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的钟声(5)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 |
北楼的钟声(5)
(小说)
文/ David T. K.Wang
七
上道学课在二楼第五教室,进来的是一位女教师,也是穿着天蓝色旗袍,但头发是向上卷起来的,女老师也是先自我介绍:
“同学们好!我是刘登云,这一课道学由我担任。道学,就是讲解《圣经》新旧约。现在,我们共同拜读《圣经》。”
刘老师手里拿着一本“串珠”圣经,皮面金边,据说是何赓诗牧师送给她的。
“今天读启示录,这是圣经最后的一章,请打开启示录第二十二节,这是启示录最后一节,也是圣经的最后一节。为什么选读最后经文?大家想想,今天我们的国家处在什么境地,所以要取得神的启示……”
刘老师面前虽然放着打开的圣经,但不低头去读经文,而是笔直地站着,滔滔不绝地背詠第二十二节经文:
“天使又指示我在城内街道当中一道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
真是倒背如流。学生们惊叹:刘老师真了不起!
吴运泰悄悄对王枫凯说:“刘老师是张志道老师的wife。”
第一节课上完之后,接着上地理课,又换了教室,在第四教室,大家在等待新老师的到来。
进到第四教室的仍然是刘登云老师,她一进教室就响起一片掌声。
刘登云老师拿着课本却没有打开,说了一声“谢谢!”便作了即席演讲:
“今天这一课地理,是否可有可无呢?地理,地理是什么?地理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球,我们应当了解我们足下的大地,了解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中国,号称地大物博,那么中国土地有多大呢?我们中国有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她像一片海棠叶,很美。在这片土地上有黄河长江,有泰山黄山,有肥沃的田野,有茂密的森林,有星罗棋布的城市村庄,地下有丰富的矿藏,我们,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那么现在是什么情形呢?烽火遍地,赤野千里。但是,国破山河在,换来两重天。早晚我们要还原那美丽的海棠叶!”
刘老师说完,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中国地图。虽然画的很快,但地图完整,山脉河流,铁路延线,海岸线有多长,喜马拉雅山有多高,都一一标明。她能说出二等以上铁路火车站的站名,各省市的名胜古迹,她的记忆力太强了,看来,她胸有成竹,对地理非常熟悉。
刘老师的激情演讲和解说,引发学生们的共鸣。有同学提问,她对答如流。有一位学生是绥远省萨拉齐的,他提问他的家乡一处古迹,刘老师竟详解给他听,令这位学生惊叹不已。
最后,刘老师布置了作业:画一幅中国地图。
王枫凯对地理特别感兴趣,他在小学时就喜欢看地图,他看地图,就好像真的到了那地方。看到高山,山就在眼前,看到黄河,就看到九曲的流水,看到上海,就看到十里洋场。他的作业所画的中国地图,画的很仔细,而且是彩色的,刘老师给他的评语是“A+”,以后每次都是如此。
下课了。
学生们以热烈的掌声送刘老师走出教室。
八
半月之后,王枫凯对周围渐渐熟悉起来。有一天,他应邀到十六号房,是仇有基约他的。十六号房住着两个人,王枫凯进去时看见一个人坐在桌前正写什么。仇有基介绍那人是马新仁。马新仁立即站起来说:“早听有基说过了,我是徐州的。”
仇有基说:“作家。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马新仁说:“不值一提。”
王枫凯看马新仁,个头不高,方脸,穿一袭灰布长衫。王枫凯素来对作家很景仰,中外著名作家也知道一些,但那都是在书本上的,还没面对过真的作家。于是问:“发表过什么作品?”
马新仁递过一本小册子,说:“刚发表的。”
王枫凯接过来一看,是一本32K的小型刊物,名叫《古黄河》,单国维主编,徐州出版。他翻阅看见有一篇小说《牧师底忧愁》,但署名“马门”。马新仁说:“那是我的笔名。”
王枫凯和马新仁仇有基谈的很欢畅,都是谈文学。
王枫凯看见仇有基胸前也别着一枚校徽,于是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时,他从家里返校,在火车站被检时,一个铁路警官问他,小牌上M.M.I.是什么意思?王枫凯虽然别上校微,但校微上的图案他没细想过,至于那三个英文字更不知晓。当时随便搪塞几句就过去了。现在看到仇有基胸前的校徽,便问起这事。
仇有基说:“盾牌形,表示强大,可以阻挡锋箭,蓝白红三色,表示青天白日满地红,蓝色中还有一个太阳图形,M.M.I.是弘道院的英文名字,就是Mateer Memorial Institute。”
于此,三人以读书写文为媒介,结成至交的好友。
继续上的课程有物理、化学,数学、历史。物理是秦耀周老师教的,化学是于子懿老师教的,数学是海耀主老师教的,历史是刘广植老师教的。此外,还有音乐是张志道老师教的,书法是翁望楚老师教的。
学课按部就班地进行着。但王枫凯并不满足课堂的课程,他钻进了图书馆。
弘道院的图书馆有相当的规模。王枫凯到了这里,像进了另一个天地。图书馆藏书很多,有全套的《万有文库》《四库全书》、中外文学、自然科学、宗教书籍,还有民国的旧报纸和刊物,如《新青年》。王枫凯第一次读臧克家的诗,就是在《新青年》上。当然,也借阅书。为了在图书馆读书,礼拜六也不回家了。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