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我家的房子跌了——我很欣慰

标签:
杂谈房价老百姓刚性需求体验 |
分类: 随便说说 |
我家的房子跌了,我很欣慰。我不是来唱空楼市的,我只是谈谈的我的切身体会——螳臂当车没意思,楼市往哪里走,自有决策者挥斥方遒,我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如下图)
http://s13/middle/65d3ac00n8711742804ec&690
确切来说,是我所住的小区里的那些空置的房子,它们的报价开始下调了,感觉幅度在10%左右。10%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足以让人惊恐——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是的——然而在当下,即使它再跌去百分之十,即使它意味着我的资产在缩水,我还是感到欣慰,理由如下:
在我周围,拥有住房的同事相当不少,有的是多年前购买后自住至今的,有的是近来改善住房添置的,也有钱多得花不完弄两套放着的。其中不乏高位接盘的筒子,在父母的支持下成为“房奴”。然而在我看来,房价下跌对于哪一种人都没有影响,因为不管我们是否贷款,我们并没有炒房。对于房产较多的豪族来说,只要没有抵押贷款去做生意,房价缩水不过是直观上肉痛而已。开征物业税或者空置税,才是他们哭的时候。然而那样的税务是不正常的——假设有一个人合理合法的赚到了很多钱,发现这些钱放哪里都不如买房子更加保值,那么他一定会去买房子——现在国家连房子都不让他买了,我觉得这样做有点过分,为啥不能给他们指点一条明路,却非要断了他们的财路呢?有空还是多想想怎么反腐败好了,有钱人也不都是坏人呀。
至于贷款买房的同事们,包括我也在内。这件事情就更加简单了。各人眼光不同,有的人抄到了底,有的人高位接盘,但是无论房价如何下降,都不会改变我们作为普通劳动力的基本属性——打工挣钱。经济危机时代,最宝贵的就是普通劳动力,貌似这话是郎咸平说过的。我们买房的决策,本来就是在现有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做出的,所以只要还有一口气,还能拿到属于自己的血汗钱,房价跌不跌,日子都照样过下去。当然,如果房价跌去三成五成或者更多,恐怕我也很难欣慰,而代之以心疼。我承认我不够蛋定,但是果真如此的话,我仍然会认为那是一件合理的事情。
最近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发现好多人家在装修,入住率明显比两年前高了许多。看来彷徨在楼市里的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了消停。在我看来,房地产市场是一个荒谬的“经济永动机”实验,它用几十年前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作为原动力——也就是“土地”。这些土地,几十年前的先人们已经为我们埋过单了,而现在我们空手套白狼,将它明码标价,重新“出售”,然后由所有具备住房需求的人——不管他是老百姓、商人还是腐败官员——再为这些土地埋一次单。如果这还不是“经济永动机”,我倒想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经济永动机”——在它隆隆运转的过程中,社会财富被一扫而空。
由此忽然想起还可以说说住房需求的问题。有一个流行多年的词叫作“刚性需求”,众多专家以中国人口基础之大为由,在刚性需求问题上大作文章。以我等一介草民观之,纯属放屁。不吃不喝一百年也买不起房,这种不可能实现的需求还可以被称为需求么?显然不行。何况买不起房总不能永远等待,难道都去喝西北风?看看所谓的刚性需求者现在都在做什么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房,选择逃离“北上广”,原来在一线城市的去了二三线,原来在二三线的去了农村。“刚性需求”已经不刚了,而且代价很沉重——早知道是要回去的,当初我们就不来了。
换个角度来说,那么多“刚性需求”又是哪里来的呢?如果没有这些年来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没有那么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那么农民工,光靠计划生育的那一点可怜的娃娃,真的可以推动房价如此疯涨么?如果“刚性需求”真的致命,那么中国房价的飙升就应该提前二十年,那可是“英雄儿女”们如葫芦兄弟一般挨个成熟的时光呀。事实是那时候一家人挤在一起“蜗居”,然后等待福利分房,虽然穷,但是公平,大家的心态也没有不平衡到今天的地步。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城市居民来说,房价的涨跌确实影响不大——我本来就是城市户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生我养我的时候总不会是睡在大马路上。可是那些进城来的同龄人真的不容易。往往我也和他们开玩笑说:找个上海人结婚啊。房子马上就有了。然而我的真实想法是:过于注重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集中,大量流动,恐怕将会酿成一个时代的悲剧。背井离乡卖命工作,到最后想在奋斗多年的热土上得到一个住所而不可得,那是多么大的悲哀。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国家要开始大力开发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力扶植农业的原因——如果在每一个地方都能享有平等的机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远走高飞?为了别人的幸福玩命卖命不说,最后居然还成了推高房价的“刚性需求”!真是岂有此理!
所以我十分乐于看到房价降下来。或许现在已经晚了,或许房价一降,通货膨胀就要到来。然而我想我们应该准备好承受发展的代价。曹操在他的“抑兼并令”中写道:“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至乃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
其实我们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只不过这个时代,肯讲道理的人实在是太少了。