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不把尿的大小便训练

(2012-07-31 16:51:46)
标签:

转载

说的不错

 

 

 

 

把尿似乎是大陆的特色,不仅新加坡华人没这习惯,台湾朋友也说他们没这传统。

 
从生理的角度讲,正常排尿是一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性反射活动,有一个完整的神经反射弧:膀胱充盈——产生尿意——感觉传递至大脑中枢——确认条件允许——发出冲动——膀胱肌肉产生排尿动作。所以排尿反射应该是对自体需要产生反应而不是对外部要求。

 

而把尿则是砍掉了前面的感觉传递过程,运用条件反射原理让孩子们象巴普洛夫的小狗一样,对特定的姿势和口哨产生反应,根据大人的意愿排尿。

 

婴儿会随意便溺是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不完善,膀胱充盈产生的压力可以直接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尿。大人们希望训练婴儿忽略自己的感觉,直接听从成人的指导,让他们按照成人的需要而不是自身的需要来运作。这在早期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孩子的意识还没有强大到足以跟身体的自然反射抗衡。如果尿量够多产生了尿意,他是根本不可能蓄势不发等待家长指示的。

 

有些家长很自豪地说孩子很小就识把,一端起来就能尿。我很想问问他们,孩子的尿量有多少?因为这种“成功”肯定是建立在提前的基础上的,家长把的时候一定是先于尿意形成的时候,也就是膀胱没有充盈的时候。通过训练,孩子是可以在没有感觉到尿意的时候小便。但是,膀胱长期不能充盈,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容量?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上学时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讲到排便训练这样的课题,我也没找到任何相关的文献。

 

尽管我对这种训练方法持怀疑态度,但养儿子的时候还是从众了。因为当时姥姥在帮忙带,保姆也是做了妈妈的人,都有这个观念,所以你把我把大家把。不过,我的感觉是效果不明显。因为他一岁半上幼儿园时几乎每天都要换2、3条裤子,多亏幼儿园条件好,班里孩子少,老师洗得过来。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年,两岁多点儿完成白天的训练,又延后了一年才能在晚上也可以保证床垫的安全。 

 

养育女儿的时候我不再给她把尿,而是使用纸尿裤。11个月会走之后我买了便盆摆在家里,做为训练的第一步。开始她根本不接受,我们没强求。便盆摆在客厅里,不碍事但也不隐蔽,因为不想让她觉得坐马桶得到角落里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后来她对这个小兔子造型的塑料盆产生了兴趣,偶尔会坐上去玩玩。大约到一岁半她才开始真正使用它。中间还有反复,有时拒绝用,有时要穿着纸尿裤用,我们都没有异议。

 

大便是最先训练好的,可能因为次数少感觉又强烈的缘故。2岁时,白天可以自主小便,但是控制的时间短,从要尿到尿出通常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所以有个使用方便的尿盆很重要。到两岁半时就很好了,有次开车她喊尿尿,路上没法停车,我们让她坚持,一直坚持了近20分钟才找到地方,一下子尿了好多。晚上是到3岁才完全脱离纸尿裤的。现在她都睡整夜,哪怕睡前喝180ml奶加几十ml水也不用尿。

 

就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看,我觉得把尿不是必需的。但是我不知道完全顺其自然会怎样,因为我还是刻意加以训练了:过了一岁后,孩子排尿的间隔明显延长,很多时候3、4个小时尿裤都是干的,这样的情况持续几周之后我开始给她基本的训练,在平常估计无尿的时候摘掉尿裤2-3小时,然后再穿上(不想让她在家随地尿,因为地台里全放着东西。),主要是让她体会不穿尿裤的舒适感,然后反复提示用尿盆。第一次成功小便后她获得的热烈掌声让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我在她的尿盆上做了刻度,监察她的尿量,现在平均大概在200ml左右,有一次晨尿超过350ml,可见她的确有了足够的控制能力。

 

我相信敏感期理论。排便训练的敏感期在1-3岁,过早训练事倍功半,过迟就可能越来越不容易。两孩子用了不同的训练方法,最终结果相同。从训练完成的时间看,应该算平均水平吧,没有提前,但也肯定不落后。相比之下,使用纸尿裤感觉好多了,大人不辛苦,小孩也不累。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