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

(2011-06-05 10:06:23)
标签:

端午节

粽叶香

唐诗

宋词

分类: 心语心情

 



   每年的五月,都是粽叶飘香的季节。

少年时的记忆里,五月端午,是妈妈忙碌的时节。放学回家,从门外就闻到了粽叶的香味,前一天的晚上,妈妈就把包粽子的黏米用水泡好了,到市场上买来大枣、红豆沙馅,还有包粽子的线绳。那时,看着妈妈包粽子,就是一道风景和享受,一边闻着粽叶的香味,口水就止不住流下来,等到煮熟了掀开锅盖的时侯,那带着一股清香的甜美味道至今还铭刻在最深的记忆里。

 妈妈包的粽子,并不是都给自家人食用,大多都送给了亲朋好友。在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小小的粽子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和情意...。

 去年妈妈走了,好像也把我对粽叶香的味道带走了。正在踌躇于丝丝的伤感时,今年单位里领导想的很周全,每个职工发一份包粽子的原材料,放假三天,平时忙碌的我们,这次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端午节,自己包粽子了。我是不太会包粽子,因为包粽子要有手的力量,当初看妈妈包的时候,一片粽叶,一兜米,一根绳,前绕后缠,就那么一裹,瞬间,一个见棱见角的粽子就包好了。我先生在妈妈生前和妈妈学会了这一手绝活,今天,就看他大展身手了,呵呵,还真很有模有样哦。

http://s8/bmiddle/65d9ee91t76e312415ac7&690 

 

我家的小龙女(念念属龙)和爸爸学着包起来,

竟然也有模有样地包好了她人生中第一个粽子。

来,留个影,做个纪念吧!

 

http://s16/bmiddle/65d9ee91ta4de8e49e8af&690

 

      端午节是中国人重要的文化节日之一。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向汨罗江以身反抗的爱国行为。中国人纪念屈原的历史十分悠久,从战国时期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的原著描述: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人们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操,钦佩他才华横溢。至今,屈原在被放逐江南时写下的《离骚》长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呐喊,似乎还在回荡和震响。并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千古名句。

 

   纪念屈原的诗句也是唐诗宋词里的主要经典。在端午节读来令人有特殊的感觉,我虽然不太会包粽子,给孩子和先生读几首有关端午节的诗词,倒也平添了几分情趣。

 

   唐朝.杜甫的《端午日赐农》写到: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唐朝.文秀的《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北宋诗人张耒《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作者通过这些诗词,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之情。

民间纪念屈原的活动形成了端午节特有的风俗,最受人们欢迎的是赛龙舟活动。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中有这样的描述: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这首诗描述了赛龙舟时如雷的鼓声,如雪的浪花,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还有两岸观众的呐喊声,形成古代龙舟竞渡的真实画面。

 

端午节,作为中国文化的历史流传下来,其意寓深远。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在怀念屈原爱国情操的同时,不要忘记弘扬光大我们民族的精神的历史使命。每年的端午节,当我们品尝散发着淡淡粽叶清香的粽子时,便同时感怀着历史的文化积淀和沉积在中华民族血脉中浓浓的亲情。

                                    

                            后记--以此作为日记的形式记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初夏的静谧
后一篇:绽放的野蔷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