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题
 (2012-09-11 16:15:10)
	
			
					(2012-09-11 16:15:10)		|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手记 | 
1.读“中国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http://s7/middle/65dafa46nc968b3c736d6&690
(1)A为 
(2)正常年份下,B河 
(3)C市是 
(4)D、E有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矿产,其中D为 
(5)F岛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6)该岛是否多火山地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别和运用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及对中国北回归线经过地区地表分布状况的了解。命题的要求也是提示,再通过剖面图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全面分析至关重要。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四省,沿线经过云南个旧锡矿区、广西平果铝土矿区、梧州(珠江流域)、汕头(经济特区)、台湾山脉主峰玉山。
答案:(1)澜沧江 
 
2.读“中国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http://s11/middle/65dafa46nc968b7c6928a&690
(1)A位于地势第 
(2)B地形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 
(3)经过C地形区自西向东,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4)A、B、C三大地形区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5)A、B、C三地形区中种植甘蔗条件最好的是 
(6)C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题,借北纬32度地形剖面图来考查三级阶梯内地形区的气候特征、农业特点和交通线路的知识,通过对地形知识的了解,知道图中所示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是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而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但东南部地区因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呈现亚热带景观。四川盆地内有我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2个──成都和重庆,盆地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的阻挡作用,冬暖夏热,适宜种植甘蔗,是我国蔗糖产地之一。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但洪涝灾害时有发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平原区,南北纵向分布着焦柳、京广、京九、京沪四条铁路线,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答案:(1)一 
 
3.读下列“北纬42度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http://s4/middle/65dafa46nc968bf9a38b3&690
(1)将图中字母与其所属植被连线:
A 
B 
C 
D 
(2)图中自西向东载畜量的变化规律是
A.逐渐减少 
(3)在草原荒漠化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气候的演变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由于距太平洋的远近不同,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发生相应变化、载畜量也相应降低的规律。据统计,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可见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案:(1)A──荒漠、裸露荒漠地带 
 
4.读“沿东经89度经线的我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并回答:
 
(1)在图下用符号“ ”标出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范围并加注名称。
(2)图中A是 
(3)我国的 
(4)D是 
(5)F是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地理坐标认定剖面的区位。根据东经89度经线可以判定该剖面的位置在我国西部地区,从剖面的地势起伏状态看,有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景观,最高处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部属恒河平原至孟加拉湾。
答案:(1)略 
 
 
5.读“我国东北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地形剖面图,分析回答:
http://s11/middle/65dafa46nc969e180016a&690
(1)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 
(2)A、B、C、D四地自然景观有明显差异,这种地域分异规律以 
(3)A地属于 
(4)在农业生产方面,C地主要发展
A.草原畜牧业 
(5)在B处可能见到的植物是
A.樟树 
解析:据经纬度分析,此剖面为西北-东南走向,A为呼伦贝尔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草场退化的原因。在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通常集中了大群牲畜,过度放牧现象尤其严重。B为大兴安岭,大致是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之地,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也是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还是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是我国天然森林宝库,生长着耐寒的落叶松、红松等针叶林和白桦、紫椴等落叶阔叶林。C为东北平原,以旱地种植业为主。D为长白山。从D到A,距海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逐渐由湿润、半湿润过渡到半干旱地区。
答案:(1)西北-东南走向 
 
6.下面的剖面图XY切过A、B、C三条大河的河源段,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http://s4/middle/65dafa46nc969e57413c3&690
河源区径流(Ry)与全流域径流(Rq)的比值表
| 河名 | Ry/Rq | 
| F | 0.10 | 
| G | 0.25 | 
| H | 0.49 | 
(1)A: 
(2)我国在这里建立了“ 
(3)依据表中资料和所学知识,判断3条河流河源地区的径流量之和约占全国的
A.1/5 
(4)该保护区草场退化严重,退化的原因是
A.过度放牧 
解析:P点是怒江源,Q点在P点的东北方向,QP大部分在青海省境内,是澜沧江、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因为过度放牧,河源地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为此,国家在此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回答第三题,需要了解全国总径流量和三条河的径流量,在讲初中地理《长江》一节时,了解到长江年径流量为1000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可知我国总径流量约为30000亿立方米。黄河的径流量约为500亿立方米,澜沧江径流量约为600亿立方米。10000亿×0.25+600亿×0.10+500亿×0.49=2800亿立方米,约为全国总径流量的1/10。
答案:(1)澜沧江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