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
孙爱娟
去年1月,自称“虎妈”的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甚至引爆了全世界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大讨论,舆论评价褒贬不一。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苛刻的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为女儿制定了十大家规,如: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她还自称“采用咒骂、威胁、贿赂、利诱等种种高压手段,要求孩子沿着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努力”。此书引发的震撼传到了中国,虎妈的教育方法也使很多的中国妈妈为之一震,更为那些中国“虎妈们”撑起了腰板。但蔡美儿的“虎式教育”能教育出两个考上耶鲁大学的女儿,为何国内的“虎妈们”却依然在望子兴叹呢?
可见,并不是人人都能当得了“虎妈”,也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于我们所看到的“虎式教育”。
尽管虎妈的虎式教育利弊兼半,但毕竟蔡美儿成功了,两个女儿都考上了耶鲁大学,并且健康快乐地成长着。
那么,虎妈的虎式教育到底是如何成功的呢?我们从中能借鉴到什么呢?
第一,家庭教育环境是基础。从家庭背景来看,蔡美儿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蔡美儿本人是哈佛大学文学学士、法学博士,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并且蔡美儿从小也受到的是父母严厉的教育,因此,蔡美儿的两个女儿从小就耳濡目染各位家庭成员的优秀品质,虎妈的“严”只是为茁壮成长的树苗去除歪枝斜杈而已。
第二,家庭教育理念要统一。从孩子的成长历程来看,蔡美儿的两个女儿从小到大都接受的是这同一种教育理念,这使孩子早已习惯并适应了这种教育,甚至学会了如何应对虎式教育带来的困境,锻炼了孩子的耐挫力和意志力。
第三,让孩子理解教育的意义。蔡美儿的“十大家规”不是随意制定出来的,而是根据美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女儿量身打造,这与很多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有极高的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蔡美儿会与孩子交流她的想法,告诉孩子她为什么这样制定家规,让孩子明明白白、心服口服地遵守家规。
第四,严厉“家规”背后,是我们看不到的“温情”。蔡美儿对女儿苛刻严厉,不代表女儿在家庭中失去快乐和温暖。蔡美儿也说“我们也会一起趴在床上读书,会一起做有创意的中国菜。我丈夫会带领一家人骑车旅行,教孩子们游泳、玩扑克,朗读文学作品。”自称虎妞的蔡思慧机智幽默,在自己的博客中为虎妈正名,“虎妈并未将我紧摁在她的拇指下,她对我进行引导,但并非事无巨细,她有课要教、有书要写,也不可能时时监督我……我从来没有过数学考糟父母就不爱我的想法,考好了父母欢欣鼓舞,考糟了他们会激励我改进,我只需要挑战成功,心里明白父母无条件的爱会永远伴随着我。”
第五,家庭条件越殷实,孩子越需要虎式教育。衣食无忧的孩子是很难产生强大内驱力的,所以蔡美儿主动剥夺了女儿的一些需要,激发出她们内在的需求与渴望,同时也让孩子在寻找满足中变得“不要懒惰,不要怯懦,不要任性,不要让人觉得可悲。”
第六,因材施教,教育方式不断更新,在孩子长大过程中慢慢放权。在孩子12岁之前,自我意识并不清晰和强烈的时候,孩子通常会较为顺从地接受父母的指导,但12岁之后就渴望按自己的想法行事。蔡美儿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大女儿一直是顺从型的,但小女儿在12岁时就开始叛逆了,所以她也适当放权给小女儿自主自理。因为孩子们从小已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了较为合理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所以适当放权并不会引起孩子出现大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