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词牌名简介与韵律

(2011-12-07 14:52:09)
标签:

翰墨飘香

三中教育

校园

词牌名简介与韵律

满江红

满江红,此调唐人名《上江虹》,以后改今名。《词谱》以柳永“暮雨初秋”词为正格。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本调尚有异名作《念良游》、《伤春曲》。

 

小重山

小重山一名《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贺新郎

贺新郎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后来将“凉”字误作“郎”字。《词谱》以叶梦得词作谱。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压韵。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后人又改名《乳燕飞》、《金缕曲》、《貂裘换酒》、《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雪月江山夜》等。

 

沁园春

沁园春,“沁园”二字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有一百一十二字至一百一十六字诸体,以一百一十四字为正格。上片四平韵,下片五平韵。前人认为换头句第二字有人用暗韵,实系偶合。上片第四句第一字和下片第三句第一字,必须用一字豆领以下四句,而所领四句例须用扇对。

    此调始见于北宋张先词。原属婉约派词,因其格调开阔,韵位较疏,读起来更感沉郁,故豪放派词入及后人常用此调抒发激越情感。 

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念离群》等。

 

菩萨蛮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据《词谱》引唐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唐宣宗年号,850年前后)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按大中一百年前开元时期成书的《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但苏说对这个词牌名的由来也有参考价值。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均两仄韵转两平韵。《词谱》定李白词为正体。

又名《子夜歇》、《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西江月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调名出自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此调始于后蜀欧阳炯。双调,平仄换韵,五十字,八句。上下片起句压脚不入韵,二、三两句押平韵,结句押仄韵,但仄韵用字必须与平韵字同韵部,如元初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所说,《西江月》“如平声押‘东’字,侧(仄)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这种押韵方式称平仄韵通押。

又名《玉炉三涧雪》、《白苹香》、《江月令》、《步虚词》、《晚香时候》、《壶天晓》、《双锦瑟》等。

 

清平乐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乃祈求海内清平之乐曲,非指清调平调。《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如非后人伪作,则为此调的首见。平仄转换格。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仄韵,每句用韵;下片四句二十四字,转平韵,三句用韵。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采桑子

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效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反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

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如梦令

如梦令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原名《忆仙姿》,因词中有二言叠句“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故改为《如梦令》。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又名《宴桃源》、《不见》、《比梅》、《古记》、《如意令》、《无梦令》等。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木兰花令》始于韦庄,是五十五字仄韵体。南唐冯延巳制《偷声木兰花》,五十字,八句,前后片起句仍作七言仄韵,结处乃偷平声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自此才有两仄两平四换韵体。《减字木兰花》是就《偷声木兰花》上下片两起句各减三字而成。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转两平韵。

 

蝶恋花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本名《鹊踏板》。曼殊词改今名。调名取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中的三字。双调,六十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黄金缕》、《风栖梧》、《一箩金》、《鱼水同欢》、《细雨吹池沼》、《明月生南浦》、《卷珠帘》、《江如练》等。

 

渔家傲

渔家傲是北宋年间流行歌曲,曾有人用来作“十二月鼓子词”。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另有六十六字者为变体。此调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调名。围其句句用韵,声律谐婉,既可用于一般抒情,尤宜表达悲凉情感,如范仲淹词堪作代表。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咏》。添字者又名《添字渔家傲》。

 

忆秦娥

忆秦娥始见宋黄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或疑为后人伪托。因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仄韵,十句,四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用仄韵,其中的三字句是叠韵,为上句末三字的重复。《词律》谓“两结句第一字必用汉字,得去声尤妙”,未必尽然。至贺铸乃易仄韵为平韵,为变格。

又名《花深深》、《碧云深》、《蓬莱阁》、《双荷叶》、《玉交枝》、《子夜歌》等

 

暗香•疏影

暗香与《疏影》调,都是姜夔同时创作以咏梅花的,是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近黄昏”两句的首二字作为调名。以后张炎用此二调咏荷花荷叶,改名《红情》、《绿意》。《词谱》以姜调为正体。暗香九十七字。前片四十九字,九句,五仄韵;后片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疏影一百一十字。前片五十四字,十句五仄韵;后片五十六字,十句四仄韵。又名《佳色》、《解佩环》、《绿意》、《绿影》

 

念奴娇

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眺远”词为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临江仙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还有一体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曼几道词。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另有《临江仙引》、《临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别格。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

 

浣溪沙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又有《小庭花》、《减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种异名

 

浪淘沙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原为七言绝句,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刘禹锡作的《浪淘沙》属是此体。以后的双调小令《浪淘沙》,是南唐李煜创制。北宋张舜民用此调改名《卖花声》。《词谱》以李煜词为正体,平韵五十四字,十句,前后片各四句用韵。此调并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沮淘沙慢》,是别格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汴河时所作。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此调就是截取《水调歌》的开头一段另创的新调。《词谱》以苏轼、毛滂、周紫芝词为正体。九十五字,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十句四平韵。贺铸将此调中平仄脚字概用同一韵部的字,成为平仄换韵格,但仿效者很少。此调上片三、四句,下片三字句后的两句,有作上四下七的,也有作上六下五的,不拘一格。另有九十四字、九十六字、九十七字各体,是变格。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花犯念奴》

 

卜算子

卜算子,《词谱》以为此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双调,仄韵,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在偶数句用仄韵,奇数末字须用平声。两结句有增衬字为六字句的。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是别格,与本调无关。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黄鹤洞中仙》、《楚天遥》

 

一剪梅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双调,六十字。《词谱》以周邦彦、吴文英词为正体。周词为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即起句、第三句和结句用韵。梦窗词为上下片各六句,四平韵,即起句,三、四句和结句用韵。另一体为每句用韵,如蒋捷、张炎词。另有五十八字、五十九字两体。此调以一个七言句带两个四言句,节奏明快。

又韩淲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蕈秋”句,故又名《玉蕈秋》

 

永遇乐

永遇乐,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始自北宋,见于柳永《乐章集》。《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韵。上片第三句较下片第三句少二字,上片结句较下片结句多二字,其余句式相同。此调平韵体是南宋陈允平创制,句读及平仄与苏轼词相同。

又名《消息》

 

醉花阴

醉花阴为北宋毛滂自度曲。词中有句云:“人在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因据句意取词名。仄韵,双调,五十二字,八句。上下片各四句,只第三句用平脚不入韵,其余各句均用韵。上下片第二句五言句,前人有的用上二下三句式,有的用上一下四句式,还有的上下片分别用以上两种不同的句式,因此,此句形式可以灵活使用。上下片歇拍九字句,前人多用上四下五句式

 

昭君怨

昭君怨,琴曲有《昭君怨》,用王昭君事而取名。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四句。全词四换韵,上下片各由两仄韵换两平韵。

又名《洛妃怨》、《宴西园》、《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等

 

江城子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韩淲调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句,故又名《村意远》

 

虞美人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项羽所宠的虞姬的,因以为名,以后作一般词牌使用。平仄转换格,双调,五十六字,八句。上下片各四句,都是两仄韵转两平韵。上下片平仄韵脚用字都可分属不同韵部。两处歇拍九字句,可以灵活使用不同句式。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虞美人令》、《忆柳曲》等

 

水龙吟

水龙吟出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此调句读各家不同,《词谱》分立二谱。起句七宇、第二句六字的以苏轼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一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九句都是一字豆句法。起句六字、第二句七字者,以秦观词为正格,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四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后结作九字一句,四字一句。此调气势雄浑,宜用以抒写激奋情思。

又名《丰年瑞》、《鼓笛慢》、《龙吟曲》、《小楼连苑》、《庄椿岁》、《海天阔处》等

 

齐天乐

齐天乐,《词谱》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下片十一句,上下片各五十一字六仄韵。上下片起句亦有不用韵的。上片第七句、下片第八句,是一字豆句式。

又名《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台城路》

 

鹧鸪天

鹧鸪天据唐人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半死桐》。平韵,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如改为七言仄脚句,也是一首七绝。可见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两个七字句,和换头两个三字句,前人用对偶的较多

 

竹枝词

即“竹枝”。唐代乐府曲名。原是四川东部一种与音乐、舞蹈结合的民歌。唐刘禹锡被贬夔州时,在那里学习《竹枝词》,并改作新词一首,多写当地风土人情和男女恋情,也有曲折地表现他胸中积愤的。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语言通俗优美。其后作者颇多。《竹枝词》有民歌色彩,可用来歌唱,后来用作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词谱》以韦庄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二十一字,下片二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

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醉花春》、《春早湖山》等

 

眼儿媚

眼儿媚,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陆游词始作《秋波媚》。《词谱》以左誉、贺铸词为正体。双调,平韵,四十八字,十句。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生查子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调见《尊前集》。仄韵,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为一首仄韵五言绝句。单数句不是韵位,但末一字限用平声,在双数句用韵。始见韦应物词。“查”读“楂”。

又名《楚云深》、《相和柳》、《睛色入青山》、《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等

 

鹊桥仙

鹊桥仙最初是咏牛郎织女在七夕藉鹊桥相会事的,故有此名。以后作一般词牌使用。始见欧阳修词,词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仄韵,双调,五十六字,十句。前后片各五句,都在三、五两句用韵。前后片结尾七字句,多用上三下四句式。

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梅已谢》、《蕙香囊》等。

 

点绛唇

点绛唇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句而取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四十一字。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站韵。《词律》认为,前片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按前人此字时用平声,如王禹偁词“江南依旧称佳丽”、苏轼词“今年身健还高宴”、“风流公子方终宴”等句,江、今、风都是平声字,用在此处音律和谐,何至不能起调。此说不可从。

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

 

踏莎行

踏莎行,调名从唐韩翃诗句“踏莎行草过春溪”而来。双调,五十八字,十句,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起首四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偶。另有《转调踏莎行》,六十六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是别格。

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江南曲》、《芳心苦》、《芳洲泊》、《度新声》、《思牛女》、《惜余春》、《阳羡歌》、《晕眉山》、《踏云行》、《潇潇雨》等

 

好事近

好事近,“近”是词的种类之一,属一套大曲中的一个曲调。自词和音乐分离,此字只是某个词牌名称的组成部分,已无实际意义。《词谱》以北宋宋祁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四句,二十二字;下片四句,二十三字。上下片各两仄韵。此调前人习惯用入声韵。两结句都用一字豆句式。

此调又名《钓鱼船》、《翠圆枝》、《倚秋千》等

 

南乡子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桂枝香

桂枝香,调见《乐府雅词》张辑词。唐裴思谦状元及第后赋诗,有“夜来新惹桂枝香”句,当是此调取名所本。《词谱》以王安石词为正体。一百零一字。上下片各十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二句,是一字豆句式。上下片四、五两句,既可作上六下四,也可作上四下六。

又名《疏帘淡月》

 

青玉案

青玉案,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调见宋苏轼《东坡词》。六十七字,上片三十三字,下片三十四字,各六句。上下片不同的是上片起句后的两个三字句,下片改为七字句。上下片各五仄韵。也有上下片结句前一句不用韵的。

又名《西湖路》、《青莲池上客》、《横塘路》

 

诉衷情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本为情词,以后作一般抒情用。后人又更名《桃花水》、《画楼空》、《步花间》、《偶相逢》、《试周郎》等。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六平韵。

另有《诉衷情令》,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亦有在起句增一韵的。前片起句、第三句,后片第二句、第四句,多用领句字。另有九十五字、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甘州》、《潇潇雨》、《宴瑶池》

 

抛球乐

抛球乐本是唐人古诗,后入教坊谱曲供演唱,遂成词调。《唐音癸签》:“《抛球乐》,酒宴中抛球为令,其所唱之词也。”此调始自刘禹锡。单调,三十字,六句四平韵。中二句例作对偶。另有三十三字、四十字体,句式及韵位都有不同。以后柳永又演为长调,一百八十七字,上片十九句七仄韵,下片十七句七仄韵,与唐词小令,体制迥然各异。又名《莫思归》

 

怨王孙

怨王孙,原名《河传》,是隋代曲名,作为词则是晚唐温庭筠首创。韦庄用此调称《怨王孙》,见《草前集》,但《花间集》中所收韦庄另三首,仍名《河传》。平仄如一。韦词五十三字,前段七句,三仄韵三平韵;后段六句,三仄韵两平韵。南宋张元干用此调,五十三字,前后片都是六句,三仄韵两平韵。从两词用韵情况来讲,平仄韵可以不同部

 

翠楼怨

翠楼怨,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宋孝宗淳熙年间,武昌安远楼建成,姜夔与友人同登此楼,写此词志感。词中有“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句,故名《翠楼怨》。此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十字,十一句六仄韵;后片五十一字,十二句七仄韵。上下片第七句及下片第二句,都是一字读句法

 

望江南

望江南,此调另有《忆江南》、《梦江南》、《梦江口》、《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梅》等多种名称。据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说,此词乃李德裕为其妾谢秋娘作,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词更今名。唐《教坊记》有《望江南》调,可见盛唐时期已有此调。宋以前为单调,二十七宇,五句三平韵。宋以后开始用双调。中间两个七字句,有用对偶的,也有用散句的,可不掏一格。

双调又作《安阳好》、《梦仙游》、《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归塞北》等

 

唐多令

唐多令,调见刘过《龙洲词》。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上下片第三句多作上三下四,结句多作上三下三。另有六十一字、六十二字两体,分见梦窗、草窗,是变格。

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

 

渔歌子

渔歌子,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此词就是写渔人生活。以后的作者也用以写渔家生活。五代和凝用此调,改称《渔父》。单调,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韵。中间两个三字句,前人认为例用对偶,也不尽然,过去就有人用散句。有作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者,又有作二十五字,五句,三仄韵者,亦有作五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仄韵或四仄韵者。

尚有异名作《渔父乐》

 

捣练子

捣练子,宋人黄大舆编《梅苑》中收入无名氏词八首,其一首起句为“捣练子”,即以作词名。或云:“李后主词,即咏捣练,乃唐词本体也。”(见《升庵词品》)前人多用为妇女怀念征夫之作。单调,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韵。另有双调三十八字体,是别格,一名《捣练子令》

 

乌夜啼

乌夜啼,唐教坊曲名。前蜀薛昭蕴词始名。三十六字,平仄韵转换。上片三句,十八字,每句都用平韵。下片四句,十八字,前两个三言句用仄韵,后两句转平韵。上下片结句都是九字句,常用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句式。李煜词用《乌夜啼》词牌,与四十七字的平韵《乌夜啼》调有别。

又名《上西楼》、《月上瓜洲》、《古乌夜啼》、《西楼子》、《秋夜月》、《乌夜啼》、《忆真妃》

 

长相思

长相思,本为唐教坊曲。调名出古乐府“上吉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句。一名《双红豆》、《相思令》、《山渐青》、《山渐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亿多娇》等,前人多用以写男女相思之情。始见白居易词。双调,平韵,三十六字。前后片各四句,句句用韵.亦有后片起句不用韵的

 

喜迁莺

喜迁莺,此调有小今、长调之分。小令起于唐人,长调起于宋人。四十七宇。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两仄韵两平韵。诸体用韵不一致,其中张元辑词全用平韵。长调《词谱》以康与之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片各十一句五仄韵,另有一百零三字、一百零五字各体,均用仄韵。

 

阮郎归

阮郎归,据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阮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二人思归甚苦。归来则乡里凋零,已历七世。词名本此,故音律凄恻。平韵,四十七字。下片五句二十三字,四句用韵。换头两个三言句,多用对仗。

又名《醉桃源》、《宴桃源》、《碧桃春》

 

应天长

应天长,此调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始于韦庄。五十字,前后片各五句四仄韵。各家用此调字数有增减,但以韦庄词为正体。长调始于柳永,九十四字,前片十句六仄韵,后片十句七仄韵。另有九十八字体,句式与柳词有出入。

又名《应天长令》、《应天长慢》

 

风入松

风入松,《乐府诗集》收有古琴曲《风入松》,传为晋嵇康所作;唐僧皎然有《风入松歌》,是此调名称所本。又名《远山横》,平韵双调,《词谱》以晏几道词及吴文英词为正体。晏词七十四字,吴词七十六字,都是十二句,前后片各六句,四平韵。上下片第四句,多用上三下四句法。另有七十二字、七十三字体,是变格。

 

木兰花

木兰花,唐教坊曲有《木兰花令》。宋人《木兰花》词,皆《玉楼春》体,七言八句,五十六字。五代毛熙震、魏承班、韦庄,各有《木兰花》调,为此调正体。毛词五十二字,双调,上下片各六句三仄韵;魏词五十四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韦词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上下片不同部。

按《花间集》载,《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玉楼春》体,《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玉楼春》同者,自《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串多混填,《词谱》已为校正。

 

破阵子

破阵子,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唐太宗李世民任秦王时制大型舞曲,名《破阵乐》。本七言绝句,后因旧曲名,另倚新声。现存双调小令,始见晏殊词。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调笑令

调笑令,此调在唐时有《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已改称《三台令》。据白居易寄元微之代书诗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可知是当时宫廷中或宴会场中作抛打游戏时供演唱之曲。始见韦应物词。单调,三十二字,八句,四仄韵,两平韵,两叠韵。平仄韵递转三次。第四、五句从仄韵转平韵,从第六句起又由平韵转仄韵。第六、七两个二言叠句,必须用第五句的末二字倒转使用,这是此调一名《转应曲》的由来。北宋以后,此调只用仄韵,不再转韵,字数和句式亦有变化,是此调的变格

 

八六子

八六子,此调初见《尊前集》收杜牧词。有多种体式,《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体。九十一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前段第四句是以一字领以下两个六言句。后段四至七句是扇面对句法。

秦观词有“黄鹏又啼数声”句,故又名《感黄鹂》

 

南歌子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调名本汉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句。又名《南柯子》、《风蝶令》、《望秦川》、《十爱词》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体始于晚唐温庭筠,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双调平韵体始于五代毛熙震,五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仄韵见《乐府雅词》。以后宋人五十二字、五十三字及五十四字体,都本毛词

 

扬州慢

扬州慢,此调是姜夔过扬州时自度之曲,内容是写扬州在战乱后的破败景象和自己的感慨。九十八字。上片五十字,十句,下片四十八字,九句,各四平韵。上片四、五句及下片第三第八句,都是一字豆句式。此调声情悲凉,故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幽情。

又名《朗州慢》

 

酒泉子

酒泉子,唐教坊曲名。因甘肃有酒泉郡而取名。四十字,平仄韵转换。上片五句,十九字,起句和结句用平韵,二四两句用仄韵。下片五句,二十一字,三仄韵,后结用平韵

 

女冠子

女冠子,唐教坊曲名。女冠即女道士,此调最初是咏女道士的。始见温庭筠词。四十一字,平仄转换。上片五句,二十三字,起首二句仄韵,三、五两句平韵。下片四句,十八字,二、四两句平韵。另有长调,始于柳永

 

更漏子

更漏子,此调始见温庭筠词。双调,平仄韵转换格。四十六字。前后片各六句,前片两仄韵转两平韵,后片三仄韵转两平韵。亦有过片句不用韵一体。另有长调一体,一百零四字,前后片各十句五平韵,见杜安世词

 

天仙子

天仙子,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原为咏天仙的。《乐府杂录》:“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进此曲名,即《天仙子》。”唐时为仄韵单调,六句五仄韵。宋人改用双调,六十八字,十二句,上下片各六句,五仄韵

 

行香子

行香子,据宋人程大昌《演繁露》考证,“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平韵双调,六十六字,始见《东坡词》,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此调短句多,上下片结尾以一字领三个三言句,前人在句中这一字常用相同的字,尤为别致。音节颇流转悦耳。《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何满子

何满子,唐教坊曲。据《乐府诗集》八十引白居易云,何满子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沧州的歌者,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得免。词名本此。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另有三十七字体及双调七十三、七十四字体。北宋毛滂并将双调改用仄韵。

又名《河满子》

 

少年游

少年游,此调初见于晏殊《珠玉词》,因词中有“长似少年时”句,乃以为调名。此词各家句读不一,《词律》以柳永词为定格,《词谱》以晏殊词为正体。平韵,双调,五十字,十句,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另有四十八字、四十九字、五十一字、五十二字诸体,用韵亦多有不同,是为别格。

又名《玉腊梅枝》、《小阑干》

 

雨霖铃

雨霖铃,唐教坊曲名。据王灼《碧鸡漫志》引《明皇杂录》及《太真外传》所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连日霖雨,栈道中听到铃声。他正悼念杨贵记,便作《雨霖铃曲》以奇恨,叫伶人张野狐吹奏,因此流传于世。一百零三字。前片九句五十一字;后片八句五十二字。各五仄韵。调见柳永《乐章集》。平韵则见《阳春白雪》,杜龙沙词。

又名《雨霖铃慢》

 

望海潮

望海潮,此调是柳永自度曲。一百零七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前片五十三字,五平韵;后片五十四字,六平韵。歇拍二句,可用上六下五,也可用上四下七

 

定风波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始见于后蜀欧阳炯词。平仄换韵,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韵两仄韵;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韵两平韵。由于句式参差,平仄交错,声律别具特色。另有仄韵体,为柳永创作,一百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六仄韵。

又名《卷春空》、《定风流》、《定风波令》、《醉琼枝》

 

武陵春

武陵春,调名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事。又名《武林春》。《词谱》以毛滂词为正体。平韵,双调,四十八字,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别有在末句加一字,或在上下片二三四句各加一字的,是变格,换头七字句亦有用平起的

 

瑞鹧鸪

瑞鹧鸪,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中间两联例用对偶。《词律》认为“首句第二字平声起,不可误”,不可从,冯延巳“才罢严妆”词,第二字“罢”就是仄声。可见此调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另有六十四字体、八十六字体、八十八字体,是变格。

又名《五拍》、《天下乐》、《太平乐》、《桃花落》、《舞春风》、《鹧鸪词》、《拾菜娘》、《报师思》等

 

声声慢

声声慢,原名《胜胜慢》。以后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改为《声声慢》。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按《词谱》所说,平韵体以晁补之、吴文英词为正体,晁词九十九字,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吴词九十七字,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仄韵体以高观国词为正体,九十七字,句读与吴文英词相同。李清照词则为前后片各五仄韵。另有九十六字、九十八字体。

又名《人在楼上》、《神光灿》、《寒松叹》、《风求凰》等

 

瑞鹤仙

瑞鹤仙,此调始自北宋,见宋周邦彦《片玉词》。《词谱》认为应以周邦彦词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上片十一句七仄韵,下片十一句六仄韵。南宋词人则依史达祖词体式。史词一百零二字,上片十句七仄韵,下片十二句六仄韵。此词第二三句,第五六句,皆五字一句,四字一句。

又名《一捻红》

 

一萼红

一萼红,此调有平仄两体,平韵体见姜夔词。仄韵体有见《乐府雅词》中的北宋无名氏词,中有“未教一萼、红开鲜蕊”句,因以“一萼红”为调名。此调仄韵格使用者极少。两体都是一百零八字。平韵体上片十一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上下片第二句是领字格,第六句例为拗句。歇拍前一句,可平收也可仄收

 

兰陵王

兰陵王,唐教坊曲名。据《碧鸡漫志》引《北齐书》及《隋唐嘉话》说,齐文襄帝长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军作战,带着假面对敌,打败周军,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宋人当是据旧曲另制新声。始见秦观词。《词语》以秦词为定格。三叠,二十四拍,一百三十一字。首段四十八字,十句七仄韵;二段四十二字,八句五仄韵;三段四十一字,九句六仄韵。宜用入声韵。此调声情雄浑,气势不凡,宜状写壮烈场面或激越情感

 

石州慢

石州慢,《词律》、《词谱》都以贺铸词为正体。一百零二字,前片十句四仄韵,后片十一句五仄韵。前后片两结句,是上一下四句法。

又名《柳色黄》、《石州引》

 

洞仙歌

洞仙歌,唐教坊曲名。原用以咏洞府神仙。敦煌曲中有此调,但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有中调和长调两体。中调八十三字至九十三字,长调一百一十八字至一百二十六字。《词谱》以苏轼、辛弃疾词为初体。八十三字。上片三十四字,六句;下片四十九字,七句。各三仄韵。上片第二句,是一字逗句法,亦有用上二下三句式。下片八字句,以一字领七字。结尾二句,以一字领两个四言句。调为咏仙而作,故节奏徐缓,情致超脱。

又名《羽仙歌》、《洞中仙》、《洞仙词》、《洞仙歌令》、《洞仙歌慢》

 

摸鱼儿

摸鱼儿,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宋人始见显补之词,名《摸鱼儿》。《词谱》以晁补之、辛弃疾、张炎三家词为正体。晁词一百一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十句六仄韵;下片五十九字,十一句七仄韵。前片第四韵、后片第五韵的十字句,须一气呵成,句式可以灵活。

另有《买陂塘》、《迈陂塘》、《陂塘柳》、《双蕖怨》、《山鬼谣》、《安庆摸》等名称

 

苏幕遮

苏幕遮,唐教坊曲名。《唐书•宋务光传》:“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挥脱队,骏马戎服,名苏幕遮。”又按张说《燕公集》有苏幕遮七言绝句。“苏幕遮”本西域舞曲,是当时高昌国语言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鬃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云雾敛》

 

御街行

御街行,调见柳永《乐章集》。双调,有七十六字、七十七字、七十八字、八十字、八十一字诸体,《词谱》定柳永七十六字体“燔柴烟断”词、范仲淹七十八字体“纷纷坠叶”词为正体。两人的词都是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柳词前后段第二句是五言句,范词则将这个五言句增一字为“折腰体”六言句。

又名《孤雁儿》

 

六州歌头

六州歌头,据程大昌《演繁露》说,此调本鼓吹曲,近世词人根据它的曲调创制吊古词,音调悲壮,又把古代兴亡事实作为曲词,听到曲就使慷慨之情进发,绝对不同于一般艳词。宋代举行大祀、大恤典礼都用此调。此调有三种用韵形式,一是平韵体,如刘过“镇长淮”词;二是平仄韵互叶格,如贺铸“少年侠气”词;三是平仄韵转换格,如韩元吉“春风著意”词。后两体句式与平韵体略异。王体中以平韵体为主。以刘过“镇长淮推”词为例,一百四十三字,前片七十一字,后片七十二字,各十九句八平韵。

 

天香

天香,据唐代僧道世撰《法苑珠林》说,天童子天香甚香,调名本此。《词谱》以贺铸、王观、吴文英词为此调正体。贺铸词九十六字。上片十句五十一字,五仄韵;后片八句四十五字,六仄韵。上片第八句、下片第二句的七言句,是上三下四句法。下片第六句的八言句,是上三下五句法。

又名《伴云来》、《楼下柳》

 

六幺令

六幺令,唐教坊大曲有《绿腰》一调。《绿腰》又名《六么》,是唐代从西域传来的一个大曲名称。白居易《琵琶行》有“先为霓裳后六么”句,元镇《琵琶歌》有“绿腰散序多扰捻”句。或云:“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么。”后用作词名。《词语》以柳永词为正格。九十四字,上片四十六字,下片四十八字,各九句五仄韵。

又名《宛溪柳》、《乐世》、《绿腰》、《录要》

 

南浦

南浦,唐教坊曲有《南浦子》曲,《南浦》是宋人另制的新凋。调名出《楚辞•九歌》句“送美人今南浦”。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宋人多填仄韵凋。《词谱》以张炎词作谱。一百零五字。前片九句,后片八句,各四仄韵。平韵体只北宋鲁逸仲(孔夷)一首,一百零二字,前片九句四平韵,后片八句四平韵。

 

满庭芳

满庭芳,调名出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词谱》以晏几道、周邦彦词为正体。都是九十五字。晏词前后片各十句四平韵;周词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十一句五平韵,中有换头二字用暗韵。换头二字,晏词不用暗韵而与下句合为五言句。上片起首两个四言句,前人多用对仗。另有九十三字、九十六字体。

又名《锁阳台》、《潇湘夜雨》、《满庭霜》、《活桐乡》、《江南刚》、《满庭花》等

 

千秋岁

千秋岁,唐教坊大曲有《千秋乐》调。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本曲题解,是唐玄宗生日,大宴群臣,百宫上表请定此日为千秋节,可能由此产生《千秋乐》调。宋人根据旧曲另制新曲。又名《千秋节》、《千秋万岁》。仄韵双调,七十一字,十六句,上下片各八句,五仄韵。上片起句比下片起句少一字,其余句式全同。

另有游仲文词名《千秋岁》,即《念权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