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俯拾一颗菩提

(2012-10-02 10:32:55)
标签:

艺术

宗教

菩提精神

阅读

分类: 读书感悟

http://s6/bmiddle/65d9ee91tcb0afca8ee75&690


俯拾一颗菩提

文\恬静


   一个清寂而又独立的中秋节。女儿和我整天互不干涉的各自捧着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直至傍晚,老公发来短信诉说对家人的思念,女儿和我相视一笑,打开电视,音乐和喧嚣打破了居室的沉寂,推开窗棂,一轮圆月照亮了无垠的天空,也照亮了我清澈如洗的心扉,感谢书籍这个好伴侣,陪伴我和女儿一起度过了这个中秋....。

在我还是和女儿一样大,或者更早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将来能够从事艺术,父亲也看出我身上的潜质,只是那个时代没有选择的余地。那时是懵懂的,不知深浅,只是喜欢漂亮和美丽的一切事物,舞蹈、音乐、刺绣、乃至于服饰,这些看起来有多么女人,有多么感性和柔和。可是,在我真的长成可以为自己的选择做决定的时候,在我已经走上了讲台,已经用修研的专业为别人讲座和解惑的时候,在已经没有选定专业的必要的时候,我却又狂热的喜欢上了哲学和宗教,我惊奇的发现,这些学问不仅仅只是知识,更多蕴含了生命,蕴含了生死和更深邃的道理。长辈的教育里潜移默化的期待我们懂得快乐,也会如他们一样善良的为人处世。但是,简单的善良,并不能给我更多的思考和决定,教师的职业使我更多的接触社会学的知识,而热爱艺术的天性,让我有了浪漫唯美的特质,这一直延续到我年过半百,成为我性格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学会了理性的思考,像男人一样宏图远志,女人的感性会稍稍退去柔美的光环,我不太喜欢这样做女人,于我的性格相悖。但是,这个时代需要,生存需要,女人的知性和智慧需要。

    (女儿的水粉画:丰收的苹果)

http://s1/bmiddle/65d9ee91tcb0b3cfa3810&690

基督教或者佛陀教育都会告知人们一句“爱人如己”的道理,这些学问一直告知如何做人,如何懂得感恩,懂得天地共存的大道和中西不同的生存价值观,而要真的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当一个女人把一切献给自己的职业、家庭、孩子,就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的,小心翼翼的经营着幸福,当这种以为“快乐的付出,就是快乐的收获”的定律被打破以后,人就会聪明的渐渐地成长,就会慢慢学会放满了脚步,去观察和重新思考,会重新审视过去我们认为如此重要的,关乎生命和信仰的事。

我终于发现无论艺术还是哲学,最后还是回归于宗教的维度,回归于一种超越性,这个发现使我心中欢喜,于是,读书的习惯让我的脚步停留在大量的关于宗教的学问里,踟蹰不前,更多的深悟一一破解。


   http://s5/bmiddle/65d9ee91tcb0b2af56cd4&690毋容置疑的是,把人生的目标定为做一个一世的好人、有高尚的品德和尊严的好人,做一个成功的女人,还要做一个美丽的女人,这很不容易,并且不简单。要知道,美丽和漂亮有着种属的关系,却涵盖的内容不一,大街上漂亮的女人多得是,而美丽的女人却因为智慧和内外兼修的完美,却寥寥无几。身边太多的优质女性,却始终还没有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

静心的读书和思考,让更多的理性上的认知慢慢的浮现上来,这样的思考不是因为我的教学需要,完全是因为我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我坦然的发现,我很欣赏西方人文价值里对生活的精心和热爱,对他人的尊敬和自由精神的飞扬,我也惊奇的发现,我更遵从中国儒释道精神,我还是更喜欢中国“天人合一”的内敛、低调和安宁,因为骨子里都种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虽然精致的西点、漂亮的洋装、欧洲的建筑和美饰都令我赞叹,我仍然更倾向于面对大自然的美好,倾向于“释迦”无所思无所想无所忧无所惧的状态,它会让人有片刻的安宁和静心,甚至期待过着最简朴的日子...。感恩,就是从这些悟道了流溢出来的,平等也是从这里出发的。中国的海纳百川、实事求是,坦坦荡荡、重情轻利等等,包括在公开的博文里袒露胸怀的真率,这是我喜欢的为人处世状态。

(艺术生女儿的素描,快乐的小猫、自画像)
                                 http://s8/bmiddle/65d9ee91tcb0b24044d17&690温暖的月夜,似流水般清澈,好似一个生命重新开始。阅读关于哲学和宗教的知识,让人敢于面对天地大道的无数往来和生死变故。这些认知让人喜乐,让一个人从心底散发出从来未有过的独立享受,甚至对以往惧怕的孤独都有了新鲜感和新的解释。...孤独,是从匆匆的人生中偷来的完全属于自己的享受,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到处旅游,就是因为可以孤独又独立的思考。曾经那么热衷于群体的喧嚣,那么依赖于老公的宠爱,那么人云亦云的按照一个标准尺度去衡量生活的基准和质量,而孤独,却可以撇开这些羁绊,让自己的精神高傲的、优美的完全自由的做到“如我、是我”,没有群体的功利交换,没有任何装扮和粉饰,豪放的,敞亮的做我自己,不需要旁的佐证,不需要更强大的力量依傍,这是一种菩提精神的提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碎语
后一篇:过渡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