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写字台上放了一本《完全图解心理咨询——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一德被书的封面所吸引,让我给他讲封面都写了什么。
http://s9/middle/65d8862ex99af7fc40ed8&690
我如实告诉一德封面上的内容,然后告诉他,妈妈不仅是心理老师,还要做心理医生。
接下来一德就开始提问了:“妈妈,心理医生是做什么的啊?”“妈妈,你为什么要当心理医生啊?”“妈妈,你怎么当心理医生的?”……我一一做了解答,一德好像还是不满足。
于是,昨晚,一德自己打开了这本书,开始阅读。当他看到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就开始向我提问,让我给他讲解。
令我惊讶的是,一德不仅把我讲解的内容都听懂了,而且还能回答出很多问题,完全是他自己的想法。
一不留神,我给他讲解了快一个章节的内容,他听得兴致勃勃,不肯去睡觉。到了10点才去我妈房间睡觉。今早听我妈说一德昨晚躺在床上不停地唱“小嘛小二郎,背着个上学堂,不怕日头晒,不怕那风雨狂,(接下来的一句一德不会唱,哼调子过渡),没有学问啊,无脸见爹娘……”,一德一直兴奋地反复唱这首歌唱到11点才睡。可见这孩子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兴奋不已啊!
在此摘录几个片段做个纪念。
【片段一】
http://s8/middle/65d8862ex99af818d0c57&690
一德随机翻到了这一页,很认真地开始发问了——
问题一:“妈妈,这个南瓜怎么了?”
答曰:“它又想打棒球,又想踢足球,不知道该选哪个好,正在发愁呢,你说它该怎么办啊?”
德说:“先踢足球,再打棒球嘛。”
问题二:“妈妈,这个南瓜怎么了?它旁边的那个人在干什么呢?”
答曰:“这个南瓜不想学习,可是它不学习的话,它旁边那个人就会说它,它又不想被责骂,你说它该怎么办呢?”
德说:“它一定要好好学习,学习了能长知识,能做好多事,还不被别人说。”
问题三:“妈妈,这两个南瓜怎么了?”
答曰:“它想抽烟,但它知道抽烟会生病,它又怕生病,你说它该怎么办呢?”
德说:“告诉它不要抽烟,抽烟不好,生病了要打针,很难受的。”
【片段二】
http://s11/bmiddle/65d8862ex99af8315855a&690
http://s3/middle/65d8862ex99af8324cc22&690
这两页内容,我完全按照书上的原话讲给一德听,让一德来描述来访者的感受。
(上图)
德:“妈妈,这里发生什么事了?”
我:“有一个人听到他的好朋友说他的坏话了,他心里很难过,就来找心理医生帮他,心理医生就问他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德:“那下面的图是什么意思?”
我:“心理医生说让他去跟他的朋友提意见,告诉他的朋友他心里难过。你觉得这个人会有什么感受呢?”
德:“他还是很难过。”
我:“下面这个心理医生问他是不是听了朋友说他坏话他不高兴了。你觉得这个人有什么感受呢?”
德:“他会高兴地点头说是的。”
我:“为什么上边这个人难过,下边这个人高兴呢?”
德:“我看出来的。”
我:“很好。下边这个人得到了心理医生的理解,所以他心里很高兴,觉得这个人能体谅他。一德平时也经常理解妈妈,体谅妈妈,所以你也可以成为妈妈的心理医生了。”
一德好开心好开心地笑了。
即使是一德看着图画看出来的答案,我依然很高兴他能这样回答,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图画内容理解了,另一方面他的大脑中就会建立起这样的条件反射,同理与共情会让谈话双方感到轻松愉悦。
(下图)
德:“妈妈,这个图上发生了什么?”
我:“你看看左边这个人,你觉得他怎么了?”
德:“他很累,很难受,都出汗了。”
我:“没错,他心里也不舒服,所以来找心理医生帮忙。心理医生对他说‘辛苦了,感觉如何?说说你喜欢的东西。’你猜接下来这个人会怎么样呢?”
德:“他会觉得轻松了,他会变高兴的。”
我:“为什么呢?”
德:“说他辛苦了,还让他说自己喜欢的东西,他当然高兴了。”
这幅图没有接下来的画面,但是一德根据自己日常经验推测出来后面的内容,我很欣慰。其实无论答案到底是什么,我都很开心,因为这是他思考的结果。
很高兴一德能有这样的感悟力,也许我可以试着和一德一起看完这本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