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信
(2022-08-30 07:49:34)
标签:
文化杂谈 |
文/王真光
张敬文坐在三斗桌前“奋笔疾书”,是说他在一页上写的很快。他写什么呢?仔细瞧瞧,是写《回忆录》呀,但是写写停停,像是思考什么。
张敬文别人都喊他叫“张老师”,这不是济南人对任何人的通称“老师儿”,而他的的确确是一位老师,是教高中的语文老师,不过,现在已经退休了。赋闲在家,平时除了看书就是提笔挥毫,余下时间就想写写《回忆录》。教了一辈子书,有那么多的往事值得记下来,也是留给后人的遗产。回忆录已写了一大半了。他是用自来水钢笔写的,以前都是用毛笔写,为什么换笔呢?他自以为要跟上时代进步,不能老守着旧框框不变。例如穿衣戴帽,风俗习惯,观察时局等等,都有他的主见。“思想不落后”“大事不糊涂”“做个明白人”,这是他做人的信条,也是他实践的结果。然而,写回忆录却遇到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
那一天写到儿子张允,就想起了儿子,儿子小时候,他手把手教儿子写字认字,后来儿子去北京上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某机关工作,并且结了婚。这小子,终年不回家看看,常言道:“山喳鸟,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他妈是过世了,还有老爹我呢!说是工作忙,连写封信的时间也没有么?战时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和平年代,家书就不值钱了?想到这里,张敬文不免唏嘘长叹。
正想着,孙子小亮亮跑进来了,亮亮在读初中,星期天在家。亮亮喊道:“爷爷,爸爸来信了!”
张敬文眼睛一亮:“是么?快拿来给我看!”
亮亮说:“在电脑上呢,爸爸发的E-mial。”
电脑!张敬文一听就愣了。他对电脑是一窍不通,虽然现在年青人都用上电闹,自诩不落后的张敬文却对电脑望而却步,看年青人两手在键盘上飞来飞去,他觉得那玩艺玩不了,虽然他写起书法,正、草、隶、篆,运笔熟练,但上电脑打字,手指硬如棍棒,不听使唤,所以他认为学不了电脑。
张敬文对亮亮说:“你爸怎么不写封信呢?电脑发信又拿不下来。”
亮亮说:“你到电脑上看吧。”
也是。张敬文便随着亮亮到了另一个房间。
亮亮指着电脑说:“爷爷,你坐下看吧,我已经调出来了,放大字了呢。”
张敬文坐下,戴上老花镜,仔细一看,果然一行行大黑字很醒目,心想小孙子还真行,到底是年青人,学什么都快,比我这老头子强多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边想着一边看屏幕,儿子的信写着:“爸……”
往下看,看着看着就皱起眉头,摇摇头,似有不解,只见那信中写道:“……因有小事缠身信写晚了,我的一个同事说话王姨种秧,胡论G事WG,被喝茶了,我也受千连进去了,好在花了钱就出来了,现在没事了,但还不能回家……”
反复看,看不懂。
他转头问亮亮:“你爸写的什么呀?王姨,王姨是谁?喝茶,还花钱,写的啥?云山雾罩!”
亮亮笑道:“爷爷,王姨不是人,是一个名词。”
“什么名词?”
“你别看字面,你光读音,王姨就是‘妄议’,‘妄’是上面一个亡,底下一个女,那个字,‘姨’是‘议’,议论的议。”
“他不会写妄议么?还写错别字,大学白唸了!”
“不是的,他不能直接写,直接写这信就发不出来了。”
“为什么?”
“因为那是敏感词。”
“敏感词?什么敏感词?”张敬文越听越糊涂。
“敏感词,老师说,那是新时代的伟大发明。”
张敬文心想,这是发明?自己是落后了,真不知道。
亮亮说:“现在写文章都是回避敏感词,用同音不同意的错别字,或用外文、符号。比如那个G,就是‘国’,W是‘文’,G是‘革’。‘喝茶’就是被警方叫去训话。大作家写文章也是这样。”接着,他就调出一篇长文章说:“爷爷,你看看这个。”
张敬文看了那篇文章,果然满篇错别字、外文字母、各种符号。他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对亮亮说:“孩子,我没想到我国的汉文字被糟塌成这个样子。我们的汉文,是最好最美的文字,具有形、音、意的元素,是任何文字都不能比的。但如果照这样下去,汉文就全毁了。不但无法继承前人的遗产,也难以向后人交待,就断代了。一个民族没有了文化,就全完了。不知谁发明了这‘敏感词’?真是罪过!罪过!”
说着,摇头叹息,回房去了。
亮亮微笑着打开电脑上的视频,一群歌星正在合唱:“走进那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