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2011-09-02 14:42:52)
标签:
杂谈 |
新课标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思想,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引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二、新教材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内容不单独另立,而是穿插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等内容之中,方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学设计,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和完整。模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提倡学生多做实验。实验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增设了“家庭小实验”和“习题实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降低操作规范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灵活多样、科学合理,令人耳目一新。本着“学科与社会”相融合的设计思路,使知识顺序、活动编排相互匹配、相互补充。
上册内容: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了解——化学的价值
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实验基本技能
第二单元
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
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单元
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关水的内容具体体现化学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
第四单元
本单元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
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
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
第七单元
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体现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四.
第一周(9.1~9.7)第一单元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周(9.8~9.15):空气、氧气。
第三周(9.17~9.23):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四周(9.24~9.30):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五周(10.5~10.7):
第七周(10.9~10.14): 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八周(10.15~10.21):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九周(10.22~10.28):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十二周(11.12~11.1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三周(11.19~11.25):燃烧和灭火。 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第八单元
第十五周(12.3~12.9):
第十六周(12.10~12.16):
第十七周(12.17~12.23):
第十八周(12.24~12.30):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12.31~1.6)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和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