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文章:论探究式学习法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2014-11-13 18:38:08)
标签:

育儿

论探究式学习法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

 

文章出处:来自网络http://www.yjzp.cn/art/ArticleShow.aspx?ArticleID=17772

推荐人:张瑛

推荐理由:这篇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探究式学习的涵义、基本环节、适用于活动的可行性以及教师应该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问题。特别是结合我园的“十二·五”课题《幼儿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以材料的投放为突破口来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文中提到了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式学习”材料选择时必须选择那些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并且也必须在他们的经验范围内的,这样才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确实,不管上的是什么领域的课程,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总是能更大程度地引发幼儿的共鸣。同时也告知我们教师在探究活动中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既要突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在帮助引导中使幼儿的探究能力有更高层次的提升。上一个好的课,进行一项好的探究,前一点让我们在选课选材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最终又回馈到幼儿的生活中去,是成功良好的开头;而后一点则是暗含着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该如何正确地去介入幼儿的探究活动中。这些对我们在幼儿园开展活动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研讨和改革的热点话题,本文探讨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及在幼儿园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可能性;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施瓦布(J.J.Schwab)认为,探究式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自然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1]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这种谈及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自然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及幼儿的能动性。但许多幼儿园并没有将探究式学习运用在幼儿园的活动中,认为探究是科学家的事,幼儿园的孩子谈不上探究,因此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探究式学习很少应用,但从上面的探究式学习的作用中可以发现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活动中应用是有一定好处的。

一、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一)探究式学习的本质特征

     探究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识策略直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教师创造一种智力和社会交往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的学科内容要素和认知策略[2]

(二)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原则

    探究式学习的基本原则是:由学生自己亲自制定获取知识的计划,能使学科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教学任务有利于激发内在动机,学生认知策略自然获得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认识到能力和知识是可变的,从而把学习过程看做是发展的吧,它既要以现有的学习方法为基础,又要将其不断地加以改[3]进。

(三)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可以说幼儿是天生的观察家,问题家,年幼儿童对整个世界多是未知,充满好奇,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等各种感官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去发现、提出问题,经历“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过程。这是每一个在正常良好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的自然表露,是他们好奇、好问、好参与、好尝试的天性使然。因为他们总会用他们的视角提出许许多多他们感兴趣,不知道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科学领域的,可能是社会领域的,也可能是艺术领域的。总之一切他们一切不理解的问题他们都会提问。也许他们提的问题在我们成人眼里是那样的简单,有些甚至觉得不可思议,但我们却发现幼儿天生有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他们认识世界,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同时这也正是我们“探究式学习”第一个环节。

第二个环节,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第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幼儿已经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观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知道,由于幼儿的身体及心理发展的特点,由于此时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还不够丰富,因此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这一环节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你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完全不参与这一过程,儿童在这一环节中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负责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设性的问题或意见,儿童根据自己的智慧和教师的帮助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个环节,评价探究结果。

幼儿对已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与教师,同伴的接触中,通过对一些事实材料的分析观察等一些其他的途径获得对探究结果的评价。从而对问题的结果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理清问题的提出及解决这一过程的整体思路,形成对探究结果的评价。这一过程是幼儿对探究结果的再一次认识,在评价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限制,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完善,也许提不出像成人一样具体,明确的评价,但这一过程可以使幼儿学会一些评价的方法,对探究结果有更明确的认识,从而为下一步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个环节,交流探究结果。

评价过后幼儿可以与同伴,教师运用语言,实例、模型等方式,彼此交流探究结果,这是这是由于幼儿的认知多以感性认识为主,幼儿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都不够充分,因此,探究结果的交流需直接,可感,这样才能使幼儿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在交流的过程中有话可说,从中获得探究感受,探究经验,形成对问题的认识,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同时这一过程的交流,可以开发幼儿的语言交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让幼儿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尊总其他小朋友的看法,并积极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增加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友谊。因此交流探究结果这一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开展的可能性

(一)探究式学习符合《纲要》的要求

    《幼儿园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4]因此“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开展完全符合《刚要》的要求,体现了让幼儿来主动参与探究过程,有利于幼儿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的发展,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二)探究式学习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天生具有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他们对周围世界任何新颖、陌生、有趣、神秘的事情都有兴趣,渴望得到科学的答案。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当探究的愿望得到实现,探究的需要得以满足时,幼儿的身心会获得极大的愉悦以及巨大的成就感。因而,可以说,幼儿喜欢通过探究来学习,探究式教学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

(三)探究式学习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

     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强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自主地选择、计划的活动。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5]”因此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创造萌芽。是真正适合幼儿天性、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

三、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经分析发现“探究式学习”在幼儿园开展是可行的,但“探究式学习”做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开展的过程中也许会有一些不便,因此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探究种类的选泽

在幼儿园活动中开展“探究式学习”首先的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便是探究材料的选择,由于知36岁左右的儿童认知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去认识事物,他们的注意仍然主要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无意注意的特点表现为: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强烈的声音、鲜明的颜色、生动的形象、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2)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幼儿的生活经验比以前丰富了,对于一些事物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符合幼儿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因此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及无意注意的特点及幼儿的知识构成体系号不是十分的完整,经验积累社会经验都不是很足,在幼儿园开展“探究式学习”材料选择时必须选择那些幼儿感兴趣的,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话题,并且也必须在他们的经验范围内的,这样才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二)探究环境的创设

良好的环境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幼儿产生积极参与的愿望能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环节,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6]。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幼儿的心理障碍,使幼儿思维活跃。因此探究环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探究环境必须是宽松的自由的,让幼儿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有出错的权利,即使出错,教师也要认真的对待这一错误,这样幼儿的积极性才不会被扼杀,不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必须注重环境的创设,这是探究式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三)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地位

“探究式教学”更加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的幼儿的积极参与,但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仍不会有好的教学结果。“探究式学习”有两层含义:一是设置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二是提供充分的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学生经过探究后成功的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这两层含义表明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地位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整个探究发过程中要负责:(1)设计探究计划, (2)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探究材料。(3)指导探究过程。除此之外,教师在探究的过程中的据角色,根据瑞吉欧的观点应该包括:倾听者、合作者、伙伴,儿童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研究者和学习者。即教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所提到的,遇到的问题,认真的倾听幼儿的意见建议。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探究式活动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更多的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活动,成为探究式活动的合作者和支持者。探究式活动注重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愉悦、获得知识、发展创造是活动的最终目的。作为教师在活动中要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幼儿的各种发现和表达。特别是在幼儿探索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法,不要指责幼儿的幻想。对于幼儿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想法、要给予称赞和鼓励,少给幼儿一些框框。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多听听孩子的理解和看法。因此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幼儿的探究活动得以顺利的进行。

探究式学习法不仅是幼儿园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幼儿学习其他知识,培养良好学习态度,科学素养养成的良好途径,根据探究式学习法的含义、特征、基本环节及幼儿此时的特点的分析,探究式学习法在幼儿园活动中应用是十分必要及可行的。希望通过此论述可以让大家对探究式学习法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对探究式学习法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希望幼儿园能将探究式学习法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积极响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让幼儿园的课程有一个新的飞跃和发展,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和环境。让未来的花朵们可以更加娇艳的开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