天关双炼‧阴阳雷殛、天关双炼‧水火同源、杀生灭道、夜武天火、横江锁浪、五莲法指、天路引归·不凡圣功、九梵神印、八部龙神火。
【机关阵法】:梵字佛障
【著作】:明圣天书 (灭境三天合著)
【所有物】:天君丝
【交通】:(坐骑):金翼大鹏鸟
一頁書與素還真
一直觉得一页书很照顾素还真,用一种长辈疼惜晚辈的心情,虽然戏里没有明白表示出来,不过一页书比素还真资深,应该是可以确定的,虽说素还真常常称呼别人为“前辈”,但舍弃一页书以外,素还真对其他人以“前辈”相称,应该是礼貌上的意义大于实际上的意义。而素还真为什么单单认定一页书是前辈呢?
原因有两个:第一,是一页书的风范与气度,整个霹雳系列,真正称得上绝世高人胸襟的,只有三个人:一页书、海殇君、素还真,他们不会被世俗的偏见所蒙蔽,他们相信邪道中人,亦有可取之处,在他们心中,真正具备容人的雅量,容许世人有犯错误的可能,而且不以高人自居,真正称得上气度非凡。假若蚁天隐逸的气质,是道家出世精神的延伸,而素还真『天下大同』的淑世理想,和『以天下苍生祸福为己任』的胸怀,是儒家忠恕之道的图腾,那么梵天『以暴制暴』的强势作风,就是法家重典治世的实践。
海殇君以世局的旁观者自居,梵天就不是。一页书安居云渡山,『云渡』者,天上也!远身可观世,近身可渡人。梵天虽然不像素还真,几乎事必躬亲,但一页书对世局的演变是关心的,正道遭遇危机,或者素还真力有未逮之时,一页书一定挺身而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从不居功,没有半点私心,这正是素还真尊敬一页书的第二个理由:无私!就是这两个因素,让素还真由衷尊称一页书为“前辈”,由于一页书的正直无私,让处事平和的素还真,情愿为他得罪傲笑红尘,因为一页书值得素还真这么做!
素还真最受人非议的,就是说他老是牺牲同志,利用别人替他做事,甚至一页书、海殇君都是他利用的对象,但是一页书却在不归路,挺身为素还真挡下玉天玑和潇湘子的两掌,人前人后为素还真排忧解纷,以行动表示他全力支持素还真的决心。
有人说一页书真傻,以一页书的道行,何以老是心甘情愿被素还真利用?一页书真的傻吗?这样的说法不仅看轻了素还真,也贬低了梵天的智慧。自古英雄豪杰以志趣相契,一切相知相惜莫逆于心,不着痕迹,一页书虽然为白莲入世,然其真正的原因,却不单为素还真一人,乃为苍生也!这是《霹雳烽火录三十集》,一页书亲口对无忌天子所言:『灵心异佛非为素还真舍生,乃舍于天下苍生也!一页书亦是如此。』梵天以普渡众生为职志,一切作为皆出于自愿,而素还真不过是了解一页书的初衷,顺势而行罢了,因为素还真明白一页书的风范、智慧,不同凡人,不会以世俗的眼光来评断自己。否则一页书不会说出:『为武林大局、为素还真,一页书义无反顾!』(《风起云涌第一部十二集》)
普生曾经对素还真说:『佛心永远是疼痛的,因为无法渡尽世人!』当得起这句话的只有一页书,这才是一页书令人叹服的胸襟和气魄,也是素还真一直以梵天为尊的理由,一声“前辈”叫得真心诚意,没有半点勉强。因此,素还真可以不理会傲笑红尘的误解,却不愿一页书对自己存有一丝一毫的误会,两者的身份地位立见分晓。
素还真的手法和梵天的涉尘,不过是顺应天意的机缘罢了,谈不上谁利用谁,谁比谁高明的问题,若真要追究,要考量的,只是何者为主,何者为辅?又何时为明,何时为暗的问题而已?
梵天在琉璃仙境,大方的承受素还真傲视群论的绝招,重伤呕血,方才阻挡素还真的命数,由『飞龙在天』进入『亢龙有悔』;在不归路捍卫素还真,逼退玉天玑与潇湘子,不惜身受重伤;翠环山设局,为素还真解除游魂箭索命之厄;又为素还真取回龙气;梵天从创世者,回复到本尊一页书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素还真接下四飞天当中圣定的一掌,替素还真化去灾厄;凡此种种,都是一页书舍命为素还真护航的动人事迹。甚至当蘅佛子,欲效玉天玑故伎重施,专程前往云渡山,蓄意挑拨白莲与梵天的情谊时,一页书还曾严厉反驳蘅佛子对素还真的指控,公然为素还真的处境申辩、释疑,谣言止于智者,一页书的行为正是智者面对议论纷纭,最适当的防卫。
相对于一页书对自己全心全意的支持,素还真用来回报一页书的也同样深刻。素还真自出道以来,总共跪过三次:欧阳上智、不知名与三圣佛,一次下跪未遂。屈膝欧阳上智,是素还真策略上的运用;跪圣童不知名,是因为素还真认为圣童是真正了解他的人(当时两个人都还不知道彼此的关系);其他两次,都是一页书被慈海渡者(殁神金僵)陷害得冤屈,素还真四处奔波,为一页书屈膝求情,气息奄奄之余,尚且爬行上圣佛岩,终于为一页书求得三圣佛慈缓十五天。
做一个先知是很孤单寂寞的,因为别人无法了解你的想法,幸好有个一页书,只要有一页书的存在,就算没有亲自动手协助,素还真的心理压力,就可以减轻很多,至少他明白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斗,那是一种无人可以取代的地位,这就是一页书对素还真真正的意义。所以素还真对创世者的一再援助,并不是为了利用一页书,而是为一个值得自己尊敬的长辈和朋友,相信一页书的心里非常清楚,否则不会有一页书云渡山上,勉励素还真做一个『砥世玉流』的期许(《霹雳幽灵箭第二部二十集》)。
素还真以由衷的敬意与造福苍生的诚意,来回报一页书的义无反顾,因为素还真知道,那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天命,也是梵天渡红尘的宿愿。素还真很了解一页书,明白他的个性,除非遭遇到无法独立排除的困难,否则素还真尽量不让一页书烦心,但若真遭逢令素还真为难的困境,能够商议讨论的,也只有一页书。素还真的用心,梵天当然知道,对素还真这样一个肯付出,又优秀的后辈,一页书除了欣赏,不免也有几分的疼惜,于是这两位旷世奇葩,就这样默契于心,一切尽在不言中,任何企图挑拨、分化两个人的言论,无非已经污蔑了两大高手的人格。
一页书和素还真值得尊敬,不是他们的智慧武功,而是他们对自我坚持理念的剑及履及,素还真执着理想,无视人身的毁誉成败,不计实质的牺牲奉献,一页书追求正义公理,生死以之,至死不悔。素还真为迎接心中理想国度的到来,即便合纵、连横也绝不迟疑,而梵天主张邪不胜正,力行『大仁不仁、大爱无爱、以杀止杀』。
一页书深受戏迷的拥戴,缘于他用生命去实践理想的大直大义,只要义之所在,虽已身殉亦往矣!一页书恰似穿透阴霾的灿烂阳光,逼退天地间的晦郁和幽暗。所以,一页书每次短暂的陨落,都好似落曰般地璀璨,绚烂得令人难以逼视,自然每一次的夕阳西沉,也总让人更加期待着明朝的旭曰东升,一页书的魅力正是在此。
梵天不是狭隘之人,素还真亦非狂妄之徒,一页书和素还真犹如霹雳的天和地、阴与阳,交织出一片波澜壮阔的霹雳世界,海天一色,难分轩轾。
一頁書由來
但儒圣并非没有任何损失,众天伤势严重损失八成功力必须重头修炼起;辅天则不治身亡踏上轮回投胎转世一切重新开始;同样身受重伤的梵天却丝毫不在乎自己的伤势只身前往苦境捉拿在逃的狡突脸与腹中首。(这就是霹雳劫、霹雳天阙中辅天比众天年轻,众天武功比辅天高的原因)梵天踏入苦境之後知道自己的身体快要撑不下去了,但若在此时踏上轮回从授精卵开始生长起,自身武功进展的程度势必赶不上三途判功力的恢复的速度,将来对上了必败无疑。於是梵天想了又想,想到了借屍还魂之法。
梵天用尽最後一分力气走进耶摩天,将自己身上的宝剑及九颗圣珠交给住持摩诃台,并交代了一些事情,不久後便圆寂了。梵天死,灵魂附在九颗圣珠之上,并未踏入轮回之道。
摩诃台遵照梵天的指示,将九颗圣珠依作用不同分别赠与九大奇人,用以改善他们的缺点,使他们的人格品德更为完备。但梵天目的并非在此,他这样做真正的原因是欲借九大奇人之手将圣珠嵌入创世者的身上,如此一来圣珠内梵天的灵魂便能附在创世者的身上,进而控制创世者的身体:创世者便是梵天选定用来借屍还魂的对象。(这就是白妙贯与黑净空会知道圣珠功用的原因﹞事情如梵天所预期的发展,拥有圣珠的九大奇人看不惯创世者的行为,以自己的圣珠来改造创世者。在外人的眼里看来,是圣珠发挥功效使创世者嗜杀的个性消失,进而成为一代高僧;但事实上是梵天的灵魂逐渐压制过创世者本身的灵魂,创世者这个身体逐渐被梵天控制。最後在外有圣珠、内有梵天之魂的双重压制下,创世者的灵魂陷入沉睡之中,创世者的外貌也改变为跟之前的梵天一模一样。(这就是八趾麒麟说创世者变成一页书,而非创世者变成梵天的原因)
梵天为了让这个身体与之前的有所区别,给这个身体取了个名字叫一页书,後来梵天便以一页书这个名号行走江湖。但这个身体毕竟不是梵天所拥有的,说难听点是梵天从创世者那里抢过来的。这种逆天而行的事终究不能长久,一段时间之後,因为某种缘故,圣珠脱离了创世者的身体,梵天之魂也无法继续待在创世者体内,创世者恢复成原本的创世者,梵天之魂寄居在云渡山。(这就是跟一页书合体那个魂魄的来源)
当年梵天将宝剑与圣珠同时交给摩诃台,就是预知自己的魂魄会有离开创世者身体的一天,所以为先自己留下另一条後路:让创世者有再选择一次的机会。创世者由一页书的身分恢复自我,同时也面临了一个难题:他要当创世者还是当一页书?
在种种内在与外在的影响之下,创世者决定放弃自我,变成一页书。梵天交给摩诃台的宝剑功用与圣珠相同,都是要将创世者的肉体改造成梵天的工具,如果要找出什 不同点的话,圣珠是随插即用装置,要拆就拆很方便;剑是主机壳内的装置,拆卸不是那 的容易。
创世者在宝剑的帮助下再度变成一页书,这个一页书拥有先前一页书的记忆,和先前的一页书是同样的身体,但却少了梵天之魂。(这就是霹雳雷霆到魂魄归体前一页书未曾自称梵天的原因)
梵天之魂不回到一页书体内,是因为他在观察这个一页书。虽然是同一个身体、有同样的记忆,但一页书体内的灵魂是创世者,梵天担心创世者的劣根性仍然存在,魂魄归体後会产生排斥,这样的话梵天乾脆重新轮回投胎转世算了,反正短时间内邪灵无法作祟。
後来一页书为春海欲国众天女奔走的举动感动了梵天,梵天之魂终於回到一页书身上,灭境梵天重现江湖。﹝这就是魂魄归体後一页书立刻自称梵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