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脑瘫康复基础 |
(一)原始反射
1.觅食反射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存在时期:0~4个月。
2.握持反射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3.拥抱反射
拥抱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
(2)反应:分为两型。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4.放置反射
(1)检查方法: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2)反应: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3)存在时期:0~2个月。
5.踏步反射
(1)检查方法: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2)反应: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3)存在时期:
0~3个月。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儿两侧手掌。
(2)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
(3)存在时期:0~2个月。
7.上肢移位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
(2)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
(3)存在时期:0~6周。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3)存在时期:0~6个月。
9.紧张性迷路反射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3)存在时期:0~4个月。
10.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2)反应: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11.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
(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12.交叉伸展反射
13.阳性支持反射
(二)立直反射
1.颈立直反射
2.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转成侧卧位。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势。
4.迷路性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5.视性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双手抱起清醒、睁眼的小儿,放于检查者的膝上,然后将小儿身体向前、后、左、右倾斜。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部仍能保持立直位置。
6.降落伞反射
(1)检查方法: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
(2)反应:此时小儿迅速伸出双手,稍外展,手指张开,似防止下跌的保护性支撑动作。脑瘫患儿此反射也可出现双上肢后伸呈飞机样的特殊姿势,或上肢呈紧张性屈曲状态。
(三)平衡反应
1.仰卧位倾斜反应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仰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支撑样伸展动作。
2.俯卧位倾斜反应
(1)检查方法:患儿于倾斜板上取俯卧位,上下肢伸展,倾斜板向一侧倾斜。
(2)反应:头部挺直的同时,倾斜板抬高一侧的上、下肢外展,伸展,倾斜板下降一侧的上、下肢可见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
3.膝手位/四爬位倾斜反应
(1)检查方法:小儿成四爬位,检查者推动小儿躯干,破坏其稳定性,或小儿成四爬位于检测台上,检查者将检测台一侧抬高而倾斜。
(2)反应:头部和胸廓出现调整,受力侧上、下肢或检测台抬高侧上、下肢外展、伸展,另一侧出现保护性伸展和支撑动作。
4.坐位平衡反应
(1)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述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
5.跪位平衡反应
(1)检查方法:小儿取跪立位,检查者牵拉小儿的一侧上肢,使之倾斜。
(2)反应:头部和胸部出现调整,被牵拉的一侧出现保护反应。对侧上、下肢外展,伸展。
6.立位平衡反应
(1)检查方法:小儿于站立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以及上肢伸展的同时,分别出现腰部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弯曲以及脚向前方、左右方向、后方迈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