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殷先生的复信

(2010-09-13 10:19:53)
标签:

康殷

文字学

文化

杂谈

分类: 随笔

http://s16/middle/65dbd535g901ac529b81f&690


康殷先生的复信

    整理文稿资料,捡得一些旧信,回忆起师友的往事,颇有兴味。其中有一封1983228康殷先生复信。康殷先生谢世已11年了,但先生治学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上海的一次书画笔会上认识了从北京来的青年才俊李燕生先生。当时他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专职书法篆刻研究,是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康殷先生最锺爱的学生。那时,我刚读完康殷先生的《文字源流浅说》,钦佩先生丰富的学识,于是19832 月我冒昧写了信烦请李燕生转给康殷先生,请教几个汉字。不久,就收到康殷先生的复信。

    我提出“觅、斥、你、展”等几个字,就自己的分析和疑问请教先生,先生复信中说“然而所问,多非我所研究的范围,所以愧难答对——我只探索一些字形,也只研究甲、金文中的象形字,而甲、金文中所无之形字就不敢涉及,对说文中的稍晚的形声字,则茫然不知了”、“总之,这些字,都不清楚,我都不敢肯定,拙著之中更不敢谈了。可见我的范围太狭隘了,但无良法。” 术业有专攻,康殷先生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我所问的问题,但他治学求实精神和谦虚的态度,令我感动。

    康殷先生平生命途多舛,生活、环境极其艰苦,刻苦勤奋,辛勤耕耘,“北风吹雪撼茅檐,独就青灯悟字禅”。他很有才华,能书善画,富于开拓性,解开了一千多个古文字形之谜,又发现了近百条古文字构造和变化的规律,独辟蹊径,自成体系。他的 《文字源流浅说》、《古文字学新论》、《说文部首铨释》等著作,文字学的著作发行量竟高达十余万册,可谓空前,流传广影响大。

    后来,我又陆续读了先生的文字学著作,了解了他主要是对古文字的字形,进行探索,进行研究,求得破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望形生义”。汉字有形、音、义三要素,单凭汉字的形,而忽视汉字音、义的因素,有时难免出错。这在学术上尚有争议(1990年就有夏渌《评康殷文字学》出版),正符合“百家争鸣”才能使学术前进的规律。但是在古文字研究中,康殷先生这“一家之言”,自有它的价值和贡献,这是不容置疑的。

    替我转信的李燕生先生,两年后(1985年)就应邀东渡扶桑讲学了,以后我们一直没有联系过。后来得知他在日本讲学二十个春秋,在世界各地举办过众多的个人书画艺术展,2005年回国,现受聘于北京联合大学,任书画篆刻研究所名誉所长、首席专家,并兼任中国民族画院副院长、中国海峡两岸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等,这的后话。

http://s11/middle/65dbd535g901ad3f7b75a&690

http://s5/middle/65dbd535g901adcac60d4&690

辽西康殷墓志铭  范曾
康殷(19261999),字伯宽,世称大康先生,辽西义县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员。幼承庭训,冰雪聪颖,名于乡里。总角之年,即诵读古文辞章,攻习许慎说文。及长,转益多师,为时彦所重,而悟性开觉于金、甲文字形,破绎其构成奥秘,勾玄发微,解读鸿儒所未详者逾千,刊正先贤典籍错讹,功劳至钜,先生之学于此最著。先生腕力过人,楷书、草书骎骎与汉晋隋唐巨擘争驱,偶为隶书,妙入汉人堂奥,楷隶榜书尤所擅长;而大康最精于篆书,雄睨阔步,奔逸绝尘,古今无匹。要之,先生真草隶篆皆于雄浑中寓恣肆,凝重中含清俊,真气充盈,天资爽发,非仅功力所可及。先生篆刻数十年来,为印林师首,蜚声遐迩,追陪万古魂魄,陶熔当代精神,为天下所共仰。先生著作等身,与妻子任兆凤先生积四十年弹精竭虑所编《印典》,并先生名著《古文字形发微》,皆可藏之名山,传之后人。先生亦善绘画、雕刻、辞章,世人讶其博雅周赡,而自视为余事。先生平生命途多舛,然百折不挠,坚毅之尤,正所谓以逆境为园林,与群魔为法侣者,性谐谑而不为虐。晚年自谓向老逢辰,心境愉悦,然则天不假年,大星猝堕。弥留之际,口不能言,乃书义山诗: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此不惟先生之言谶,亦先生之慨叹抱负。后之来者临文 磋悼,可为垂泪。赞曰:

    巍巍大康,不世奇才。

    发微勾奥,誉震九垓。

    学兼擅,精甚至哉。

    端居陋室,谈笑善诙。

    且质且朴,复归婴孩。

    悠悠此去,无怨无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0年09月05日
后一篇:朱孔阳润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