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诗人赵慈
(2025-02-21 22:48:46)
标签:
文化杂谈 |
女诗人赵慈
文/王真光
提起历史上的济南女诗人、词人,首推李清照,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垂柳深处的漱玉堂里,女词人李清照揽镜梳妆,写下多首绝妙好词。游大明湖留下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然而,说到大明湖畔还有一位女诗人赵慈,就鲜为人知了。她有不输于李清照的才华,也有着和李清照相似的坎坷经历。她传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句句都有空谷幽兰般沁人心脾。
赵慈,字雪庭,清代山东益都县颜神镇(今淄博市博山区)人,生于康熙年间,是清代著名诗人赵执信的女儿。赵执信因在孝懿仁皇后丧期观看《长生殿》戏剧,被革职罢官,时为康熙十八年(1689年)。赵慈随父回归故里,家境逐渐衰落,到她出嫁时,竟无多少嫁妆陪送。赵慈嫁给济南儒生朱崇善,居于大明湖畔,清贫度日。她出自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与熏陶,擅长吟咏诗词,其凤韵不凡。隐居大明湖畔,过着贫穷的生活,悲伤和孤寂的情感影响了她的创作,把这些心绪寄托于诗中,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著有《灰心断肠诗词集》,格调哀婉工丽,笔健意图,绝不是闺阁中的语言,字里行间别饶秀艳,读之凄然欲绝。在《断肠诗集序》中说:“如空谷幽兰无人自赏,如长松修竹耐雪凌寒”,对其诗作哀叹绝惋。一位处于贫困中的弱女子,尽管才华横溢,由于苦命而黯然神伤。在《清代闺阁诗人征略》中,将赵执信、赵慈父女与东汉蔡邕、蔡文姬父女相提并论,评价甚高。
赵慈的诗词作品因家贫未能传世,但仍有亲友收藏手稿刻印,世人得以阅览。品味赵慈的诗词是一大乐事,现选数首以飨读者:
《杂兴》
其一
极目银河漾素辉
满庭秋影入霏微。
四廊月转无人到,
自折荷花带露归。
其二
露满香街夜欲分。
半床秋月一帘云。
不知何处砧声起,
断续随声枕上闻。
《雪晓》
纸窗深掩苇帘垂,
幽阁沉沉梦醒迟。
衣褶作棱起方觉,
檐拗盈尺闲初知。
纷披高势倚松顶,
扑簌寒声坠竹枝。
一自欧苏夸口战,
谢家柳絮未为诗。
《夜深》
夜深庭院寂无声,
花底微风蟋蟀鸣。
侧卧玉床清梦觉,
风吹修竹上帘旌。
《卜算子》
玉露侵空阶,落叶堆荒径。
风雨连朝不放晴,故把秋光廻。
孤雁唳长鸣,素月悬清影。
桂谢荷枯次第归,
谁伴黄花冷。
《踏莎行》
碧藕生香,红榴吐艳。
燕声娇泥谁家院。
年来慵自顾中庭,
为嗔芳景频消换。
芍药摧残,茶蘼星散。
名花不着薰风绾。
只缘苦雨暗相侵,
韶华不成差变。
赵慈的诗词虽然稀少,但她的才情和坚韧不拔的性格使她在大明湖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她就像一朵“空谷幽兰,无人自赏”的花朵,或者是一株“长松修竹,耐雪凌寒”的树木,孤立而不凋零,坚韧而高洁。她的文学传奇永远闪耀在大明湖畔,无论作品多寡,她的文学影响都在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