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nba分区决赛霍华德魔术篮球凯尔特人 |
分类: 篮球随笔 |
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活着吗?我们还能活着吗?
回到上海,独自在书房里,看球、码字、喝小酒、冷眼观球。曹雪芹诗云:欲知目下兴衰事,须问冷眼旁观人。魔术的绝地反击刚刚开始,然而那狂热,在我们眼中无非是电视机里发出的一些画面和声音。在一个安静的小空间里,其实蛮容易看出其中的问题。当然,我不认为凯尔特人是故意为之。
魔术的所有数据都吃亏,哪怕是看上去很强势的盖帽和前场篮板,但是他们控制了投篮命中率。两分球略微占优,三分线上全面占优。刘易斯三分球三投两中,而且打出了+9的胜分差数据——他在场的时候,魔术的领先优势得到了最大的扩充。我承认,这可能只是一个意外,但是要说霍华德的篮下进攻完全进入节奏,大约不会有人质疑。
几天前已经提过,魔术要发挥霍华德的作用,必须最大限度的让他运动,而不是落到低位去要球——那是霍华德所能够执行的最不容易失误的战术,但是也是最没有命中率的战术。所以这场比赛魔术打得更加冒险,通过尼尔森的突破和全队——尤其是魔兽本人的积极扯动,换来了霍华德连续的空中接力和前场篮板,可谓水到渠成。
霍华德与尼尔森的互相影响显而易见。当霍华德不在强侧低位的时候,尼尔森就获得了更多突破的空间。无论突分还是挡拆,尼尔森都拥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郎多第一节两次犯规之后,尼尔森的防守压力变小了,攻击自由度也更大。他的活跃程度,直接决定了霍华德能够得到多少传球。底线交叉掩护,高位掩护后顺下,侧翼空手切入,霍华德超人一般的体魄,让他在无球对抗中占尽先机。当尼尔森把凯尔特人的防守完全扰乱之后,霍华德在内线闯空门式的攻击,没有不成功的道理。混战对于魔兽来说有两个好处:其一,他可以更容易的在篮下接球;其二,他将获得更有利的争抢篮板球的位置。两者都是霍华德最为擅长的得分方式,所以凯队最大的失策,在于放松了对尼尔森的防守。
对于尼尔森的评价,历来都是能突能投,但是不怎么能传。即使在今天这样的比赛中,尼尔森的传球也只是刚刚够用。凯尔特人的调整相当快,最管用的一招就是魔术在三分弧顶发动第一次掩护的时候,即由加内特与郎多坚决错位,形成加内特封锁尼尔森的局面。受限于身高,尼尔森与三秒区之间的联系基本已经被割断。他的选择只能是传球给翼侧,或者继续带球寻找下一次掩护和突破的机会。这样一来,如果霍华德在尼尔森第一次发动战术的时候就挤进三秒区要球的话,他就不可能直接从尼尔森方向接到传球——哪怕在那一瞬间,凯尔特人的内线已经形同虚设。闯空门这种事情,通常来说可一不可再。奇怪的是绿衫军对于尼尔森的压迫并不坚决,往往在掩护之后找回各自位置的一瞬间,凯队的防守即陷于混乱之中。
早几年姚明给我扫盲的时候曾说:NBA裁判计算三秒违例的方式是这样:一、二、三、滴!允许球员有一个从三秒区里撤退的时间,此时他对篮筐并没有威胁——所以中锋在篮下要球的三秒钟是充分的,没有计算出入禁区的水分时间。即便如此,我认为凯尔特人还是可以通过上一段中所说的策略,轻易迫使尼尔森在弧顶犹豫、纠结、甚至失误。我相信他们下一场一定会坚持这样做。
不管怎么说绿衫军今天只是卖了个破绽,我想里弗斯肯定给魔术准备了防守陷阱,否则他绝不会纵容对手轻易的在中路发起突破。可惜从比赛进程来看,陷阱落空了。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是:魔术能够打得如此坚决,毫无退缩的从他们的破绽中突进来,带走最大的利益。如入无人之境的霍华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下一场比赛,我认为凯尔特人的防守重心将会是尼尔森。一旦他无法做出有效的突破分球,魔术的比赛将仍然会很艰难。
剧本论者说:长一点吧。我认为不是没有道理。凯尔特人自身的松懈也好,联盟有所指示有所倾向也罢,我都不会感到奇怪——因为无论哪一种,我都亲身经历并且见证过了。至少从现象上来说,这只是某一方抓住了另一方的破绽,逆袭成功的比赛而已。我将准备好啤酒和键盘,静静的等待下一场。
我们还活着。我们还活着吗?我们还能活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