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布拉特拒绝看录像 是保守还是黑幕?

(2010-06-28 03:32:07)
标签:

世界杯

足球

裁判员

分类: 随便说说

我不懂足球,不过总算还看得懂越位,也看得懂手球。实际上我也知道站在场边看足球比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就经常站在球门后面看上海申花队的比赛。以足球场的尺寸,人的身高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整个是一片二维空间,看上去很没有纵深感。很多时候你无法判断球到底是滚到了禁区前沿还是禁区里面,也分不清场上队员站得是远是近。所以裁判员的跑位是非常重要的,在错误的位置上你什么都看不清楚。

 

然而裁判也是人,总有体力不支的时候,再说球跑得总比人快——以德国打英格兰那一脚远射为例:三十米开外一脚远射,皮球打中横梁反弹到地上,作为边裁你不可能马上飞到底线。有人说:九万球迷都看清楚了,就你边裁没看清楚?扯淡!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球迷的视角是居高临下的,而不是像裁判员一样和球员们处在同一平面。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其实当时那种情况下,球迷看得比裁判更清楚。

 

由此引发了我的疑问:球迷的角度比裁判有利,摄像机的角度是不是也一样呢?看起来确实如此。在电视转播极度发达的今天,电视机前的球迷看得无疑比现场球迷更清楚,而现场球迷也可以看大屏幕回放。至此我们发现:最不了场上发生过什么事情的,居然就是裁判员了!

 

既然如此,向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或者诸多网球赛事学习,引入录像回看系统,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有趣的是国际足联始终没有同意。官员们的理由是:为了保持比赛的流畅度和随机性,要适当的允许裁判犯错误。

 

足球比赛的魅力就在于极大的随机性,这点我同意,但是牺牲公平换来随机,逻辑上显然不对头。至于说流畅度,我看只需要制定一些细则就不是问题。比如说:只有发生进球或者射门中柱的情况,才允许申请看录像,这样的话一场比赛最多也就是两三次,毕竟不是每个球都会存在争议。现在的转播水平大家都知道,进球之后最多二十秒,就能够从各种角度看到慢动作,根本耽误不了多少时间,换来的却是比赛的公正和透明。我实在是想不出拒绝这套方案的理由。

 

于是我只能为布拉特先生假设一下。比如说在他老人家看来,需要看录像来裁决是对于裁判员工作的一种否定;或者……不好意思,我的想象力实在有限,我只能认为老先生过于传统,抱着死要面子的心态,不愿意把足球运动和高科技混在一起。而另外一种可能,虽然我很不愿意去假设,但是现在看起来却颇有些道理——一旦引进了录像回放系统,裁判员对于比赛的控制能力就大大的削弱了。什么情况下需要裁判员绝对控制比赛,无论他们是对是错?你猜对了,正是有些利益牵扯到参赛球队之外的时候。

 

试问,爱尔兰踢世界杯看的人多还是法国踢世界杯看的人多?答案当然是法国,至于他居然可以踢得那么烂,那是后来的事情。国际足联虽然神通广大,毕竟还不是先知。这还只是第一层,在我看来,有太多事情足以让人产生买通裁判的冲动,各国足球的成绩要求,下届参赛名额的确定,足球博彩事业的发展,乃至地下赌球集团的利益,都是动辄上千万上亿的买卖,为了这种级别的生意牺牲掉几个运动员的利益,简直是天经地义——作为曾经的甲A联赛球迷,这套丫丫乌的东西我们已经太熟悉了。

 

当然,我绝不是在说国际足联和上述内容有必然联系,我只是在描述一种可能,至少从逻辑上来说,一切都很通顺。宋鸿兵在他的《货币战争》中说:为了确保国际银行家的利益,杀掉个把美国总统,完全是可以接受的风险。对此我深信不疑——这是因为国际银行家的利益和美国人民的权益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事关足球的种种利益纠葛,也远远凌驾于运动员的权益之上。

 

我们对于录像回看系统的诉求,或许正是足球运动日趋复杂之后的必然结果。想要我们忘记那些误判错判,只有让我们再一次相信足球是简单纯洁美好的。问题是连运动员自己都不再相信,我们要凭什么去相信呢?布拉特先生是守旧也好,是屈从于黑幕也罢,总之在足球为什么不能有录像回看系统这个命题上,所有的逻辑关系都已经成立,就差人证物证暂住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