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课间,有个九年级的女生跟我预约周一下午放学后来咨询。放学铃响后三分钟,女生如约而至。她一进门就皱着眉头急不可待地站着对我说:“老师,我都快急死了,都上九年级了,我上次月考数学退步得很厉害,我可怎么办啊?而且数学越退步,我上数学课时还越容易走神,烦死我了,我都不知道我到底在想什么。”
看她那气喘吁吁的样子,再听她这么一说,我微笑地对她说:“别着急,坐下来慢慢说,她听了我的话,渐渐安静下来。
在与她的交谈中,我得知她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但是每次只问她考了多少分,却很少分析考试成败的原因,更没有教会她如何面对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所以她也就很在意分数,却一直是在稀里糊涂地学,甚至每次考完试后都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七八年级时凭借小聪明成绩还可以,但到了九年级后很明显就跟不上了。
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这样的孩子我遇到过很多,每遇到这样的孩子,我都会给他们一个思路:心态+思考+行动=结果。理由如下:
1.良好的心态,会使人拥有最佳的情绪状态。我们的情绪状态特别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拥有良好的心态必须在心中有一个信念———任何问题都有很多种解决办法,人在情绪最差时要么找不到解决办法,要么找到的解决办法是最差的一种。遇到问题干着急是没有用的,要冷静下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才有可能想出解决的办法。另外,不能有太强的功利心,更不能奢求学习上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学习上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要能耐得住性子坚持走完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寻找原因,探索对策。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面对问题时很茫然,关键是我们没有努力去寻找问题的成因,没有分析事情中哪些环节是对的,需要坚持,哪些环节是不合适的,需要改进,更没有让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大胆地去创新一些做法,努力尝试更多的解决办法。而这一切又是受心态所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状态最放松时,思维才最清晰、活跃,最容易产生有创意的想法。
3.光想不做,任何事都不可能有进展。行动是进步的关键因素。当我们探索出了对策,就要立刻付诸行动。要树立立刻行动,马上进步,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定成功的信念,在行动中,不断以此信念激励自己,坚持再坚持。
因此,无论是面对家长还是学生,我都会提到以上三点,对刚刚来咨询的女生也是如此。当她和我一起思考了上面三点后,她的焦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与快乐。离开咨询室前,她和我商定,她的解决办法是:每节课要求自己至少举手发言一次,每天认真完成作业,把新学的知识完全掌握;不要太在意具体分数是多少,而要仔细分析每道题对或错的原因,争取以后不再错。她坦言,这些办法很简单,操作起来也不难,现在看来只要坚持做,肯定会进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